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菲(遵義醫(yī)學院貴州遵義563003)
?
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策略分析
□尚菲(遵義醫(yī)學院貴州遵義563003)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也讓大學體育這一課程逐漸受到學生和家長的矚目。大學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可以通過文字或教師講述,學生就能理解,體育教學講究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將體育技能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眼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文就將針對大學體育教學淺論因材施教法,希望能為大學體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體育體育教學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適合當今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教學標準。因材施教能通過不同學生的天賦、資質、能力和興趣愛好等,給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而不僅僅是只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教師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離不開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只有全面把握學生的體育素質,才能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給學生進行合適的定位和分組。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大學體育的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一直以來,我國的體育教學方法和考核制度都是由國外引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我國現在的大學體育教育?,F在,我國很多大學仍然沿用之前引進的教學體制,也就是“三基”模式。這種體育教學是以考核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對體育知識和體育理念的認識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喜愛和技能的運用。這是一種落后的教學模式,是我國上世紀由國外引進的教學成果,并在當時廣泛被使用,現在對大學體育教育已經產生了根深蒂固的作用,我國高校體育在短時期內也很難擺脫這種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限制了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不能科學安排學生的體育學習時間,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退卻,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我國國務院和國家體委就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頒布了兩個有關大學體育教育的政策,旨在讓大學生熱愛體育,養(yǎng)成鍛煉身體,增強體魄的習慣,促進大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熱情。國家出臺的兩份文件也成為高校檢驗和衡量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的標準之一。想要讓大學體育教學摒棄這種傳統(tǒng)觀念,需要接受很多方面的挑戰(zhàn)和質問,甚至有的教師在短時間內都難以接受,更不要提相對科學文化素質較低下的學生和家長。因此,大范圍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推行因材施教法是比較困難的。
2.1、對體育信息進行處理加工
體育教學是一門融合體育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對學習信息的處理加工實質上就是對學習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之間的轉換,學生要是能有效對這兩種條件進行利用,就能科學的處理體育信息的加工。對學習信息進行加工也可以理解為對所學知識進行重復和記憶的過程,教師上過課之后,學生針對教師所講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學習方式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對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學習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體育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2.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再要求要確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一直是素質教育嚴重反對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整個課堂都由老師唱獨角戲,老師已經講說,自己演示,學生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整個課堂下來學生只會“一問三不知”。因此,為了打破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少部分的時間給學生講解所學知識的理論,再簡要給學生示范所學的體育操作技能,剩余時間交給學生自由支配,讓學生靈活運用課堂時間,在課堂上學生有不會的知識和操作還能請教老師,有效做到答疑解惑,比學生自己在課下研究要好得多,也能節(jié)省很多在體育上的學習時間。
2.3、構建正確的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是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方向和指導,構建正確的學習理論體系,能有效指引學生對體育學習進行規(guī)劃和引領。學習環(huán)境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習環(huán)境、人和人的協作與配合、學習的意義以及知識的構建。正確的學習理論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形成并維持一段時間,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教師為輔導的知識理論體系。但是學生自發(fā)形成的學習理論可能存在一些瑕疵和錯誤,這就需要學生在形成學習理論的時候咨詢一下體育教師,請體育教師針對體育教學標準給自己擬定的學習理論做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全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大多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天賦而領悟出來的,這更體現出學生學習理論的不完善,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進而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宗旨。
3.1、充分關注并掌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每位學生由于所處環(huán)境、背景、個人素質等的不同,對體育學習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學生熱愛,有的學生排斥;有的學生一學就會,有的學生勤學苦練仍然徒勞無功……這就說明學生在體育學習上是參差不齊的,那么教師就應該用因材施教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能力較好的為一組,有興趣的為一組,對體育學習不熱愛導致體育知識能力難以提高的又劃分為一組。教師通過對學生三組成員的劃分,有針對性的給學生授課,能力好的督促他們“更上一層樓”,切忌驕傲自滿;喜愛體育這門學科卻苦于天賦略差或學習方法不對,而不能取得良好成績,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及時和學生溝通,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指正;有的同學在體育課上聊天,游戲,不顧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這類同學多為女生,她們怕累,怕曬,也不愿意動,因此教師應該給她們講體育學習對女生身體的益處和優(yōu)點,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3.2、以大學體育教學為背景,將發(fā)展學生個人能力為出發(fā)點
大學就是個小社會,大學的體育教學當然也是結合了一些社會體育的因素,大學體育教學要求大學生強健體魄,鍛煉身體,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素質?,F在大學體育教育也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每年大學都會給學生進行體育測試訓練,但是這只能反映學生當天的體育能力,根本不足以反映學生在這一學年甚至整個大學階段的體育能力,這是一種落后的體育教學。因此,大學體育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以發(fā)展學生個人能力為出發(fā)點,強調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育精神。
3.3、豐富大學體育的教學方法,改善體育教學手段
在很多大學,大學教師不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體育課時,很多老師不給學生授課,有時給學生點名之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有的體育老師甚至直接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可以不用上,這種教學現象在很多大學都比較常見,為了杜絕這種教學現象,大學體育教師必須豐富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在體育課時,教師不應該為了自身能夠得到休息,而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應該多方面、多角度的鉆研體育學習理論和運動操作技能,以期能夠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起到幫助和引導的作用。
3.4、利用教學評價體現因材施教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臨近學期期末的時候,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并統(tǒng)計該任課教師的課堂表現有所了解,同時,學生還能在教學評價平臺上針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期待。學校領導在查看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時,就能對教師的課堂行為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針對學生的留言給教師提出要求。通過教學評價這一平臺能夠較為直觀地展現出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否嚴謹,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教學手段是否合適,體育結合三者的表現對自己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加強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責任心,提高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因材施教法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的實施。
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實行因材施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和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因此,這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但是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推行因材施教,只有真正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體育素質,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邵長征,吳海霞.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對體育教學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14,04.
[2]劉騫,陶鑫,馮寶林,郭虎元,姜興聰.“中國夢”視閾下高校體育教學因材施教之反思[J].四川體育科學,2016,01.
[3]王文新.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4]傅曉,王宏偉.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原則[J].當代體育科技,2014,10.
[5]曹征清,林振華.淺談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