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振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廉政研究中心, 北京 100732)
關于紀檢監(jiān)察機關運用函詢處置問題線索的思考
陳 振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廉政研究中心, 北京 100732)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高度重視運用函詢處置問題線索,體現(xiàn)了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監(jiān)督執(zhí)紀理念的轉型。函詢主要適用于比較輕微,帶有一般性或較為籠統(tǒng),可查性不強的問題。函詢說明要由被反映人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通過審核把關起到擔保、證明、監(jiān)督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落到實處。被反映人應如實向組織說明情況,認真書寫函詢說明,隱瞞、欺騙組織的要嚴肅處理,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黨紀處分。
紀檢監(jiān)察機關; 函詢; 問題線索; 處置; 思考
函詢是指紀檢監(jiān)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對群眾反映黨員領導干部的有關問題,可以發(fā)函形式由被反映人作出書面說明。作為一種黨內監(jiān)督方式,函詢具有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它打破了以往先做外圍了解再向被反映人核實的常規(guī)做法,將問題以書面形式直接和被反映人見面,給一個說清問題的機會,一定程度上能夠淡化對立色彩,減輕對抗情緒,彰顯組織信任,體現(xiàn)組織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函詢也是對被反映人組織忠誠度的考驗,看其能否信守入黨誓言,對組織懷有敬畏之心,如實回答組織提出的問題。和談話相比,函詢不要求現(xiàn)場作答,被反映人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可以向組織說明事情原委,還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收集有關證明材料,特別是一些紀檢監(jiān)察機關不便收集的材料,有利于節(jié)省核查時間,盡快查清問題。
2005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制定了《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函詢的適用范圍、回復要求、審批程序、保密紀律做了原則規(guī)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高度重視運用函詢處置問題線索,先將函詢列入初步核實類,后將函詢從初步核實類中劃出,和談話予以單列,作為問題線索新的五種處置方式之一,①2013年,中央紀委規(guī)范問題線索管理,確定問題線索處置方式為擬立案、初步核實、暫存、留存、了結。2014年,中央紀委調整問題線索處置方式,即擬立案、初步核實、談話函詢、暫存、了結。突出了函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視運用函詢處置問題線索,是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突出從嚴管理干部的具體舉措,體現(xiàn)了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監(jiān)督執(zhí)紀理念的轉型,不再以大要案論英雄,更加注重抓早抓小,有利于防微杜漸,及時解決問題,達到更好效果。本文擬對函詢的適用范圍、簽字背書、審核把關、紀律要求等幾個主要問題作一探討,希望對紀檢監(jiān)察機關準確理解和運用函詢,規(guī)范問題線索處置工作有所助益。
《暫行辦法》對函詢的適用范圍規(guī)定較為寬泛,只要是反映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函詢。問題線索處置是紀律審查的源頭和基礎,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處置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五種處置方式的使用效果,有的甚至影響紀律審查工作的有效開展。函詢是出于組織信任而采取的一種便捷靈活的處置方式,運用得當,可以很快了解清楚有關事實,不用大費周章開展相關核實工作,對被反映人也能起到教育提醒作用;運用不當,可能跑風漏氣,泄露問題線索,給后續(xù)工作造成被動,也可能給被反映人造成心理壓力,打擊主動擔當、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所以,函詢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并不是所有的問題線索都適合函詢。
要妥當劃定函詢的適用范圍,可以從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清晰程度兩個方面進行判斷。從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來看,函詢適用于比較輕微的問題,而且問題帶有一般性,即使查清了也只能給予較輕的處分甚至是批評教育。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應直接初步核實,根據核實結果決定下一步的處置措施,而不應簡單采用函詢方式了解情況,以免引起被反映人的警覺,延誤處置時機。如果是非常輕微的問題,給予批評教育或提醒談話即可,不需要函詢。如果是根本不屬于紀檢監(jiān)察機關業(yè)務受理范圍內的問題,直接轉有關部門處理即可,也不應函詢。從反映問題的清晰程度來看,函詢適用于較為籠統(tǒng),可查性不強的問題,這類問題多為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往往很難直接核實,或者直接核實的成本很高,采用函詢方式可以不用繞彎子,能較快了解清楚。如果反映的問題完全沒有可查性或者明顯不實的,直接作了結處理,不宜先函詢再了結,避免浪費執(zhí)紀資源,也防止給被反映人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反映的問題雖具有一定的可查性,但暫不具備核查條件的,作暫存處理。如果反映的問題清楚、可查性強,即使是比較輕微的問題,也要初步核實,快查快結,而不應采用函詢方式依賴被反映人的書面說明,避免因函詢說明含糊其辭再行初步核實延誤辦理時機。具體說來,以下七種情形可以適用函詢。
