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巖
北京市環(huán)保局的調查分析表明,2015年PM2.5濃度對北京市的重度霧霾形成有重要貢獻,北京市重污染日PM2.5平均濃度為239微克/立方米,雖然只占全年天數(shù)的12%,但對年均濃度貢獻超過三分之一。PM2.5主要來自燃煤、機動車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轉化。
盡管2015年北京市的各項空氣污染指標下降,但空氣質量改善與民眾感受之間存在反差。為此,北京市環(huán)保局提出2016年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和決戰(zhàn)之年,主要抓三大戰(zhàn)役,即整改農(nóng)村散煤、整治高排放車、整治城鄉(xiāng)結合部。顯然,這三大戰(zhàn)役是有重點的,第一和第三大戰(zhàn)役都聚焦于燃煤的使用,是抓主要矛盾,第二大戰(zhàn)役則是集中于對機動車排污的治理。
對于燃煤的整治,人們當然會理解,但對于機動車排污的治理則需要更多的解釋和理由,因為如果僅僅把機動車治理理解為限行,就很有可能引發(fā)公眾的不解和對立情緒。在這個方面,環(huán)保部門已經(jīng)在不同場合提出了種種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在PM2.5重污染發(fā)生起始階段,燃煤影響顯著;積累階段,機動車二次轉化加重污染程度,區(qū)域性特征顯著。
第二個理由是,盡管天氣情況不是霧霾形成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卻是霧霾形成的幫兇,如厄爾尼諾現(xiàn)象,不利于空氣污染物擴散,成為霧霾的推手。
顯然,這些理由不只是整治機動車污染的根據(jù),也是整治不清潔燃煤的重要依據(jù)。不過,在多管齊下的手段治理霧霾時,聚焦于機動車的排污治理也應當是多方面的,顯然不只是限行一種方式。例如,重點之一是減少機動車特別是高排放車的污染排放。同時,在減少機動車的污染排放方面,也有很多措施可采用,而且國外的空氣污染治理也為中國提供了一些借鑒,這就是提高油品質量,以及為機動車加裝排污過濾器。
另一方面,對機動車排污的治理更重要的是提倡綠色出行。綠色出行的要素也有很多,如盡量乘坐公交車,鼓勵自行車出行;采取價格杠桿,收取高昂停車費和燃油稅等,還有一個方法是顯而易見的,盡量利用私家車的共載和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