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羅子國的歷史與文化特征

        2016-03-15 12:15:04王志陽
        關(guān)東學刊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楊伯峻楚國

        王志陽

        ?

        論羅子國的歷史與文化特征

        王志陽

        羅子國因捕捉鳥獸之技能而在楚成王之后受封為子爵,長期擔任周王朝捕鳥的官職。在楚文王在位期間被楚國吞并,南遷至汨羅,成為楚國的附庸。羅子國雖屬羋姓諸侯,但與楚國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羅子國與姬姓國通婚,積極主動接受中原文化,而楚國則是仇視姬姓國,保持南方主體文化;二是羅子國吸收中原文化改造自身社會結(jié)構(gòu),形成宗法制社會形態(tài),而楚國則是保持以氏族社會為主的社會形態(tài)。

        羅子國;楚國;周王朝;楚文化;中原文化

        一、引言

        何光岳《古羅子國》從古羅子國的起源到立國、與周楚的關(guān)系及遺民遷徙路線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但是何光岳此文寫于1981年,時間較早,又有時代的原因,他著重于通觀全局,失之于簡略,尤其是羅子國與周、楚關(guān)系的變化過程,難免有諸多粗疏之處。他說:“到了周武王滅商時,才封羅為子爵,正式形成羅子國,成為周王朝的屬國。”*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爸?,由于周王朝的侵迫,楚、羅越過秦嶺沿著淅水南遷。當楚遷至漢水南面的荊山時,羅也沿漢水南下遷到荊山西北面的房縣,依附于楚?!薄傲_子國后又再向東遷至漢水之濱的宜城縣西二十里的羅川城?!?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至于羅子國被楚國吞并的時間,何光岳認為:“羅國被楚所滅,時間約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隨之前。否則,楚國決不能越過羅國去攻打隨國,也不能越羅國去攻打鄧國?!?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何光岳的論述過程中存有一個重要特點,即擁有充分的文獻資料之處,能夠進行充分而詳實的論證,而一旦涉及依據(jù)文獻資料進行推理之時,便往往出現(xiàn)不嚴密和主觀臆測的弊端,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問題:一是羅子國始封問題純屬臆測,尚難論定其具體過程;二是依據(jù)姓氏關(guān)系來簡單判定羅子國與楚國為同盟關(guān)系,與周王朝則是被壓迫的關(guān)系,亦未詳細論證其結(jié)論;三是羅子國被楚國所滅亡的時間亦屬推測,并未有詳細論證。

        正因上述原因,羅子國的始封問題,羅子國的亡國時間及羅子國與周王朝、楚國的關(guān)系都懸而未決,而這又直接關(guān)系到羅子國的文化特征問題,因此,本文將圍繞上述三方面問題進行論述,并由此揭開羅子國的文化特征。

        二、羅子國非受封于武王時期

        羅子國受封子爵的時間,史書缺載,但是現(xiàn)有資料仍舊顯示羅子國并非受封于周武王時期。茲述如下:

        周王朝首次大封群臣的時間是在武王時期。《史記·周本紀》載:

        (武王滅殷之后)封商紂子祿父殷之余民?!庵T侯,班賜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於焦,黃帝之后於祝,帝堯之后於薊,帝舜之后於陳,大禹之后於杞。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余各以次受封。*[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26-127頁。

        由此可知,周武王大封群臣的時間是滅紂之后,但是卻也有許多諸侯國的分封時間在此后一段時間,如同姓的晉國和鄭國,異姓諸侯楚國亦是在周成王之時,秦國更是在周王朝東遷之后。尤其是周王朝對畿內(nèi)諸侯國的分封卻遠未結(jié)束,如《史記索引》曰:“周公元子就封於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其余食小國者六人,凡、蔣、邢、茅、胙、祭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524頁。但是與晉國、鄭國等同姓諸侯不同,楚國是由鬻熊有功于周文王,故有子爵之封?!妒酚洝こ兰摇份d: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wèi)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1-1692頁。