一是反映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但大而化之無具體線索的問題。紀律是黨的生命,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涉及大是大非,是一個政治立場、觀點、方法的問題。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問題線索處置中要突出這方面的問題,不能因為線索籠統(tǒng)就匆匆放過,作了結處理,可以對被反映人函詢。這既是一次告知提醒,也是一次學習回顧,有利于被反映人時刻繃緊政治紀律這根弦,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此,要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區(qū)分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處理。
二是反映違反生活紀律的問題,如反映與他人發(fā)生不正當性關系但無具體線索,或雖有具體線索但通過外圍核查仍不能完全排除問題存在的,可以通過函詢對被反映人起到警示提醒作用。如果純屬無中生有、惡意中傷,甚至有誣告陷害之嫌的,直接作了結處理,并視情節(jié)輕重追究舉報人的相關責任。
三是反映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申報不實,經抽查核實情節(jié)較輕的,可以函詢讓本人作出解釋說明。如果不如實向組織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情節(jié)較重的,直接初步核實,構成違紀的追究有關黨紀責任。
四是反映異地原單位工作期間的問題或者需到國(境)外查證核實的問題,如果問題較輕可以函詢,不必派人前往異地或境外了解,節(jié)約核查成本。
五是反映問題比較籠統(tǒng),雖列明部分情節(jié),但欠缺關鍵要素,不具有可查性,如舉報被反映人在某某地方多次收受賄賂,但無具體時間和行賄對象,查證難度較大,可以函詢形式存檔備查。
六是反映的問題時間比較久遠,查證起來難度很大,如反映十年前的問題,后來也沒有收到有關這一問題新的反映,不適合暫存的,可以函詢讓被反映人說明情況,便于將此類歷史問題盡快作了結處理,集中精力處理反映當前的主要問題。
七是被反映人已退休多年,反映其當時在職期間的有關問題,如果問題較輕的可以函詢;如果被反映人已離休或去世的,作了結處理。*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37條的規(guī)定,對于應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的,即使被反映人已離休或去世的,仍應進行處置,不能直接了結。
以下五種情形不宜函詢:一是反映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問題,尤其是反映發(fā)生在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仍然頂風違紀的問題,這類問題有的雖然比較輕微,但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社會關注度高,需要嚴查快處、動輒則咎,不宜采用函詢方式,避免影響處置效果;二是反映打擊報復類問題,這類問題多為實名舉報,與舉報人個人利益訴求密切相關,一旦函詢,被反映人極有可能推斷、知曉舉報人的個人情況,不利于對實名舉報人的保護;三是通過內部組織程序,如通過查閱被反映人的干部人事檔案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表》可以了解清楚的事實,不必函詢;四是函詢后又接到相同內容信訪舉報,發(fā)現(xiàn)被反映人在函詢中故意隱瞞有關事實,未如實說明的,不宜再次函詢;五是反映問題同時涉及被反映人和所在單位黨組織或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的,不宜函詢,可考慮通過單獨談話了解情況。
2013年10月,中央紀委要求國資委紀委書記和中國鐵建紀委書記在中國鐵建業(yè)務招待費核查報告上簽字背書,引發(fā)社會關注,紛紛肯定簽字背書在問題核查中的積極作用。為增強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在問題線索處置工作中的責任意識,有的地方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規(guī)定*如湖北省紀委2014年3月印發(fā)的《關于紀檢監(jiān)察機關對領導干部進行函詢的暫行辦法》第4條規(guī)定,函詢對象對函詢問題的書面回復應當經本級黨委(黨組)以及紀委(紀檢組)主要負責人審簽后,報送紀檢監(jiān)察機關負責函詢的內設機構。,黨員領導干部的函詢說明要經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后報送上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對函詢說明進行簽字背書,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落實的具體舉措,有利于層層傳導壓力,督促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從具體問題線索入手,了解本單位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日常監(jiān)督管理,真正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避免小錯誤演化成大問題。
如何簽字背書,實踐中存在不同做法。有的將函詢說明當呈報公文處理,僅簽署姓名和日期,或寫上“已閱”二字,表示知曉此事;有的對函詢說明認真審核,并簽署是否同意的具體意見;也有的思想認識不到位,擔當意識不強,怕得罪人,在函詢說明上不簽署具體意見,事后向上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單獨說明情況時,表示自己不同意被反映人的函詢說明。
筆者認為,簽字背書的本意是為了讓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擔當責任、加強監(jiān)督,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知曉函詢說明內容,而是通過審核把關,結合被反映人的一貫表現(xiàn)簽署實事求是的意見,起到擔保、證明、監(jiān)督作用,以此為上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審核函詢說明提供輔助參考。以簽字背書為抓手,還能督促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分別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了解掌握本單位廉潔自律整體狀況,科學研判反腐敗斗爭總體形勢,恰當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有針對性地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實踐中,個別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不簽署具體意見,主要還是老好人思想作怪,想置身事外,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失職的一種表現(xiàn)。當然,要求簽署具體意見,并不是說對被反映人函詢說明的所有問題都要一一了解清楚后才能簽署意見,而是應逐項予以說明。函詢涉及多個問題時,對于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問題,必須簽署是否同意的具體審核意見,有相關證明材料的應一并附上;對于確實不了解或者目前無法查證的問題,如被反映人在前任領導期間或在原單位工作期間發(fā)生的問題,也應如實說明情況,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
