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田娜(1992-),女,漢,山東濟南,學歷:碩士研究生,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當代政府與政治。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留守老人有近2000萬,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shù)字。而“空巢老人”年齡較大,獨自生活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他們不僅生活孤獨,缺乏照顧而且也時刻掛念著在外的兒女。本文通過對“空巢老人”現(xiàn)狀的研究,淺析此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以期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空巢老人;老齡化;措施
一、現(xiàn)階段“空巢老人”的現(xiàn)狀
空巢老人的定義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口流動性加大,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在一起,子女均成年且長期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便逐漸形成的一個新的群體。根據民政部的數(shù)據,目前我國城鄉(xiāng)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xiāng)家庭養(yǎng)老條件明顯缺失。而且,空巢化還在持續(xù)。不僅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上學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壯年外出上學、就業(yè)以及異城居住和同城分別居住情況也十分普遍。這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養(yǎng)老模式形成了強烈沖擊,而且“空巢老人”的生活也出現(xiàn)各種問題并逐漸為大眾所關注。
(一)空巢老人生活孤獨,缺乏照料
這幾乎是所有空巢老人的寫照,因為自己的子女不是在外就學就是在外就業(yè),要不就異城居住或者同城分別居住,只有放假有時間的時候才會回來和家中的老人聚聚,可見日常的日子里這些空巢老人生活該有多孤獨。幾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一樣,平時只有自己和老伴在家或者自己單獨一人在家,沒有什么人照料,生活起居全靠自己,而且老年人都有些許疾病所以更加不敢出門,害怕一出門發(fā)病的話暈倒在外。一般城市的基本設施要好于農村,有些老人還可以在一起打打牌,晚上去廣場跳跳廣場舞,但是在農村由于基礎設施落后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所以生活更加單調。
(二)空巢老人精神空虛
正是因為空巢老人生活孤獨,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以常年自己在家就更會造成精神空虛。兩個老人在一起可能還好一些,可以說說話。但是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社交圈變窄,常年一個人獨處,孤單、落寞的情緒不斷增多,這也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寂寞、沮喪的情緒里,不僅容易引發(fā)情緒障礙、抑郁癥等,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這些不同程度上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郁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念頭。
(三)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已經衰老,一旦出現(xiàn)急性的疾病而身邊又沒有人及時救助時就會出現(xiàn)事故。而且空巢老人都是和子女分開住,城市里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還好最起碼有經濟來源,而對于農村里的老年人來說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接濟,但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好多老年人都會隱瞞自己的病情,有病就拖,一拖再拖,往往錯過了最好時機。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在家行動不便,更易出現(xiàn)事故。一旦家中遭到盜竊或者出現(xiàn)其他問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問題。
二、空巢老人出現(xiàn)的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不斷增多
從老年人口規(guī)模上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而從老齡化的速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十二五”規(guī)劃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萬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6%??梢娢覈夏耆藬?shù)量大增,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隨之出現(xiàn)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空巢老人”問題。
(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現(xiàn)在我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說明我國勞動力紅利已經消失。曾經的計劃生育規(guī)定只能要一個孩子,人口的增長速度的確放緩了,但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了很多問題,就像:失獨老人問題、老齡化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肯定對這一個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吃最好的、喝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所以等到孩子上學之后就變成了父母自己一人在家,孩子在外上學或者孩子在外打拼的局面,造成了空巢老人的社會現(xiàn)象。
(三)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觀念存在差異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也不斷發(fā)展。隨著大城市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更傾向于在大都市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近年來“北上廣”還有東部城市不斷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年輕人。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在大都市里生活,寧愿在大都市里蝸居、當蟻族也不愿意回自己的老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兒女的前程也就獨自生活了下去。
還有一些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和自己的觀念、行為有差異,為了不引起沒有必要的誤會,所以會選擇和老年人分開住。有些老人想得開認為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但是也有些老人認為那是年輕人嫌棄自己,所以心情更加抑郁。
三、空巢老人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專業(yè)的護理人員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jié)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對于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通過機構供養(yǎng)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國家應通過興辦養(yǎng)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yǎng)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fā)展養(yǎng)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和機構養(yǎng)老相結合的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使“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在拮據并且得到照料并得到改善。并且我國目前老年專業(yè)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yè)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yè)的護理員。而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必須不斷探索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專業(yè)化服務,以應對老齡化問題。
(二)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積極應對“精神空巢”
要鼓勵城市和農村因地制宜的建設老年文化場所。經常性地搞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加大社區(qū)活動場所建設,同時培養(yǎng)護理人員和志愿者隊伍。從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提供就餐、就醫(yī)、生活料理等各種形式的免費或廉價人性化服務,基本實現(xiàn)老年人“困有所助、需有所幫”的要求。整合村莊、校舍,利用農村文化大院、體育大院、文化書屋等各類場所,整合資源。不論利用哪些形式最終的結果都要解決老年人精神空巢的問題,讓抑郁、孤獨情緒遠離老年人。
(三)加強“孝”文化的宣傳,提高子女的責任意識
雖然我國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年輕人的責任感,但這并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一方面,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子女自覺地陪伴父母,贍養(yǎng)父母,承擔起自己責任。政府對那些做得好的典型要加以宣傳并獎勵,這是社會的導向問題,引導子女“見賢思齊”。要在道義上譴責做的不好的人改過自新,最終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恪守孝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可以在中小學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愛老內容,讓公民們在小時候就接受孝的教育,這才是事半功倍的長遠之計。(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