        由此可知,周初鬻熊認周文王為義父,故有“子事文王”之事。熊繹得封為子爵是因為周成王追認鬻熊為文王之師的功勞。那么羅氏的具體情形如何,我們已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是,羅氏在楚國受封于楚蠻之地時,尚未被封為羅子國。我們的證據(j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羅子國受封的地域較楚國為北,較為靠近中原地帶。據(jù)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全圖》可知,羅子國舊址依據(jù)時間順序依次有三處,第一處是襄陽市的宜城與南漳縣域,第二處是在枝江市,第三處是在湖南汨羅。*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20-21頁。楚國的建都地址亦有三個時期,第一處是紀南城,第二處是楚昭王遷都鄀,第三處又回遷到紀南城。楊伯峻注《春秋左氏傳》桓公二年曰:“初都丹陽,據(jù)《史記·楚世家集解》及《正義》當在今湖北省枝江縣;《水經(jīng)注》謂在今秭歸縣一帶,難信。武王遷郢,今江陵縣北十里之紀南城、定公六年,楚昭王因畏吳而遷鄀,旋后還郢,證之楚王酓章鐘銘,可信?!?楊伯峻編著:《春秋左氏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90頁。楊伯峻的觀點有權(quán)威史料和出土青銅器二重證據(jù),當屬定論。春秋時期的羅國尚且處于楚國的北部,則羅國的具體受封地址當無處于楚國南面的可能性。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羅國在春秋時期所處的位置與隨、蔣等姬姓國家為近,較為靠近中原地帶,尚未遠離中原文化圈。

        二是羅子國在受封之后尚且擔任王官,世守羅氏之職務。《周禮·夏官·羅氏》載:

        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yǎng)國老,行羽物。*[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183-1184頁。

        羅氏的編制在《周禮》當中有明確的記載:“羅氏,下士一人,徒八人?!?[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第1082頁。鄭玄注曰:“能以羅罔捕鳥者?!督继厣吩唬骸罅_氏天子之掌鳥獸者?!?[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第1082頁。羅氏與大羅氏屬于同名而具體表述有差異而已,有如荊與楚的差異,詳見下文。雖然《周禮》具體產(chǎn)生的年代存疑,《禮記》亦屬春秋戰(zhàn)國時人所著,甚至部分是漢人的作品,但是不管《周禮》還是《禮記》均記載了羅子國君主擔任過周王朝的捕鳥之官的職務,則是春秋戰(zhàn)國時人的共識了。又據(jù)當時周王朝王官職務的慣例,一般屬于世襲制,由此可知,羅子國君擔任周王朝的官員身份的歷史當較為遙遠,那么羅氏擔任王職時間顯然是在西周之后,歷時較長。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羅氏受封為子爵的時間雖然不能確定,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zhì)是羅子國是因其技能而受封為子爵,而與楚國因鬻熊為文王師而受封為子爵,顯然是不同的原因,但屬相同文化背景,即對周王朝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貢獻。因此,羅子國受封的時間不在周武王,而是周成王之后,并因有掌管捕捉鳥獸而受封職務。

        三、羅子國亡國時間

        羅子國的受封時間無法確定具體時間,但是羅子國的滅亡時間是春秋初期,則較為肯定。前引何光岳《古羅子國》一文,確定其滅亡時間為公元前690年左右。筆者認為其估算時間大體正確,但是其理由卻是錯誤的。何光岳《古羅子國》載:

        羅國被楚所滅,時間約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隨之前。否則,楚國決不能越過羅國去攻打隨國,也不能越羅國去攻打鄧國。*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

