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姐姐把這個題目傳我時,我正泡在一堆“肥皂美圖”里過著眼癮。
“為啥鎖定我……”我抗議。
“必須寫,原因……你自己琢磨……”她回復(fù)。
好吧,那我就以“原因”為線索,來完成這篇命題小文——
六歲時,我住在一個小鎮(zhèn)上。暑假剛至,隔壁搬來一對母子,媽媽漂亮,女兒萌爆。每天早晨,我都能看見那位媽媽搬出一個大盆,呼哧呼哧地洗著一大堆五顏六色的衣服,配上漫天飛舞的肥皂泡泡,還有盆邊那個穿著公主裙、啃著手指餅的小姑娘,讓我這個丑小鴨開始做起了“肥皂公主”的美夢!
五年級時,我以一篇說明文獲得學(xué)校作文競賽二等獎。作文的題目叫《我愛洗衣,我選肥皂》。文中,我比較了“肥皂”與“洗衣粉”洗衣的不同功效,從中得出結(jié)論:洗衣粉雖好,但不及肥皂節(jié)水、環(huán)保。
幾天前,我在網(wǎng)上尋找故事寫手,“騎女巫的掃把”悄然而至,自薦道:“你找我就對了,因為我們是一家公司的!”“一家公司?求正解!”“你是肥皂我是掃把,都是保潔公司滴!”也對也對,那我們就一起“纏纏綿綿把灰擦”吧。
原來,我和肥皂這么有緣,難怪別人書桌上擺著花花草草,我的書桌上擺著一盒肥皂。
現(xiàn)在,你猜到這篇小文的作者是誰了嗎?
名字的由來
古人在黃河流域居住時,使用皂莢洗衣。后來到了長江流域,沒有了皂莢樹,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樹,其果實與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于是,人們給它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肥皂”一詞因此而來。雖然沒有瘦皂,但也有不肥的皂,這就是“皂莢”。
奇趣街
最早的肥皂
傳說一
在古羅馬時代,侍女們經(jīng)常去一個叫SOAP的山下洗衣服。她們發(fā)現(xiàn)若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洗衣服,會洗得比平時更加干凈。這是由于山丘上的神殿中經(jīng)常燃燒祭品,木灰和作為祭品的動物脂肪隨雨水一起流入了河中,形成了液體肥皂。肥皂的英文名“SOAP”,就是源自這個山丘的名字。
傳說二
古埃及國王胡夫設(shè)宴招待賓客。由于來往的客人較多,廚房里的東西凌亂,連轉(zhuǎn)身的空間都沒有。忙亂中,廚師不小心撞倒了油燈,一盆油灑了一地,伙夫們都趕來幫忙收拾場地。他們用沾了炭灰的手捧著地上的油扔到廚房外,再到水盆里洗手,意外地發(fā)現(xiàn)手洗得特別干凈。
當(dāng)國王知道他們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洗手方式后,吩咐手下人按照廚師的辦法做出沾有油脂的炭灰塊,放置在洗漱的地方,供客人使用。
到了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xué)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木草灰制取塊狀肥皂獲得成功。從此,羅馬人開始使用肥皂。這項技術(shù)后來又傳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建廠,世界上最早的肥皂工廠便在英國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
照片中的蛋糕、糖果、巧克力、餅干、飾品、玩具,都是用肥皂
這是用于手工肥皂上雕刻作坊印簽的工具。手工皂在制作最后一道工序時,用刻有作坊標(biāo)志的模子在每塊皂上留下作坊的標(biāo)識。
小身材,大精彩
肥皂博物館
這是位于黎巴嫩南部小城Saida的肥皂博物館。
據(jù)說黎巴嫩是世界上最早生產(chǎn)香皂的國家,其傳統(tǒng)手工皂有著悠久的歷史,名揚世界。據(jù)研究,與現(xiàn)代工業(yè)皂相比,手工皂的泡沫在清潔皮膚的過程中,能將灰塵、細(xì)菌帶離身體,并能保持皮膚的油脂平衡,從而使人感覺神清氣爽,這也是黎巴嫩手工皂的魅力所在。
可以吃的肥皂
這塊肥皂可以吃,你相信嗎?
廈門的“表妹茶餐廳”中,服務(wù)生用清脆的聲音喊了一聲:“表妹上肥皂了?!?/p>
肥皂?這是餐廳不是浴室,怎么上肥皂呢?定睛一看,原來搓衣板即為盤,而肥皂則為食物,就連肥皂上的泡沫也如此逼真。如果放在洗手臺上,你一定以為是真的肥皂吧。其實,這塊“肥皂”是由芒果和青檸做成,口感酸甜清涼,你敢試一試嗎?
不銹鋼肥皂
我們都知道,普通的肥皂是用來消毒殺菌的,但是不銹鋼肥皂卻是用來除去異味的,比如:魚腥味、洋蔥味和大蒜味等。品質(zhì)好的不銹鋼肥皂,只要在冷水中搓洗30秒就可以除去手上約8成的異味。
不銹鋼肥皂的工作原理也很簡單:當(dāng)不銹鋼合金與空氣以及水分子同時接觸時,會產(chǎn)生觸媒作用,將異味分解,還原成無味的狀態(tài)。
肥皂島
在希臘愛琴海上有一座奇特小島,名叫阿羅絲安塔利亞島。島上泥土含有強烈的堿性,可以當(dāng)作肥皂使用。因此,人們也稱它為“肥皂島”。
每當(dāng)傾盆大雨時,整個島嶼都淹沒在奇妙的肥皂泡沫里。據(jù)說,島上居民從來不花錢買肥皂,洗衣洗澡時,隨手抓一塊泥土搓一搓,便會產(chǎn)生許多肥皂泡沫,能洗掉各種污垢,世界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