從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的各自內涵來看,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雖同為簽字背書,但對二者的要求是不同的。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作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是從宏觀上總體把關,結合平時工作接觸和談心交心情況對被反映人的德能勤績廉進行全方位掃描,以此帶好隊伍,把好選人用人關,防止“帶病提拔”*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各級黨委(黨組)對選人用人負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分別承擔直接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監(jiān)督責任第一責任人,是從問題線索入手,結合平時群眾信訪舉報和監(jiān)督執(zhí)紀情況進行細致分析,對被反映人的廉潔情況進行準確評估,起到把好維護紀律第一道關口的作用。
在簽字背書時,應先由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再由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這樣可以防止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先行簽署意見后,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不敢堅持原則,隨意附和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意見,使監(jiān)督責任無法真正落實。有的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心存顧慮,擔心簽署不同意見,被反映人知道審簽內容后會記恨在心。在此,應該明確審簽流程,作為一種組織程序,被反映人寫好函詢說明交所在單位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審簽后,由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直接轉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審簽,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審簽后徑送上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茖W合理設計審簽流程,可以防止簽字背書流于形式,保證簽字背書的獨立性和真實性,保障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大膽履職,簽署真實意見,而不是礙于情面、敷衍塞責或按照所在單位主要領導的意思簽字背書。
被反映人為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或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時,如何簽字背書。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要求,各級紀委要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成員的監(jiān)督,更好發(fā)揮黨內監(jiān)督專責機關作用。黨委書記作為黨委會的一員,應該自覺接受同級紀委的監(jiān)督,所以,黨委書記的函詢說明應由同級紀委書記審簽監(jiān)督意見。同時,為了落實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要求,對于下級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函詢說明,還應由分管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上級領導簽字背書。紀檢機關派駐機構的首要職責是監(jiān)督駐在部門(含綜合監(jiān)督的覆蓋單位)黨組及其領導班子成員,對于駐在部門黨組書記的函詢說明,應由派駐紀檢組組長審簽監(jiān)督意見。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與同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是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關系,如果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的函詢說明由同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顯然不符合監(jiān)督原理,而且互相簽字背書也會使監(jiān)督效果大打折扣。按照黨中央關于紀檢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強化了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各級紀委也專門在機關內部設立紀檢監(jiān)察干部監(jiān)督室加強對下級紀檢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的監(jiān)督。為保證紀檢組織獨立履行職責,同時接受上級紀檢組織的監(jiān)督,對于下級紀檢組織(包括派駐機構)主要負責人的函詢說明,應由上級紀委聯(lián)系該紀檢組織的分管領導簽字背書。
