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鎮(zhèn)初級中學校 唐成剛
筆者從事化學教育30年了,對于化學教學頗有心得,現(xiàn)分享與大家,與大家共勉。
“愛”是一個偉大而神圣的字眼,有了愛世界會變得更美麗,培養(yǎng)學生同樣需要愛心。
生活處處該留意,學生過錯愛心糾。記得“五一”長假,有一中等學生的作業(yè)一點也未做,交了白卷給我,我單獨找到他耐心地說:“你五一快樂!”他有點不好意思而不吱聲。我又問道:“那你一定很忙吧?!彼蝗谎蹨I汪汪,看來有些傷心。我便不提作業(yè)是否完成,問道:“這幾天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老師能幫你什么忙嗎?大膽地說,只要老師辦得到,一定幫你,要相信老師......”一番說服后得知:他的爺爺生病了,父母在外打工,家中無人照顧,只靠他一人既要照看爺爺又要收拾家務等,所以耽誤了作業(yè)。我立即表揚了他:做得正確,對長輩有孝心,有愛心,值得表揚,是個乖孩子。但是你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階段,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把學習搞上去。隨后他便主動拿走試卷并說:老師,謝謝你,我明天一定補做好交來。第二天,他按時交來了。這次事件中,我沒有采取打罵、罰抄等手段,同樣收到了好的效果。后來他從未拖欠作業(yè),成績逐步提高。
記得一次化學課上,我先在一個班做了氫氣的可燃性實驗后,關閉了實驗裝置,到了另一個班又去做該實驗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未進行驗純實驗,可不知是誰放進了空氣,一點卻引起了啟普發(fā)生器爆裂,可我在這一瞬間立即問道:傷到學生沒有,并將前排學生逐一查看,自己手上的酸液都未擦試。看到學生無傷害時,我便繼續(xù)上課,并分析原因:可能是誰動過啟普發(fā)生器而進入少量空氣導致氫氣不純,點燃而輕微爆裂。說到這里,班里的幾個知情者一下將目光投向班里有名的多動者,我也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用微笑的目光投向他時,他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錯了,我動過它,對不起!我的行動感染了學生,他們有了動力。
一個冬天的晚自習課,我發(fā)現(xiàn)一個同學總是趴在桌子上,無精打采,作業(yè)也不做。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一問得知:他生病了,因穿衣單薄,身體時時直打寒顫,看來病情嚴重。便問:“看醫(yī)生了嗎?”他說:“沒有”。我又問:“怎么不看呢?”他泣不成聲地說:“沒錢”。通過一番了解后得知:他家庭貧寒。我馬上領他到醫(yī)院治病,回來后還給他幾件衣服讓他穿上。他病愈后相當感動,學習成績也上升快。
對于剛升入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的學科,大多數(shù)學生都抱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上好《緒言》課,使學生初步了解這一門學科顯得特別重要。我在教《緒言》這一課時,首先向學生展示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史和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宏偉藍圖。接著,列舉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物質(zhì)、現(xiàn)象、變化等,使學生了解化學與衣、食、住、行、能源、信息、資源利用等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同時,巧妙地配合演示實驗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向往學習化學,增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在教學中認真做好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的思考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和技能。如講氧氣的性質(zhì)時,我分別作了木炭、硫、細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通過實驗,學生清楚地觀察到了實驗現(xiàn)象,掌握了氧氣能助燃的性質(zhì)。同時,我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硫在氧氣中燃燒與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區(qū)別?鐵絲為什么不能在空氣中燃燒?集氣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否相同?通過啟發(fā)、誘導使學生明白了其原因。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作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如: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洗滌劑等的酸堿性;講了碳酸根的鑒別后,指導學生測定水垢、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等。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比嗤瑢W的層次也有長短,對于基礎差的同學,可以減少他們的作業(yè)量,降低難度,注重基礎讓他們輕松完成任務。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應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在成功中賞試快樂,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我在課堂上或課外對學生均采用激勵語言。這樣一來,學生感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可以,覺得該老師親近可靠,消除了師生間的隔閡,師生間暢所欲言,學生學習興趣大增。
主體地位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學生只有主體意識,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才會用化學。因此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是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教育情景。二是利用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一是讓學生有主動學習意識。如在講述《水的凈化》一節(jié)時,可以設計懸念向學生提出我們每天飲用的自來水:你們覺得干凈、安全嗎?那么河里的水我們能喝嗎?為什么不能?那么我們怎樣把河水變成我們能夠喝的自來水?然后教師指出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今天一起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這樣引導學生就會愉快地將自己的思維投入到化學知識的情景中去。二是利用化學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景。如在講授《分子和原子》一節(jié)時做小實驗“水點香煙”,非常逼真。
如在學習了《金剛石、石墨、C60》后可組織學生討論并解釋自行車車鎖使用不了,不靈活,通??捎眯〉断饕恍┿U筆芯粉末放在鎖眼或需要活動而又不靈活的地方后用力轉動一下,鎖眼就變得靈巧多了,為什么?
總之,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想辦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有濃厚的興趣,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