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作為一名年輕老師,自加入“陸常波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研修團隊,兩年的研修時間讓我有了不少收獲,既有理念上的提升、視野上的開闊、教學技藝上的增長,又有人文情懷上的熏陶。
一個小雨淅瀝的下午,我們相聚在銅陵市映湖小學,開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動。聽完課后,在陸常波老師的主持下,工作室的指導專家、學員們交流了自己的聽課感受。雖然活動時間不長,卻讓我對教研活動有了新的理解,自己的思想似乎被拔高到了另一個層次。交流中,有的老師認為,語文課應以語言、情感的訓練為主,從點滴、細節(jié)處注重對情感的處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教育目標。也有老師提出,語文的課堂要給閱讀以“生命”,老師要做文學的“導游”,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這些觀點促使我重新認識小學語文教學。
有了良好的開端,工作室隨后又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活動,如親近母語交流研討活動、教學觀摩網(wǎng)上交流活動、名家面對面沙龍研討等,每個活動都讓我收獲甚豐。工作室還積極參加了省內外一系列大型教研活動,其中“安徽省首屆小語名師聯(lián)盟研討活動”讓我們領略了各種風格的小學語文課堂。此次活動,安徽省幾個地市的名師工作室要各推一節(jié)課進行集中展示。研討活動體現(xiàn)了多元化,既有蘇教版教材,又有人教版教材;既有常見的“閱讀教學”,又有“冷門”一點的“習作指導”“口語交際教學”等。蕪湖市孔祥明工作室的常靖老師親切可愛、耐心細致,她巧用教學視頻,善于分解,合理運用,習作指導步驟清晰、層次分明;來自蕪湖駱正位工作室的錢瑾老師則憑借課堂嚴實明快、凝心聚力的特點深深吸引了聽課教師;馬鞍山洪勝工作室的劉娟老師大開大合,張弛有度,抓住明清小說的語言特色,采用“對對子”的形式引導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描寫“鳳辣子”的語句,體會名著語言的魅力;黃山市程嗣武工作室的許娟娟老師不急不躁,將感人至深的《永生的眼睛》教得深情款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愛心才能永恒”;王宏玉工作室的史曉云老師循序而行,不枝不蔓,孩子們在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各種生活情境中學會了“轉述”,口語交際的能力真正在課堂上得以提升;我們工作室推出了蘭霞老師,她講課時激情昂揚、鏗鏘有力,處處落實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重點,課堂上,學生學得快樂,充滿童趣。
工作室的教研活動促使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并且開始了新的嘗試。起初,就是“拿來主義”,把聽過的一些課中的亮點吸收進來,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自己感覺對于教法、技巧學得挺快的。別人聽來,也會覺得這個年輕老師成長迅速。但過了一陣,自己心里就清楚了,對于教學、課堂,有太多的問題駕馭不了。一個很好的教案,為什么別人上課的效果那么好,自己就是上不出感覺?慢慢地,我想清楚了,是自己太急躁了。所謂厚積而薄發(fā),沒有一定經驗、素養(yǎng)的積累,哪來精彩的瞬間?我應該放慢腳步,沉靜下來,給自己留下充足的時間,多讀一些書,多寫點反思,多進行一點教學實踐,有了厚實的積淀,再加上工作室同伴的幫助,一些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漸漸地,我的苦惱少了,對于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清晰了。在工作室執(zhí)教展示課《乞巧》時,我突出了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訓練貫穿整課,同時,拓展了閱讀內容,提升了課的內涵。課后,聽課老師給了我比較高的評價,讓我更加明確了今后教學的方向,更加精準地理解了語文教學的本質。自然課堂、句群訓練、要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這些理念漸漸地占據(jù)了我的頭腦,讓我勇于進行更多大膽的嘗試。
感謝工作室,讓我這樣一個年輕的老師有了豐厚的收獲和更多奮進的動力。期待工作室開展更多的研修活動,助我不斷超越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語文教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