        羅國被楚所滅的時間,文獻缺載,文中所確定的時間,則屬何光岳的猜測而已,原因在于:魯桓公六年,即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09-110頁。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夏,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使薳章讓黃。楚子伐隨。軍于漢、淮之間?!?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1頁?!半S師敗績?!?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2頁?!扒铮S及楚平,楚子將不許。斗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隨未可克也?!嗣硕€?!?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2頁。由此一系列事件可知,楚國與隨國之間的戰(zhàn)爭和糾紛均發(fā)生在楚國滅亡羅子國之前了。

        至于楚國攻打鄧國亦發(fā)生在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夏,楚使斗廉帥師及巴師圍鄾。鄧養(yǎng)甥、耽甥帥師救鄾?!噹煷髷?。鄧人宵潰?!?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5頁。鄾為鄧南部的邊境地域,則楚國攻打鄧國亦發(fā)生在楚國攻打羅國之前。

        與羅子國存亡相關(guān)的一個大事件是結(jié)仇于楚?!洞呵镒笫蟼鳌份d:

        (桓公十二年)伐絞殺之役,楚師分涉於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shù)之。*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第135頁。

        由此拉開了楚羅兩國戰(zhàn)爭的序幕?!洞呵镒笫蟼鳌份d: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第138頁。

        由此可知,羅楚兩國第一次正面交鋒以楚國輕敵而失敗。但是羅國與楚國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發(fā)展,現(xiàn)存史書無載。慶幸的是現(xiàn)有一條非常明確的地方史料可以佐證我們前文的判斷,即羅子國亡國時間不是在公元前690年左右,而是在此后的時間。光緒《湘陰圖志》卷六沿革表載:

        楚文王滅羅,而徙都郢,乃從宜城徙羅丹陽,已而又南徙湘水之陰,遂為羅國。*引自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

        這條史料提供了一個新的資料,即楚文王滅亡羅子國。因何光岳把羅子國的亡國時間論定為楚武王時期的公元前690年,故說:“其實滅羅乃是楚武王時,遷羅于湘陰乃是楚文王時?!?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事實上,楚文王滅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楚武王時期,楚國的國力尚有不足之處,此可由前引羅人主動偵查楚人行動,可以窺見一斑,即楚國周邊諸侯國雖然開始重視楚國的存在,如《春秋左氏傳》桓公二年載:“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睏畈⒃唬骸按四隇槌渫踔荒?,中原諸國患楚自此始?!?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第90頁。雖然中原諸侯開始懼怕楚國,但是蔡、鄭二國此時會盟是要和鄧國結(jié)盟對抗楚國,這顯示出中原諸國對楚國尚有對抗之心,表明中原諸國并未被楚國所懾服,故有桓公十二年實力僅屬小國的羅子國存有主動進攻楚國之心,并且在桓公十三年取得軍事行動上的勝利。

        與此同時,楚武王在位之時,主要的戰(zhàn)略方向是向南方發(fā)展。《史記·楚世家》載: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背唬骸拔倚U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5頁。

        此條文獻提供給我們至少三方面內(nèi)容:楚國攻打隨國,以武力要挾周王室提高其封號,這顯示了楚國國力較之前有了巨大的提高,此其一;隨國與楚國之間的談判,并未顯示楚國占據(jù)絕對的優(yōu)勢,故有隨國“我無罪”之辯詞,此其二;周王室對楚國的實力并未足夠重視,所以“王室不聽”,由此顯示楚國的實力尚未達到霸主的地位,此其三。楚國從楚武王三十七年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置于開發(fā)濮地,而濮地屬于百越之地,位于長江以南,楚國尚無實力向北開拓領(lǐng)土。此時隨國對楚國并無忌憚之處,故有隨國叛楚之事?!妒酚洝酚醒裕骸拔迨荒辏苷匐S侯,數(shù)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5頁。與楚武王時期不同,楚文王時期的實力足以威懾長江、漢水流域的小國了,《史記》載:

        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強,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6頁。

