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齊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的童坦君教授曾經提出論點:人為什么會衰老?最主要是因為壓力。事實證明,人在長期面臨較大的壓力時,抵抗力會下降,誘發(fā)疾病。在人類最新十大死因中,冠心病和中風分別以12.9%和11.4%的比例高居榜首。由此,我不由得想要感慨“生命是蠟燭,燒得快就死得快”。關注壓力,才能更好的貼近健康。
重壓之下沒有勇夫
51歲301醫(yī)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于2015年8月16日凌晨4時許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去世;同年8月28日,該醫(yī)院肝膽外科主任突發(fā)胸悶20小時,診斷為急性下壁心梗,住301醫(yī)院心內病區(qū),入院后出現(xiàn)室速,病重。
這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雖然個體案例有個體原因,卻不是特例。當今社會,長時間工作的壓力對人的影響不容小覷。
一項大型薈萃分析,納入了2014年8月之前歐洲、美國、澳大利亞20多項評估長時間工作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的隊列研究數(shù)據(jù)。卒中分析納入基線無卒中人群528,908例,冠心病分析納入基線無冠心病人群603,838例。結果顯示,工作時長與卒中風險之間存在劑量效應關系。相對于標準時長工作者,長時間工作者發(fā)生卒中的風險更高;長時間工作與冠心病風險間也存在這種關系,但不如卒中明顯。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與每周工作35-40小時的人相比,每周工作≥55小時腦卒中風險會升高33%,冠心病風險會升高13%。即使校正年齡、性別、社會經濟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結果依舊如此。
常加班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睡眠障礙以及心理疾病等的發(fā)生風險,還會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飲食、運動、吸煙飲酒等。因此,對壓力大的人群應加強各項健康風險因素的管理。
心真的會受傷
其實,人的心臟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泵血動力機,還是一個有著喜、怒、哀、樂的智能器官,會受到情緒的感染。
1931年著名生理學家Cannon就曾發(fā)現(xiàn)一種叫作交感素的化學物質,在情緒與器官功能之間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后經瑞典生理學家Euler確認其為去甲腎上腺素,由此獲得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憤怒在短時間內會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歐洲心臟雜志薈萃分析顯示:憤怒出現(xiàn)2h內,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腦卒中的風險是平時的3.6倍;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也明顯升高。而這些都是猝死的罪魁禍首。
而傳遞正能量也可以振奮人“心”?!缎睦砜茖W》雜志發(fā)表研究顯示,Twitter曾通過博文判斷人的情緒,傳遞憤怒、緊張等負能量的博主患心臟病的概率更高,而傳遞積極正能量的博主患心臟的概率更低,令人驚訝的是,其預測心臟病的準確性竟與美國疾控中心相近。
謹防抑郁與心臟疾病
一直以來,心血管疾病和抑郁是高收入國家的主要常見致殘原因,預計到2030年各個國家都將出現(xiàn)這樣的趨勢。其中,心臟病患者中未知抑郁的患病率已被關注了超過40年。1967年Wynn報道了心梗后患者的殘疾狀況,其中40%有抑郁而未被識別;1972年Cay報告因心臟事件收治住院患者中2/3有抑郁焦慮癥狀。其中,3成患者卒中發(fā)病2周出現(xiàn)抑郁,1年的累計卒中后抑郁患病率高達42%。
下圖為抑郁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多重病理機制。
因此,AHA/ASA(美國心臟協(xié)會和美國卒中協(xié)會)(2014)建議:卒中存活患者應定期接受篩查,評估是否出現(xiàn)抑郁。如果有抑郁,則接受抗抑郁藥治療,也有數(shù)據(jù)顯示抗抑郁藥對有卒中和廣泛性焦慮的患者都有益處。
緩解壓力,輕松生活,也許健康也會順理成章了。(編輯成曉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