□ 董玉霞
(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
當代大學生自身價值困境透析
□ 董玉霞
(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當代大學生在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遭遇自身價值五種困境:認知困境、情感困境、意志困境、信念困境和行動困境。因此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把“主動”和“被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遵行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運用硬性與柔性相結合和學科滲透教育的教學方式。
當代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困境
眾所周知,知、情、意、信、行諸因素辯證發(fā)展的過程才能促成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所以,知、情、意、信、行諸因素的發(fā)展過程,就是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關鍵所在。知、情、意、信屬認同范疇,行就是指踐行。認同是踐行的前提,踐行必須以認同為思想基礎。因此,可見說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蘊涵著認同和踐行這兩個方面——理性認同和情感認同,就是要把握好意志過程,特別要注重意志力量、信念堅持轉化為實踐行為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實效。經(jīng)筆者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當代大學生遭遇了自身價值五種困境:即認知困境、情感困境、意志困境、信念困境和行動困境。
(一)五種困境
1.認知困境。當前,雖然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沒有確切的定論,但是基本認同其涵蓋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有關調查的情況看,當代大學生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方面存在欠缺。在閱讀了中南大學博士生劉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調研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下情況: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上,不完全了解者竟高達34%;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有23%的學生不知我國民族精神的時代概括;以改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知其基本內容的學生高達20.7%。所有這些數(shù)字說明,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度上還是偏低的。
2.情感困境。當代大學生同樣存在價值觀情感困境,在此我們還可以借助劉崢博士的調查報告來分析:有7.8%的同學不認同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作用,認為該理論空洞過時了;有9.3%的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共同理想問題上,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不比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9.2%的學生認為可有可無;占4.6%的大學生不贊同時代精神是激勵人們奮發(fā)圖強的強大動力;在社會主義榮辱觀上,還有部分同學在榮與辱、美與丑、是與非的價值認識上模糊,甚至歪曲,如在對“考試舞弊”的態(tài)度上,竟然有24.7%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這種顯而易見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由上而知,當代許多大學生在情感缺位和情感困境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不盡相同的,他們還不能夠從個人內心情感出發(fā),對其進行積極體驗、感受和認同。
3.信念困境和意志困境。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極大沖擊,資源分配的變化以及利益關系由以往的單一性轉化為多樣化等因素的出現(xiàn),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不但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而且道德標準也同時受到了大學生的質疑,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出現(xiàn)了困惑成為必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堅定的信念,通過信念的初步確立,促使大學生更好地達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并進一步在日常學習與成長中加以踐行,這就是我們對于大學生所注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目標之一。
事實勝于雄辯,在此文中,以劉崢博士上述的調查報告進行分析:多數(shù)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持有非常贊同的態(tài)度,并在日常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將此精神進行弘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不夠堅定。比如說,在類似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這樣的問題中,僅有52.91%的學生持有“堅信不移”的態(tài)度。這個數(shù)據(jù)只占半數(shù),說明還有近一半的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事業(yè)是沒有堅定的信念的。然而,28.4%的同學在回答“為了自己的利益,是否會背叛朋友”時,回答是肯定的,贊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人生信條則高達8.4%;有6.9%的同學贊同“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金錢觀。由此可見,面對這些問題,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念,目前仍不夠堅定,一些大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困惑與疑問,仍然存在著信念上的困境,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對學校正面倡導“核心價值觀”并不認同,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時,明知道不可為卻為之者司空見慣,呈現(xiàn)出搖擺性、妥協(xié)性和功利性。
大學生要想達到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其主要途徑是經(jīng)歷意志的努力。劉崢博士調查報告顯示,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大學生意志還較為薄弱,努力程度遠遠不夠。例如,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反應上,23.8%的大學生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則持“難以判斷”的態(tài)度;而對于“臺灣、西藏的獨立是不可接受”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2%的學生竟然選擇“難以判斷”作為答案;在“改革幵放是中國的強國之路”的問題上,2%的學生認為“難以判斷”。由此可見,一部分大學生在意志上還存在著極大的困境,還要注重其自我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教育要加強以問題為導向,以便于增強大學生的情感體驗。