        由此可知,楚國開始強大的時期正是楚文王之時,其巨大的威懾力“小國皆畏之”是通過侵凌長江漢水流域的小國而達到的,這得益于楚武王經(jīng)營濮地達到國力增長的效果。

        前引《湘陰圖志》定為楚文王時期徙羅于丹陽,與何光岳的論述邏輯正好相反。何光岳說:“楚文王遷都于郢,因羅在枝江,逼近郢都,臥榻之側(cè),不容他人鼾睡,又將羅的遺民遷到今湖南汨羅。”*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湘陰圖志》的說法又明顯是把羅子國放置于丹陽,便于就近控制,后來又因羅國與楚國文化的差異性,只好把羅子國遷往南方的汨羅江畔。兩種說法的矛盾集中點在于羅子國遷移的時間問題,史料缺載難以求得確證,但依據(jù)前文所述理由,我們認為《湘陰圖志》的說法遠較何光岳的觀點更為可靠。

        由上所述,羅子國被楚文王從宜城南漳縣羅子國遺址處遷往南方的枝江縣境,其具體時間當在楚文王在位的十三年間,即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7年或者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5年。*《史記》載:“十三年,卒,子熊囏立,是為莊敖?!倍鴹畈ⅰ洞呵镒笫蟼鳌窌r則于莊公十九年說:“楚文十五年”,兩者之間的正誤問題待另文詳細說明。參見[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6頁;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209頁。

        四、同源異流:羅子國與楚國文化的異同

        羅子國,系出羋姓或者熊姓,與楚國屬于同一姓氏,已為學界共識,但是因其與楚國同姓,故容易忽略羅子國與楚國之間的異同。何光岳說:“當楚遷至漢水南面的荊山時,羅也沿漢水南下遷至荊山西北面的房縣,依附于楚”,*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注意到羅子國與楚國歷史關(guān)系的學者,亦認為羅子國與楚國的文化是同大于異。彭雪開《汨羅地名源流考》說:“楚、羅雖為穴熊之后,但歷史上曾有爭戰(zhàn),楚國對這個小附庸國,仍存戒心,楚靈王乘驛站驛車到達羅汭,武力巡視羅國,以便楚國與齊、晉爭霸中原?!?彭雪開:《汨羅地名源流考》,《中國地名》2014年第6期。這僅是注意到了羅子國與楚國之間存有戰(zhàn)爭的歷史事實,卻并未深入分析羅子國成為楚國附屬國后,仍心存芥蒂的內(nèi)在原因。

        彭雪開《汨羅地名源流考》與何光岳《古羅子國》兩文均注意到了羅子國在被楚國吞并后,仍舊被楚國時刻提防的歷史,筆者認為這是源于羅子國與楚國屬于兩種不同的文化發(fā)展脈絡,具體如下:

        一方面,羅子國與姬姓國通婚,主動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而楚國則對姬姓國存有較多敵意。

        雖然羅子國的亡國原因及具體情形于史缺載,但是我們知道羅子國的命運與漢陽諸多姬姓國的命運是相似的,其原因正是羅子國與姬姓國結(jié)成基于姻親關(guān)系的政治軍事聯(lián)盟?!秶Z·周語中》載:

        襄王十七年,鄭人伐滑。使游孫伯請滑,鄭人執(zhí)之。王怒,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讒鬩,侮人百里?!芪墓娫唬骸值荇]於墻,外御其侮?!羰莿t鬩乃內(nèi)侮,而雖鬩不敗親也。鄭在天子,兄弟也?!蓖醪宦?。十七年,王降狄?guī)熞苑ム?。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不可。夫婚姻,禍福之階也。利內(nèi)則福由之。利外則取禍。今王外利矣,其無乃禍階乎?……昔鄢之亡也由仲任,……羅由季姬,……是皆外利離親者也。*徐元誥撰:《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47頁。