紀檢監(jiān)察機關應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對函詢說明進行認真審核,形式上看函詢說明每頁是否有被反映人簽字,如有修改之處,是否也有簽字,是否經由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對寫明有附件的是否附有相關證明材料;內容上重點關注被反映人是否全部回答函詢所列問題,對每一問題是否說明清楚,需要的證明材料是否齊全。被反映人對函詢問題予以否認的,不能簡單以“沒有”“不存在”之類的話語籠統(tǒng)回復,應視情況進行必要說明,并附上相關證明材料。被反映人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收集的物證、書證,應注明保存單位和出處;自己不便收集的證人證言,應注明證人姓名和所在單位,便于紀檢監(jiān)察機關復核備查。
對函詢說明審核把關時,除重點審核內容的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外,紀檢監(jiān)察機關還要關注被反映人的態(tài)度和認識。有的被反映人對組織心懷感激,能夠如實承認存在問題,逐步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對策,這是一種正確對待的平和心態(tài),是主動揭短、敢于擔當的體現(xiàn),也是對黨組織忠誠的表現(xiàn)。被反映人在函詢說明中主動承認存在問題的,也要仔細辨別,審查認錯是否出于本人真實意愿,是否知悉認錯的紀律后果,是否附有相應的證明材料。有的被反映人心存僥幸,對函詢問題避重就輕,有選擇性地承認錯誤,企圖以小錯誤掩蓋大問題,以較輕的處理蒙混過關,這其實是對抗組織審查的一種表現(xiàn),必須嚴肅處理。還有的被反映人避而不談自己的責任,反而要求對舉報人嚴懲,這是對黨組織沒有敬畏之心,如果此后發(fā)現(xiàn)存在隱瞞、欺騙組織的,應初步核實,發(fā)現(xiàn)嚴重問題的要立案調查,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問題一般的給予組織處理,如調整職務或崗位、安排提前退休等。參考簽字背書意見時,重點審查黨組織和紀檢組織主要負責人是否盡到了職責范圍內的把關義務,結合問題線索的復雜程度、簽字背書人的履職能力、簽字背書人與被反映人的關系、所在單位黨風廉政建設的整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簽字背書意見的可采信度。
紀檢監(jiān)察機關對函詢說明提出具體審核意見,可區(qū)分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一是函詢說明形式上不完整,沒有簽字背書或欠缺相關證明材料的,通知被反映人在規(guī)定時間內一次性補齊;二是函詢說明清楚,所附材料齊全,不能認定被反映問題存在,也無條件開展進一步工作的,作了結處理;三是函詢說明不清、存在疑點需要補充說明的,可考慮第二次函詢,由被反映人對尚未說清的問題繼續(xù)進行說明;四是被反映人已作出說明,尚不能完全排除問題存在的可能性,且在現(xiàn)有條件下難以進一步開展工作的,作暫存處理;五是簽字背書人不同意被反映人的函詢說明,認為嚴重失實的,可以初步核實;六是被反映人在函詢說明中交代確有問題,要區(qū)分情況穩(wěn)妥處置,考慮被反映人的認錯態(tài)度和事實情節(jié),予以從輕處理。按照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試行)》要求,經組織函詢被認定為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的,必須采取調離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方式及時予以調整。
(一)向組織如實說明
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函詢通知書中應對被反映人提出明確要求,告知函詢說明要記入本人廉政檔案,接受函詢情況要在本單位年度民主生活會上說清楚、談透徹,必須對組織忠誠老實,若不如實向組織說明,今后查實了函詢問題,要以欺騙組織從嚴處理。被反映人應當實事求是地作出說明,不得隱瞞、編造、歪曲事實和回避問題,不得無故不回復函詢,不得對舉報人進行追查和打擊報復。對違反者應進行批評教育,責令整改;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規(guī)定,在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情節(jié)較重的,應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201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白雪山違紀事實通報中,就指出其“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被反映人認為需要向組織說明的其他問題,也可以在函詢中一并作出說明,如果向組織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問題,可以依紀依規(guī)予以從輕或者減輕處分;如果主動交代的其他問題涉嫌犯罪的,量刑時應被認定為自首,依法予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jié)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fā)〔2009〕13號)。
(二)認真書寫函詢說明
函詢說明是被反映人寫給組織的自書材料,是一件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被反映人必須珍惜機會、認真對待,本著對自己和組織負責的態(tài)度,毫無保留地回答函詢問題。實踐中,有的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求函詢說明必須由被反映人親筆書寫,這有助于促使被反映人引起重視、積極對待,但有的被反映人由于事務繁忙或個人書寫習慣,手寫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容易給簽字背書以及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后續(xù)審核工作帶來難度。因此,函詢說明由被反映人親筆書寫的,必須規(guī)范書寫、字跡工整、易于審閱。
(三)嚴格遵守保密紀律
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處理好函詢與保密的關系,不能把所有問題線索都函詢,特別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不適合函詢,否則將掌握的線索和盤托出,很容易造成失密泄密。即使是適合函詢的問題線索,在總結歸納問題摘要時也要突出重點,講究方法,轉換用語方式,盡量采用寫實手法,恰當歸納函詢問題,不能原樣摘錄問題線索,更不能摘抄舉報人的原話,防止泄密。被反映人不得擴散函詢問題,不得與他人串通函詢說明,不得詢問、打聽簽字背書人對自己所寫函詢說明的審簽意見。簽字背書人也要嚴守秘密,不得泄露、散布函詢問題和被反映人的函詢說明,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印、留存函詢說明材料。
(四)認真履行簽字背書職責
