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 要:近我國“十二五”計劃以來,水利工程的建設和效率的提高并沒有實質上的改變,仍是至今學術界爭相研究的難題。本文通過對農村水利工程的實踐,針對該問題的現狀及應對的措施做粗淺探討。
關鍵詞: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現狀;策略
幾年,我國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逐漸加深,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日益加大,使得我國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農業(yè)的命脈是水利,農業(yè)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設,因此,搞好農村的水利工程管理,是促進糧食大生產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我國農村占據著重要的主導地位,它為農村發(fā)展、農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實現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近幾年來,隨著各項農村政策的改革,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之后,農村的水利工程的管理愈來愈不適應農村的現實狀況。
(一)農村的現實情況
1.薄弱的農村基礎建設
因農村發(fā)展的較為緩慢,對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不重視,現存的很多水利設施還都始建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因當時的技術條件和要求標準難以維護,致使其各項基礎設施老化、排灌效益退化、設施運行惡化,這些都為水利工程的有效實施埋下安全
隱患[1]。
2.緊張的農村建設土地
農村的土地面積大多更適宜種植農作物的耕地,如此一來,進行水利工程管理建設的機動土地較少,難以相互協調。同時,近幾年來,隨著城市進程步伐的加快,交通設施日益擠占越來越多的耕地,使得大量灌溉排水的耕地越來越少,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越就越來無用武之地。
3.缺乏的農村勞動力
自從我國為了減輕農民的勞務負擔,取消了“農村義務工”和“農村積累工”的政策以來,外出務工的農民日益增加,導致農村嚴重缺乏勞動力,這與逐步增長的糧食需求和日益減少的勞動力成反比[2]。
(二)農村的政府管理
1.較少的資金投入
我國的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本身就因為地方的經濟發(fā)展和財政困難,如財務制度執(zhí)行不規(guī)范、資金撥付不及時等問題使得農村的水利工程難以得到有力維持,同時,城市防洪、大型灌溉區(qū)的續(xù)建和大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更是得到國家的大力投入,因而對于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顯得不那么重要。
2.不完善的建管機制
一方面,未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機構性質不明確,使得內部管理無法得到良性循環(huán),同時各地區(qū)均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思維意識,導致水利工程形成“無人管、管不了”的局面。
另一方面,未形成權責統(tǒng)一的管理機制。從根本上講,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不順暢,權力與責任不相分明,誰人掌權,誰人負責到最后模糊的難以界定,致使發(fā)生問題相互推諉,內部管理混亂不堪;從整體上講,水利工程的兩大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一,農民只知用而不知管、不知維修的小農意識扎根很深;其二,則是管理單位本身不對水利工程設施進行修護和完善,坐井觀天的思想也影響著管理機制的運行。
二、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yè)生產大國,占據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因此,對于阻礙到到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不足,國家要重視起來并切實的實施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一)政府方面
1.加大投資力度和資金支持力度
因為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有利于社會的公益事業(yè),其投資多、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使一些公共投資望而卻步,此時更需要發(fā)揮政府在社會生活中的主導地位,引導水利投資與國民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同步,并且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水利工程的投資,明確資金的流向,為其提供堅實的后備力量[3]。
2.明確水利工程內各項權能
因為水利工程的建設體系龐雜且機構繁多,政府要利用其主體地位明細管理其內部的各項權力與責任,統(tǒng)一設立責任牌,明示工程建設責任人、技術負責人、質量監(jiān)督人等,秉著“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將責任細化到每個人的身上,并登記造冊,禁止互相推諉的現象出現,使水利工程的各項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3.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
農村水利工程涉及的范圍廣,為了使得其運轉得到良性的發(fā)展,政府更要大力鼓勵科技的創(chuàng)新,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完善設計程序,提高科學管理的水平。
(二)政策方面
1.加大對水利工程的補貼
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和促進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運用政府對農村水利工程的補貼政策。國家可以對有利于農村的水利工程的科學管理方法、創(chuàng)新的技術手段等按百分比進行財政補貼,一方面不僅能很大的緩解當地政府對于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水利基礎設施的維修和保養(yǎng)等資金支持。
2.加大水費征收的力度
水利工程的建設是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農民的小農意識的存在,也造成了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加大水費征收力度就是要明確水是商品的觀念,增強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資源的協調性,同時也能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農民方面
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離不開農民,其也是直接受益和服務的對象,因此,農村水利工程要想發(fā)展的好,不僅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更需要農民的認可和積極的參與[4]。
一方面,要通過媒體、報刊等途徑加大宣傳,讓農民充分認知水利工程實施的好處并且認可它,并引導農民加入到對水利工程的管理之中,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充分征求群眾的意見,讓其感受到民主決策、共同管理的理念的踐行。另一方面,要對加入工程管理的農民進行補貼,不僅能消耗了農村剩余的勞動力,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結束語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促使灌溉系統(tǒng)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保證,但就我國給地區(qū)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來說,薄弱的基礎設施、水資源的浪費、資金的短缺等都是農村發(fā)展的阻礙,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肖寒友,謝彪.淺談農村水利工程管理[J].價值工程,2013(19): 92-93.
[2]劉銀生.新時期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5,34(8):106-107.
[3]李宗梁,張狄.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4]張永忠.探究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4(5):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