        注曰:“季姬,姬氏女,為羅夫人而亡其國也。……外利,行淫僻求利于外,不能親親以亡其國也?!?徐元誥:《國語集解》,第47頁。何光岳對“姬氏女”有解釋:“這個季姬,很可能是漢東諸姬國君的女兒,與羅聯(lián)婚,含有共同抵抗強楚的目的?!?何光岳:《古羅子國》,《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何光岳的觀點雖沒有展開詳細論述,但大體可信,這可證實于上引富辰的觀點。上文至少呈現(xiàn)了四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第一,富辰是把同姓之國當作兄弟,而兄弟之間的矛盾是內(nèi)部矛盾,兄弟之間應該團結(jié)對抗外在的侵侮?;橐鲋g的擇偶標準之一是要能夠利于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而不能利于兄弟之外的其他人。富辰把羅子國的亡國歸因于季姬,其邏輯亦是由此而論定,這是一種以血緣宗族為關(guān)系來區(qū)分諸侯國之間的親疏遠近關(guān)系的原則。第二,富辰的觀點又顯示了周襄王十七年(魯僖公二十四年),即春秋早中期,楚國與姬姓國之間的矛盾已然成為當時南北諸侯國矛盾的焦點之一了。第三,富辰把羅子國與姬姓國之間的政治聯(lián)姻對抗楚國看成羅子國聯(lián)合異姓諸侯來對抗楚國,導致羅子國被吞并,其隱含的內(nèi)在話語是羅子國與姬姓國聯(lián)姻對抗楚國屬于不同種姓諸侯之間的矛盾。第四,季姬在羅子國內(nèi)當是較為強勢的夫人,能夠左右羅子國的政策,否則富辰不會把羅子國的亡國原因歸結(jié)于季姬,因為異姓諸侯聯(lián)姻實屬當時社會共識,一旦違背則成為當時社會指責的對象,即使到了春秋末期的孔子時代,魯公娶于吳國,亦不得不改稱孟子,以免引起社會輿論的譴責。

        另外,羅子國與姬姓諸侯聯(lián)姻,當不僅是羅子國末代國君而已,而是有長遠的歷史。據(jù)《春秋左氏傳》記載,魯國國君娶于宋,是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直到魯武公的原配還是孟子,續(xù)娶正妻還是宋國的仲子。到魯桓公時,魯國國君開始娶于齊國,此后歷代國君基本都是娶于齊,這雖有因時局變化而采取政治聯(lián)姻的考慮,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種婚配亦是由當時的習俗所決定的。除了同姓不婚之外,還有諸侯國之間文化認同感的因素,如魯國在齊國強大之時娶于齊,但是在楚國強大之時,并沒有娶于楚的舉動。由此可知,國君的婚配雖有政治因素的考量,但是更重要的則是國家的慣例。因此,羅子國與姬姓諸侯國聯(lián)姻,雖有可能是政治考量,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羅子國的國君絕非只有一代國君娶于姬姓國而已,當是多代與姬姓國存有通婚的情形。我們依據(jù)當時婚嫁風俗可知,一國君娶妻,有九國來陪嫁,并且嫁娶過程中伴有婚禮。據(jù)《儀禮·士昏禮》可知,娶妻過程的禮儀包括納采、問名、醴賓、納吉、納徵、請期、陳器饌、親迎、婦至、婦見、醴婦、婦饋、饗婦、饗送者、祭行。*《昏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于《儀禮》中并無直接命名,現(xiàn)有各環(huán)節(jié)的命名則采納自《儀禮經(jīng)傳通解》,但是《儀禮經(jīng)傳通解》還結(jié)合《禮記》及其他記文補充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即祭行、奠菜、婿見婦之父母。參見朱熹:《儀禮經(jīng)傳通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3-114頁。在此過程中,涉及禮儀、服飾、禮制等內(nèi)容,聯(lián)姻兩國對于禮儀各個環(huán)節(jié)肯定全部取得共識方能順利進行,那么羅子國與姬姓國之間的通婚,實屬快速同化過程。

