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表明:“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閱讀、寫作強調(diào)學生自己讀和寫?!币虼?,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語文資源,大膽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最終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那么,我們語文教師該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呢?
一、搭建課堂實踐平臺
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為了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
1.課堂演講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應“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講述見聞,內(nèi)容具體、語言生動”;能“自信、自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而所有這些目標的達成,都要求學生要有敢于動口、善于動口的習慣。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就應該在平時的課堂實踐中,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促使學生動口,我們可以開展課堂演講活動。
“課堂演講”是指語文教師從日常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拿出前三分鐘,進行專門的言語訓練。具體做法是:開學伊始,語文教師提前向?qū)W生明確三分鐘演講的類型及方法,供學生自主選擇、自行準備,學生選定類型和方法,主要內(nèi)容可以是講成語故事、講名人故事、講述新聞、好書推薦等。每節(jié)語文課短短的三分鐘演講實踐,能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搜集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等。
2.多種朗讀實踐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在語言文字的背后,流淌著作者情感的河流以及他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對于文章內(nèi)涵、重點詞句等,學生邊朗讀邊悟,直到理解。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現(xiàn)行《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庇纱丝梢?,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語文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朗讀實踐,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替換人稱讀、默讀等多種方式反復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進入文章的境界,從而對文章中傳神的描寫、生動的修辭、靈巧的構(gòu)思、獨特的風格、作者的情感等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體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使用語言。例如,在教《春》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把學生引領到充滿新、美、力的春景之中。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融入其間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朗讀,幫助學生把理性認識進一步升華,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同時也為學生自主理解課文提供了方法上的幫助。
3.動手寫讀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闭Z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有說和讀的實踐以外,我們必須設計學生動手進行的“寫讀”實踐,讓他們學會用筆來思考。即用筆閱讀思考、用筆表達思考,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悟中再讀,這就是有些專家提出的“寫讀”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能大大改善閱讀體驗的效果。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寫讀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閱讀教學將近結(jié)束時,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體驗,往往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常用的方式是寫隨筆,隨筆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寫:一是收獲,即在體驗與交流的過程中,形成的自己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手法、語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自己原先的不正確認識是如何通過交流、碰撞而逐漸獲得正確認識的。二是質(zhì)疑。即通過交流與碰撞,弄清楚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或者因為時間問題,還有哪些疑問沒有來得及解決。三是感悟與思考,即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閱讀技巧、思維方式、知識儲備有了哪些進步。由此可以看出,“寫讀”實踐的內(nèi)容,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研讀文本后,精心設計的語言訓練活動。這一類實踐性作業(yè),如果教師能高度重視,認真批閱,不斷指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自主學習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拓展課外實踐空間
1.課外拓展閱讀
語文學習應將經(jīng)典名著等自覺引入,以增加語文味。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不能把目標僅限在學生把握教材上,還應引導學生接觸大量的名家名作,接受文學的熏陶。例如,學習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可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城南舊事》,學習蒲松齡的《狼》可鏈接他的《狼三則》,學習《偉人細胞》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男生賈里》……通過拓展閱讀,我們完成了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解讀,幫助學生獲得了知識,增加了積累,提升了認識,豐富了思想,久而久之,學生閱讀名著就成了自覺行動,在這種自覺閱讀中,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就逐步提高了。
2.課外摘錄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蔽覀兂艘髮W生讀好教材中入選的文章外,還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文質(zhì)兼美、膾炙人口的課外經(jīng)典名著,閱讀這些文章,不僅能認識到祖國語言的精妙,提高審美情趣,還能激發(fā)學生自覺運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美。因此,對于語言的學習,我們除了動口學習之外,還應該注重積累。為了便于學生養(yǎng)成摘錄習慣,我們可以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好一本硬面抄,作為摘抄本,隨時按類別摘抄閱讀中遇到的精彩語句、成語、名言警句以及詩詞中的名句等。摘抄時要注意標明其出處、作者等,有必要的話也可標注摘錄的原因。
3.課外活動演練
語文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策劃和組織活動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演練活動,鼓勵學生以高度的熱情參加活動,做到手腦并用,努力挖掘?qū)W生的潛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此類活動主要有以下方式:開展辯論賽,組織學生辦手抄報、墻報,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名著故事演講賽,搞新聞發(fā)布會等。
作為課內(nèi)學習活動的補充和發(fā)展,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進一步鍛煉和發(fā)展聽說讀寫多種語文能力。因為此類活動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們還會在教師提供形式的基礎上,自主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例如,開展語文頭腦風暴等活動,以生動活潑的語文演練活動帶動班內(nèi)每位學生都愿意學語文,都能學語文。有了這種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我們還用擔心學生學不好語文嗎?
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外語文實踐活動,將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每個語文工作者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課內(nèi)外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自主地學語文、用語文。
倪靜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江陰市長壽中學副校長,江陰市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理事會成員,江陰市初中語文中心組成員,江陰市學科帶頭人。
秉持“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育理念,開展了“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性學習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的研究,提出了“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合作研究–交流展示–拓展創(chuàng)新–自我反思”的教學模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育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多次代表學校外出上示范課,均獲好評。
主持承擔的省級“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農(nóng)村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于2010年12月順利結(jié)題,目前是無錫市“十二五”課題“全納教育理念下農(nóng)村初中學生發(fā)展性學習策略的研究”的核心成員之一,近年來撰寫的經(jīng)驗論文多次在省市獲獎,并在各級各類雜志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