簽字背書既是一道組織程序,也是一項紀律要求,簽字背書人必須主動擔當、盡職盡責,認真履行審核把關職責,既不能明知被反映人存在問題,放任不管、知情不報或故意簽署虛假意見包庇隱瞞,也不能在不了解真實情況時,僅憑個人主觀猜測或個人偏見簽署不同意函詢說明的誤導性意見。簽字背書人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要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情節(jié)嚴重的,要分別追究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如 2016年《湖南省直司法行政系統(tǒng)關于對反映黨員干部問題線索進行談話函詢的實施辦法》第14條規(guī)定,黨委書記或者紀委書記對本單位函詢對象的書面說明要認真審核把關,如果上級紀檢監(jiān)察部門檢查發(fā)現(xiàn)審核把關不嚴、存在明顯問題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追究其主體責任或者監(jiān)督責任。
2015年9月,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指出,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tài)。函詢作為一種柔和執(zhí)紀方式,是紀檢監(jiān)察機關不斷深化“三轉”,回歸維護紀律本職的體現(xiàn),今后在問題線索處置中會被運用得越來越多*2016年1至6月,中央紀委處置反映中管干部問題線索中,談話函詢507件次;全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談話函詢42 341件次,體現(xiàn)出全面從嚴治黨真正嚴起來了。參見:《全面從嚴治黨 必須用好第一種形態(tài)》,載《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6年7月25日,第1版。,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函詢的定位,既不能泛化函詢的功能,希望通過函詢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低估函詢的積極作用,忽視其在問題線索處置中的獨特優(yōu)勢。2015年6月,中組部印發(fā)了《關于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對組織人事部門運用函詢了解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細化,上述對紀檢監(jiān)察機關運用函詢處置問題線索的幾點思考,對組織人事部門運用函詢也具有參考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 羅海豐]
Reflec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Letter to Disposition of Problem Clues in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rgans
CHEN Zhen
(ChinaAnti-CorruptionResearchCenter,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Central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letter to disposition of problem clues, which reflects that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rgans innovate the disposing method of clues and transform the concept of supervising and enforcing discipline. Inquiry letter is mainly applied to mild, common or more general problems or those with difficulty to verify. The statement of inquiry letter should be signed and endorsed by both the principal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unit where the person being reported of problems works. By signing and endorsing the statement of inquiry letter, instead of a mere awareness of the content, the principal acknowledges that he or she has reviewed and checked the statement, and would guarantee and certify that the information in the statement?is true and correct, which promotes the imple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subjects of clean government and th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 People being reported of problems should truthfully explain the problems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carefully write statement. Any concealment and deception will be severely punished, based on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ircumstances, giving such punishment as criticism and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punishment or party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rgans; inquiry letter; problem clues; disposition; reflections
2016- 11- 01
陳振,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從事刑事法學與廉政研究。
D630.9
A
1671-394X(2016)12- 0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