        與羅子國相反,楚國的通婚歷史沒有完整的文獻可查,但據(jù)史可查,楚國的夫人,較著名者有楚武王的鄧曼、楚昭王時的越女等。至于楚靈王于魯昭公五年娶于晉,在兩國結(jié)為姻親之際,楚國念念不忘的是晉楚為世仇之事,故楚王曰:“晉,吾仇敵也。茍得志焉,無恤其他。”*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第1267頁??梢姇x楚兩國之間所結(jié)仇怨極深,雖偶爾有結(jié)為婚姻之事,亦屬偶然為之而已。另外,楚國在楚文王之后已經(jīng)把發(fā)展重心放置于北上了,其在與中原諸國爭霸過程中,逐步與中原諸侯國相融合,實已在吞并羅子國近一百五十年之后了,實非同一時期之情形。楚國雖可以通過因西周滅亡而遺留的樂師、太史等了解中原文化,但是楚國的主流文化并未接受北方的文化,而更多以南方文化為主流。由于文化差異,楚國對隨、鄧、黃等中原國家,均采取軍事行動在不同時間段予以吞并。

        另一方面,羅子國屬宗法制社會,而楚國則屬于氏族社會,兩者的社會結(jié)構(gòu)存有巨大差異。

        楚國滅亡羅子國之后,對羅子國搬遷過幾次,最后甚至搬到汨羅江畔,其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羅子國與楚國文化之間存有巨大差異。這獲知于同屬羋姓的其他諸侯國的命運與羅子國命運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

        與羅子國同屬于羋姓諸侯,又都是被楚國所吞并的夔國,在被楚國吞并后,夔國并沒有被楚國異地安置?!妒酚洝こ兰摇份d:

        (楚成王三十九年)滅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8頁。

        服虔注曰:“夔,楚熊渠之孫,熊摯之后。夔在巫山之陽,秭歸鄉(xiāng)是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698頁。由此可知,夔國與楚同為羋姓之后,但是我們看到夔國并不祭祀祝融和鬻熊,這當屬楚國要吞并夔國而尋找的一個借口而已,不足為信,因為楚國的歷史文化決定了其并不注重國家的宗法形態(tài),正如姜亮夫在《屈原事跡(上)》里依據(jù)《離騷》篇考證結(jié)果說:

        屈原自稱“高陽”之后,就講父親,這說明楚國的家族觀念很輕。我國的古代社會,是從原始社會到氏族社會。但又一個現(xiàn)象,氏族公社瓦解后,到了周,周得了天下,大封同姓姬姓,用宗法來統(tǒng)治國家,建立了一套宗法制度。這一手很厲害,所以國家有大宗、小宗。諸侯亦如此。用周家為中心的宗法統(tǒng)治國家??墒沁@套宗法制在南方?jīng)]有大行。因此,楚國世室的力量很薄弱。在中原,有三家分晉、三桓分魯,世室自己搞亂了,而楚國沒有此舉,一直很統(tǒng)一。楚國的政權(quán)在令尹手里。楚侯的弟弟做令尹,這辦法就帶有氏族社會的痕跡。*姜亮夫:《楚辭今繹講錄》,《姜亮夫全集·七》,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5頁。

        姜亮夫此文系由林維純整理的講稿,難免有論證不夠嚴密之處,如“三桓分魯”的表述并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姜亮夫?qū)η峨x騷》篇首八句的分析過程邏輯嚴密,引證詳實,當為可信。與屈原注重始祖“高陽”,就直接講“朕皇考曰伯庸”一樣,夔國出自熊摯,為熊渠之孫,則在夔國國君觀念中所祭祀的祖先當是顓頊帝高陽和其分支之太祖熊摯,并無祭祀祝融和鬻熊兩位祖先的必要性。

