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美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源泉,也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廣闊天地。將生活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他們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也有利于語文課真正走入每位學生的心靈世界,使他們獲得人生感悟。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化的語文課堂,努力實現(xiàn)生活與語文的互動聯(lián)通。
一、教師應成為生活化教學的“領路人”
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需要教師首先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教師就是孩子們生活教育的一面旗幟,假如教師沒有鮮活生動的生活化教學體驗,那么這些學生的思想也就會變得呆板,缺乏時代與生活的氣息。在教學生寫作文時,假如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去寫,那么這些學生的作文肯定大多雷同,沒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因此,教師應當成為學生人生的“領路人”,只有真正地教會學生感受生活、品味人生,他們才能寫出生活味兒十足的好文章。
二、以生活情境再現(xiàn)課本知識
小學生年齡尚小,沒有形成完善的思維模式,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知識,而沒有教學的熱情,那么學生肯定很難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要想記住這些知識,只能死記硬背。教師要實現(xiàn)語文的生活化教學,就要以生活情境再現(xiàn)課本知識,在學生的眼前展現(xiàn)出活生生的生活畫卷,讓學生都參與進來,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理解所學知識,記憶深刻,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豐富語文素養(yǎng)。
三、在生活實踐中增加知識積累
事實上,孩子們只有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真正地理解這些詞匯的真實含義,才知道應該怎樣用豐富的詞匯準確表達自己心中的真實感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詞匯的習慣,如通過寫日記來記錄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事。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教師要把他們的日記與同學們分享,以資借鑒學習,以此提高所有學生的寫作水平,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四、為學生營造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
通常教室多有這樣一個特點——周圍都是墻,學生低頭是在背文章,抬頭是在看黑板。這種教學環(huán)境過于呆板、壓抑。小學生的生活應當是豐富多彩、活潑快樂的,只有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做出改變,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意見,按照大多數(shù)學生的要求對教室進行布局設計。比如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個點綴著鮮花、綠草以及小動物裝飾的美麗空間。在溫馨、悅目的教室里學習,孩子們就像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們的想象力會更加豐富,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這無疑會提升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語文教學,我們必須把生活與語文教學結(jié)合起來,充分展現(xiàn)孩子們的天性,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拓展其知識面,使之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 編 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