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鼎中建國際投資(漳州)有限公司(361000)
?
探討市政路橋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
劉鼎
中建國際投資(漳州)有限公司(361000)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在逐步的加快,路橋工程數(shù)量越來越多,在路橋施工中,經常會遇到軟土地基,那么就需要采取科學的處理技術,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結合具體情況,對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進行合理選擇。這里簡要分析了市政路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市政路橋;軟土地基;施工技術
所謂軟土地基,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地基形態(tài),是由泥炭、富含黏土和粉土等細微顆粒的松軟土及孔隙較大的有機質土組合而成。其特點如下:①其透水性相對較差,因軟土的含水量相對較高,導致其透水性受到影響;②其抗剪強度較低,一般軟土的抗剪強度保持在30~50 kN/m2的水平,但在外部荷載的影響之下,其抗剪性能將大打折扣;③其壓縮性較高,壓縮性較高軟土的壓縮系數(shù)在0.5~1.5 MPa-1之間,正因如此,將建筑物置于軟土之上還是比較危險,因其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沉降現(xiàn)象,以至于發(fā)生建筑損壞或開裂等現(xiàn)象;④其孔隙較大,軟土的孔隙通常保持在1~2之間;⑤含水量豐富,因軟土地基大多是由濱海、谷底、河灘和湖沼等沉積而成,使土質中的含水量保持在較高的水平;⑥其固結系數(shù)較小,因其固結時間較長,導致其擾動性大大增加。
2.1主要問題
在整個路橋工程結構中,地基處于最底層,是該結構的基礎之所在,其穩(wěn)定與否將對整個路橋結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造成直接影響。對整個施工過程而言,軟土地基所帶來的破壞問題主要有三:一是受自身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導致建筑材料出現(xiàn)硬化的現(xiàn)象,以至于橋面的硬化程度不夠而引發(fā)膨脹或沉陷的現(xiàn)象;二是其路面構成主要為砂、石和水泥等小顆粒材料,此類材料在鋪設初期的抗水性能是相對較差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水環(huán)境之下的結構密實性,以至于剛鋪設完成的路面容易變得松散;三是對軟土路基的內部結構而言,不僅粘合度小,其穩(wěn)定性也相對較差,以至于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路橋結構,面臨著橋面沉降的威脅,以至于路橋工程的安全性大受影響。
2.2施工現(xiàn)狀
因軟土地基本身具有極為復雜的結構和較小的可預見性,導致路橋工程設計過程中出現(xiàn)質量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未將地基勘察工作落實到位,就無法提前對軟土地基段進行處理,或只是采取一些極為簡單的措施,以至于在工藝上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使路堤的穩(wěn)定性大受影響,甚至使周邊的建筑物都處于危險之中;未將路橋建設堆料置于適當?shù)奈恢?,未以有關規(guī)定為依據采取分層填筑的方式,導致施工過程中的填土速度過快,因料面碾壓不合理而導致路堤原有的穩(wěn)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
3.1嚴格控制地質勘察、設計及施工質量
對軟土地基而言,其地質條件也是極為復雜的。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切實加大現(xiàn)場土質的勘察力度,以詳細了解其土質情況。在地質勘察過程中,我們通常都會采取鉆孔的方式,因此可能存在判斷錯誤的情況,以至于在工程的施工階段才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若遇到此類情況,應及時向地質勘察單位和設計單位反映,由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判斷軟土地基的具體分布范圍及其他相關情況,進而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案。這一方案必須以當?shù)氐木唧w實際為出發(fā)點,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切實做好路橋工程的基礎設計。首先,在地質勘察報告的基礎上,制定一套詳細、科學的處理方案。在施工現(xiàn)場軟土較淺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軟土層以下設置路橋基礎,如此可免去對軟土地基的處理環(huán)節(jié);而在軟土層較深的情況下,軟土地基的處理過程就變得復雜,工程施工成本也將隨之大大增加。為此,我們可將混凝土灌注樁視為工程基礎。在處理軟土地基時,無論是使用材料的數(shù)量,還是其質量,都應切實滿足施工要求。而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切實以相關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為出發(fā)點,來保證整體工程質量。處理軟土地基時,為有效避免路堤滑移或其他意外情況的出現(xiàn),應確保其填土率得以有效控制。