        在夔國被楚國所吞并之后,夔國遺民的地理位置亦發(fā)生遷移,但前后位置相鄰,并沒有大的遷徙過程。與夔國的命運不同,羅子國的遷徙過程是逐步從靠近中原文化圈的宜城南漳縣域到現(xiàn)在湖北枝江市,再向還處于未開發(fā)的長江南支流的汨羅江邊遷移。在逐步南遷的過程中,楚國國君對羅子國遺民仍舊存有非常強烈的警惕性。據(jù)《左傳》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載:“楚子以驲至於羅汭”*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71頁。其情形正如楊伯峻注所言:“《水經(jīng)注·汨水注》謂羅汭即汨羅江,在今湖南汨羅縣。而高士奇則云:‘河南羅山縣舊有羅水,北入淮,楚子當至此。當時出師蓋分南北二道,所以楚子至羅汭也?!f詳《地名考略》九”*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71頁。如果此次出師經(jīng)過羅汭之地,其原因是“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吳”,分兵兩路亦屬行動計劃,但是楚師于同年又再次特地經(jīng)過羅汭,實屬非其自然行動路線?!洞呵镒笫蟼鳌份d:

        楚師濟於羅汭,沈尹赤會楚子,次於萊山,薳射帥繁揚之師先入南懷,楚師從之,及汝清。吳不可入。楚子遂觀兵於坻箕之山。*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72頁。

        何光岳認為此事件顯示:“楚對羅是不夠放心的。”*何光岳:《古羅子國》,第109頁。我們認為何光岳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吳國處于楚的正東方,屬于長江出海口處,大可不必南下湖南汨羅江畔,而長江北岸各諸侯國大體以楚為首而和吳國作戰(zhàn),楚國大可以暢行無阻。同年“冬十月,楚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吳”,*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270頁。正是楚國對被遠遷到汨羅江畔的羅子國存有十分嚴重的防備之心,才有此巡視之行。事實上,楚靈王此行的目的正是展示軍事力量,達到震懾各附屬小國,故未和吳國有任何軍事沖突,最終以“觀兵於坻箕之山”結(jié)束其行動。

        羅子國被楚國由宜城南漳縣域南遷至枝江市,再到汨羅市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楚國對羅子國仍舊有此防備之心,僅以楚羅曾有過大戰(zhàn)是難以說明問題的,因為同為被楚吞并的羋姓諸侯夔國,并無任何巨大遷移,且無此威懾行為。由此亦可反證,羅子國與楚國實有巨大的文化差異,并深刻影響了楚國統(tǒng)治者的政策措施。

        由上所述,楚國對文化屬性相同的夔國僅是消滅其國君而已,并未實行異地安置,而楚國對同屬于羋姓諸侯的羅子國則不僅消滅其國君,還實行異地安置和奴役,甚至時刻提防。楚國對待兩個羋姓國的不同態(tài)度可知,楚國與羅子國之間的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

        綜合上述內(nèi)容可知,羅子國的文化更接近中原文化,而與楚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

        王志陽(1983-),男,文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福州 350007)

        猜你喜歡
        楊伯峻楚國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刻舟求劍
        《自相矛盾》擴寫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論楚國樂律的自成體系及其樂學實踐
        攘雞
        “客氣”詞義的源流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1:13
        神箭手
        《論語譯注》考辨四則
        文教資料(2016年8期)2016-05-14 13:29:52
        《論語譯注》與《傅佩榮譯解論語》版本比較欣賞
        国产精品区二区东京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亚洲中字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日本av在线观看| 欧美老肥妇做爰bbww|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无码| 综合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内少妇毛片视频|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av在线播放观看|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无码高清视频在线播放十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入口一二三四|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免费| 欧美中出在线| 在线小黄片视频免费播放 | 欧美丝袜激情办公室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精品乱码|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成人无码视频| 97人妻蜜臀中文字幕| 水蜜桃在线精品视频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系列|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黄色av影片|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二区三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动态120秒免费| 97人妻蜜臀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