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碧玉
[摘要]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問題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用質疑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使學生愿問、想問、敢問、善問,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質疑能力,全面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關鍵詞]質疑;問題;數(shù)學能力;素養(yǎng)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睕]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數(shù)學教學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問題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用疑問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使學生愿問、想問、敢問、善問,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質疑能力,全面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應把“疑”貫穿于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質疑過程中獲取新知、學會學習。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提升認識,讓學生多思愿問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寣W生愿問,首先要幫助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理解質疑的重要意義,變質疑為自身的內在需要。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因為自己對某些現(xiàn)象好奇而去積極思考和探索,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如:瓦特因對蒸汽沖動小壺蓋好奇而質疑,發(fā)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因對狗流液好奇而質疑,創(chuàng)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牛頓因對蘋果自由落地而質疑,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讓學生懂得“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在學習中積極質疑,主動釋疑。
二、情景交融,讓學生有疑可問
學生思維的開啟需要各種刺激和誘因,其中最有價值的莫過于由疑問而引起的思維。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當?shù)貏?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一個或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探索新知的欲望,一節(jié)課就成功了一半。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巧妙地把數(shù)學內容轉換成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情境,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矛盾沖突,并在身臨其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產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激情,促使他們不斷提出問題,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教師要把質疑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保證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質疑,并鼓勵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問題,不怕節(jié)外生枝。
例如:教學“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時,有一位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多媒體出示):有一天,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起來到森林里進行采蘑菇比賽,小白兔第一次采了18朵,第二次采了7朵;小黑兔第一次采了15朵;第二次采了9朵。這可難住了見識淺的裁判小灰兔。學生聽到這里疑問頓生:“誰是冠軍?它比第二名多幾朵?”“18+7”應該怎么算?“15+9”又應該怎么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學生的求知思維從這里開始。
三、尊重情感,讓學生有疑敢問
積極的情感具有一種內驅力,它能調動學生的激情。目前的課堂教學嚴肅有余,親切不足。而小學生自尊心強、天真、幼稚,易受傷害,特別是中差生有自卑心理,怕說錯或問得太簡單,被教師訓斥或被同學取笑,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學生有疑問就是學習不認真,就是對自己的冒犯,致使學生有疑問也不敢說,課堂缺乏民主、和諧的氣氛。為轉變這種局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良好的質疑氛圍
教師要與學生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以權威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要創(chuàng)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要把真誠的微笑帶入課堂,語言要和藹親切、生動而豐富,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2.強化鼓勵性評價
教師不將學生感性地劃分為好、中、差等級,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看法,不論好壞、對錯都要耐心傾聽,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有提問題的光榮感和自豪感,萬萬不能批評、指責或嘲笑。同時,教育學生要懂得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并思考別人的提問。對于課堂上愛提問的學生,教師應時刻把褒揚的話掛在嘴邊:“你的想法很獨特”“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而對于有惰性或膽小羞怯的學生更應該及時多加鼓勵:“大膽些,老師相信你能行”“其實你很棒,自信些,你會更棒”……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或一次溫柔的撫摸都會使他們信心倍增,“問”趣盎然。
3.舉行豐富多樣的競賽活動
經常舉行以小組為單位的提問題競賽活動,通過提問題的數(shù)量與質量、回答問題的質與量,評定小組或個人的成績,定期評出“質疑小能手”“最佳小老師”和“質疑優(yōu)勝小組”,并給予表揚,獎勵一些小禮物。學生為了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必然會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看書,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期待著解決問題。這樣,就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進而感受到思考、質疑帶來的樂趣。
四、教給方法,讓學生尋疑善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所以要使學生善問,必須教之以漁。平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發(fā)問,即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探求答案;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仍然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解決。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適時點撥、引導,教給學生方法,實現(xiàn)從扶到放的飛躍,逐漸使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梢龑W生這樣想:其一,概念為什么這樣表述?能否增加或刪改一些字詞,在概念內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質疑。例如,在教學“商不變規(guī)律”后,引導學生質疑,“課本上為什么說‘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不要‘同時行嗎”,“不是‘相同的數(shù)行嗎?”“為什么要加‘0除外三個字”等等。又如,教學“退位減法”后,引導學生對筆算減法的法則進行質疑,“為什么要從個位減起”、“從高位減起行嗎”等等。其二,計算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工夫質疑,例如,數(shù)學課本中的計算題“1+2+3+……+50=”引導學生質疑,該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快地算出答案?為什么?其三,應用題列式的依據(jù)是什么?有沒有其他的解法?最好的解法是什么?例如,教學“某工廠計劃做1200個零件,前四天做了總數(shù)的20%,照這樣計算,做完這批零件還要多少天”時,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尋求與眾不同的解法,結果出現(xiàn)了五種解法:
A、(1200-1200×20%)÷(1200×20%÷4)
B、[1200×(1-20%)]÷(1200×20%÷4)
C、(1-20%)÷(20%÷4)
D、4÷20%-4
E、4×[1200÷(1200×20%]-4
一開始學生提的問題有時不得要領,有時淺顯幼稚,有時涉及面廣,甚至有的根本不著邊際,聽起來多而雜,這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在關鍵時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問題提得好,好在哪里,哪些還要加強,要讓學生明確,質疑要抓住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在尋找疑點的同時多提一些“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而且引導學生注意語言表達,使學生會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疑惑,才能使問題變得“少而精”。
質疑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鑰匙。在教學中,教師要解放思想,允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不要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耽誤寶貴的課堂時間;要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積極的鼓勵,科學的引導,促使學生自主、主動參與學習,并對所學知識感到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提,有問題可議,從而提高質疑能力,全面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寶琴,陳信芝,池喜華.如何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13(18):327-328.
[2]李東旭.小學數(shù)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數(shù)學世界,2001,3.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