3.2軟土地基的表層處理辦法
關于表層處理,在較淺的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應用較多,它在路基處理過程中,主要運用了敷設、排水等方式,使工程施工的各項指標要求都得以充分滿足,這一處理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幾種工藝:
1)表層排水工藝:在處理那些自然土質雖好,但含水量超標的地基時,會首先開挖一些多孔排水管(通常都有反濾層的保護)和地表溝槽(其寬度為0.5 m,深度一般在0.5~1 m)來排水,以實現(xiàn)地基含水量的有效降低和施工設備的正常運轉。期間,溝槽應根據地表本身的自然坡度來布置,并確保彼此的間隔較小,如此便能增強溝槽的排水量。此外,還應將透水性較強的碳砂礫加入溝槽之中,進而形成盲溝,同時要注意避免填土沉降時的地表水回滲。
2)砂墊層工藝:在處理那些軟土層較薄,但含水量相對較大的軟土地基時,我們可將厚約0.5~1.2 m的砂鋪于其上,以充分發(fā)揮排水制作用。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施工后期通常都會用到一些機械設備,此時,我們應首先明確其輪胎所產生的接觸性壓力,若是地基過軟,就必須鋪上足夠厚的砂墊層,這樣才能滿足大型機械的施工要求。正因如此,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將其與其他工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為確保粉土的鋪灑均勻,應在砂墊攤鋪時用上一定的樣板。
3)鋪墊材料工藝:在處理土層不均勻的軟土地基時,可能會出現(xiàn)局部的不均勻沉降或是側向變位的情況。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地基上鋪一層特殊的材料,如:博利纖維格柵、土廠布或化纖無紡布等,須知,這些材料都具備了一定的抗拉和抗剪性能,可在不同程度上實現(xiàn)地基穩(wěn)定性的有效增強,滿足具體的施工要求。
4)添加劑工藝:在處理粘性土為表層的軟土地基時,可通過添加一些添加劑(如:水泥、生石灰、熟石灰等)的方式,來實現(xiàn)地基含水率的有效減低和土壤固結程度的大大增強,從而使其粘土性質得以有效改善,最終提升土體的穩(wěn)定性。
3.3沉降方法
在地基沉降過程中,軟土地基施工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路面的穩(wěn)定性結構將遭到破壞。這一問題要得以有效解決,施工單位應首先對現(xiàn)有的施工條件和施工環(huán)境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采取一些相關技術來解決沉降問題,如:管樁技術、石灰技術等。此處提及的“石灰技術”,其實是在現(xiàn)有技術流程的基礎上,施工人員充分運用工程機械來清除軟土,進而填上生石灰,并進行反復碾壓的一種技術。從生石灰本身來看,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實現(xiàn)軟土地基抗裂和抗震能力的有效增強,從而使其密度得以強化。至于管樁技術,在軟土的厚層區(qū)域應用較多,因此,必須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以軟土地基的具體實際為參考依據,來選擇合適的管樁結構;而在管樁的施工過程中,則應充分利用預應力的管樁方法。除此之外,還應充分運用行之有效的養(yǎng)護技術,這是一門以科學養(yǎng)護方法來保護地基強度,以確保路橋工程順利完成的技術。
3.4擠密法
作為當下運用較為廣泛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之一,擠密法在充分運用擠密樁間土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對素土或孔用灰土的分層密實夯填。然而,因其在使用土質類型上的差異性,導致其使用方法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我們將使用素土的方法稱之為“土樁擠密法”,而將使用灰土的方法稱之為“灰土樁擠密法”。此類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可就地取材和實現(xiàn)原位、深層擠密處理等特征,對濕陷性黃土和厚度大的填土地基而言較為適用。石灰樁法是在充分運用人工、機械地基成孔方式的基礎上,將一定量的粉煤灰、爐渣和火山灰等灌入其中,并在經過夯實、振密之后,順利形成樁體。而砂石樁法,則是在運用沖擊、振動等方法的基礎之上,完成地基成孔,并將礫石、碎石、卵石和砂等填入其中,進而形成大直徑密實砂石樁體,在處理軟土地基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不同的路橋項目工程所遇到的軟土地基本身內部結構也有所不同,因此需采取差別性的處理方法。軟土地基施工處理方案的確定需要在結合施工現(xiàn)場的地質特點、路橋工程材料的供應、工程投資預算設計、工程工期預算以及所處環(huán)境情況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建設出經濟實用、經久耐用、安全穩(wěn)固的精品路橋工程。
參考文獻:
[1]張劍浩.路橋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探討[J].交通標準化,2008(05).
[2]梁國林.淺析路橋施工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J].中國科技博覽,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