4.行動困境。我們在以上調查中也了解到,多數(shù)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較強,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能夠自覺地踐行。比如,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可社會主義榮辱觀;愿意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對誠實守信的這些美德的高度贊同;主動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認為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非常必要;認同“八榮八恥”內容并能夠自覺地遵行。然而,仍有一部分學生總覺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似乎從來沒有跟自己“親近”過,離自己實在太遙遠。這種感覺結果的發(fā)生,一方面是由于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常常表現(xiàn)為“講理”,另一方面,大學生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僅僅作為象歷史地理課等一般性的“知識” 來學習,卻根本沒有在思想上達到認同的高度。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傳統(tǒng)的“大公無私”精神受到“公私兼顧”思想的挑戰(zhàn),大學生道德“個人化”、“功利化”普遍存在,大學生在誠信的問題上存在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等。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誠信缺失的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誠信缺失的民族難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誠信缺失的國家只能招致世界各國的唾棄和鄙視。令人不安的是,在當代大學生中考試舞弊、剽竊抄襲、弄虛作假、充當槍手、騙貸拖貸等等誠信缺失事件時有發(fā)生。此類知與行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實際上是自身價值的行動困境。
(二)困境成因剖析
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必然會面臨著各種新情況、新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自身價值遭遇五大困境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他們。首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多元價值文化涌入帶來的強烈沖擊,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不穩(wěn)定;其次,我國加入WTO,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全球化的文化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影響并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維方式之中;第三,網(wǎng)絡信息傳媒非常發(fā)達,大學生價值判斷標準欠缺,沒有鑒別力、選擇力和防衛(wèi)力,大量西方價值觀念動搖著他們尚不成熟的價值信念,沖淡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從而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多樣性。最后,當代大學生正處在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他們總體上是積極向上,但有時也難免存在著消極的一面。他們逐漸注重對自我的分析,但由于環(huán)境的局限性,生活閱歷的有限性,所以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深度以及廣度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自然而然就遭遇了自身價值的五大困境:認知困境、情感困境、信念困境、意志困境和行動困境。
當今世界政治局勢紛繁復雜、經(jīng)濟浪潮跌宕起伏,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呼喚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求對大學生的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突出這個特殊群體的主體地位,重在教育、重視個性,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提高實效性。同時,還要看到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當代大學生要擺脫自身價值的五大困境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泛政治化”教學,教育內容要貼近大學生的真實生活,注重積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是把“主動”和“被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學生的成長必須經(jīng)歷理論到實踐的過程,簡言之,也就是大學生必須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地認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到底是什么,而后才能自己“主動”將其認知實踐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嚴格遵行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所謂普遍性或共性,也就是大學生必須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國家、黨的要求相一致。同時還要重視到特殊性,要讓大學生在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中養(yǎng)成和張揚自身的個性。
三是要注意運用硬性與柔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因為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是知、情、意、信、行諸因素辯證發(fā)展的過程,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必須扎根于情感意志和信念的土壤之中,大學生才會自覺地接受和欣然地選擇,這就是非硬性的柔性教育方式;同時,我們還是要強調它的硬性的一面,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通過輿論監(jiān)督評價來進行硬性的強制。在自我教育、學好相關知識理論的同時,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植根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以生活為素材,以大學生現(xiàn)實問題為載體,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認真設計、周密安排,突出時效性和實效性,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專業(yè)特色,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結構的差異性靈活對待。在具體操作中,可分階段、分層次地安排設計、區(qū)別對待,使社會實踐活動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始終。
四是學科滲透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文學科及自然學科的教學之中。發(fā)揮教學的價值教育潛能,讓大學生隨時隨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總之,只有把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放在構建和諧社會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協(xié)調和聯(lián)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力量,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去推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當代中國的大學生們才能夠成功擺脫自身價值遭遇的五大困境,才能夠真正成長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職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陳琳.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研究[D].南京大學.2011.
[3]劉崢,劉新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路徑探索[J] .2011(9):123.
[4]劉崢.大學生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中南大學,2012.
[5]徐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西華大學,2013.
2013年河南省社科聯(lián)、河南省經(jīng)團聯(lián)調研課題“和諧社會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SKL—(2013)—(2155)。
2016-09-25
董玉霞(1970— ),女,河南南陽人,碩士,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外教育史比較。
B018
A
1008-4614-(2016)05-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