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組
本套功法,屬于武當(dāng)內(nèi)家功法,共分四式筑基內(nèi)功和三段外壯功,故稱之為七星鷹爪功,又名七星合演大力鷹爪功。
一、培元筑基式
1兩腳略開一小步,正身直立,雙掌垂于體側(cè),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圖1)。
2雙掌緩緩向體外兩側(cè)抬起,成一字平肩式,掌心向下,十指屈扣成鷹爪狀(圖2)。
姿勢站定后,吸氣,將吸入之氣緩緩納入下丹田,吸滿后閉氣2~3秒鐘,意念集中于下丹田。呼氣,將丹田之氣用意想領(lǐng)至膻中穴(沿中脈而上),分兩股沿手臂內(nèi)側(cè)運至兩掌勞宮穴、十指尖。此為一循環(huán)。
3兩掌垂于體側(cè),意守丹田約3分鐘,吸氣一口于下丹田(圖3)。
4兩掌成爪向左右提升,待到與肩平時呼氣,意想下丹田之氣上升至中丹田,并用兩爪用力抓一下(圖4、5)。
5然后,雙爪緩緩復(fù)原,并緩緩吸氣,兩掌收回至體側(cè)(圖6)。
如此,動作3~5為一循環(huán)。
6雙掌垂于體側(cè)(圖7)。
7左腳旁開一步,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同時,兩掌向前平舉,至與膻中穴持平,緩緩屈臂,雙臂成環(huán)狀,如抱大樹,十指屈扣成爪狀,虎口向上,爪心相對。目視雙爪(圖8)。
8吸氣,貫氣于雙爪,雙爪向兩側(cè)緩緩拉動(分開),體會雙爪之間巨大的吸力(圖9)。
呼氣,全身及雙爪充分放松,復(fù)原。此為一循環(huán)。
培元筑基式為大力鷹爪功最關(guān)鍵的入門功夫,必須認(rèn)真練習(xí),練時各循環(huán)連續(xù)練習(xí)。一般每日不輟,則一到兩個月即感雙臂、雙掌及十指力道倍增。這時可改練下面“以氣化力之功”。
二、力提千斤式
1吸氣,右腳向右橫跨一步,屈膝蹲馬步樁。兩掌置于襠前,虎口向上,爪尖相對,用口將氣緩緩?fù)鲁?,再吸氣,意念身前立有一“石塊”,雙掌夾石,閉氣,全身之力運于雙掌。(圖10)。
2繼續(xù)閉氣,全身肌肉緊張,意想“石塊”在雙掌夾力之下被緩慢提起,注意腹肌緊收,牙齒緊咬,提至胸前,再緩緩將“石塊”放下,呼氣(圖11)。
此式之閉氣要求時間較長,應(yīng)加強呼吸練習(xí),日久功深,雙手氣力劇增。
三、力拔石柱式
力拔石柱式動作基本與力提千斤式相同。唯易掌為爪,力凝十指,意念十指扣住一圓“石柱”即可(圖12、13)。
注意:練習(xí)提、拔式時雙掌不可相觸,否則徒勞無功。
四、力蕩石球式
1盤坐,雙盤、單盤、散盤皆可,雙掌互疊,置于丹田,摒棄雜念,意注丹田,放松靜養(yǎng)(圖14)。
2雙手十指成鷹爪置于腰際,蓄力雙爪,將氣吸滿,意想手心各抓一石球(圖15)。
3呼氣,雙爪向前猛力推出,意念“石球”被爪力一推飛至丈遠(yuǎn)開外(圖16)。
以上為筑基四式,以下為三段強化功夫。
五、剛練鷹爪式
用兩個小口之壇,重量以能夠提得起,稍加一毫則不能為度,以五指抓住壇口提起,提至肩高,右手或左手向右或左側(cè)分開,成水平直線。凝神斂氣于丹田,緩緩地、均勻地呼吸,同時兼練弓步、馬步等步法的轉(zhuǎn)換(圖17~25)。
初時必氣喘、力疲不能持久,行功日久則不覺費力,且可堅持至半個小時不喘、不汗。此后每隔一段時間便加入1斤鐵屑或沙石,不可貪多,待可持半時之久時,再加鐵屑,直至連壇帶鐵屑重25公斤止。輕若拈羽,歷久不覺其苦,此功為成。此時指力精絕,著于人身,鮮有不折者。
此功夫要循序漸進,精疲力竭時要略事休息,調(diào)息數(shù)口,待心平氣靜,再繼續(xù)練功。不能勉強支撐,以防岔氣傷身,得不償失。
六、柔練鷹爪式
1兩腳分開,兩腿屈膝蹲成馬步樁,百會穴與會陰穴連成一線,雙掌輕握成拳,拳心向上,置于腰間,聚精凝神,氣貫丹田(圖26)。
2雙手成鷹爪,向前伸出,十指分開,指掌分勁,掌心內(nèi)凹向下,虎口圓撐,意想似去撲抓一重物,臂同肩高,同時緩緩地呼氣(圖27)。
3雙爪緩緩?fù)ζ穑兂勺π南蚯?,雙爪適度緊張,使用內(nèi)勁意想把重物緩緩提起,臂部不動,同時緩緩地吸氣(圖28)。
4呼氣,同時雙爪外旋纏擰,意想如拉拽千斤重物,緩緩回至腰間(圖29、30)。
如此反復(fù)練習(xí),練功次數(shù)不限,視體力而定。
此段功夫要注意手臂不可伸直,肘要略屈,肘尖外撐。這一階段是由實入虛,由陽剛勁轉(zhuǎn)化為陰柔勁階段。
七、空練鷹爪式
早晨向日,夜晚對月,伸開手指憑空撕抓,伸出之手?jǐn)繗庥谧φ肿∪赵?,收回之手將日月之氣納入丹田(圖31)。
此段功夫純以憑空得勁,最忌用力,要全身放松,一伸一收皆要緩緩行之。此段功夫練成,可以發(fā)陰柔之勁傷人于無形之間,受擊之人陰寒之氣透入骨髓中,很難救治。但學(xué)練此功且忌存?zhèn)旌碇澳睿駝t當(dāng)自肇滅頂之禍。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