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綜合研究課題組
?
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綜合研究*
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綜合研究課題組
課程、裝備、教師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裝備是實現(xiàn)保教任務,實現(xiàn)育人目標的物質技術保證。學前教育機構中的裝備不僅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影響學前教育機構質量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學前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對當今的學前教育教育裝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裝備價值的體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合理地使用。使用是關鍵,沒有使用,裝備只是一個擺設,更體現(xiàn)不出它的價值。
在現(xiàn)實教育中,因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規(guī)范缺乏足夠的重視,對配置和使用的規(guī)律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所以,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只有籠統(tǒng)性的評價,科學合理地對設施設備進行評價還需進一步地補充和完善。怎樣的配置才是合理的、配置與使用的關系、怎樣評價幼兒園的配置行為、怎樣評價設施設備的使用、設施設備在使用中的有效性等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以保證其對兒童發(fā)展作用的發(fā)揮和玩教具作為教科書作用的發(fā)揮。由此,我們萌發(fā)了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進行綜合研究的想法。
《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范》)2006年由市教委頒布,它的出臺為學前教育機構裝備提供了管理依據(jù),為學前教育機構的設施設備配備工作提供了指導。但是,一方面由于《規(guī)范》是較原則的,使得學前教育機構反映出的配置和使用行為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規(guī)范》還處于試行階段,各學前教育機構裝備中的配置和使用也存在不少的問題,而近年來學前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對裝備的配置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規(guī)范》面臨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
“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研究” 旨在通過科學而有效的裝備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導向機制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進行指導,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提供科學依據(jù),充實和完善學前教育機構教育評價體系。將有助于引導學前教育機構正確的投資行為,推動學前教育機構裝備的配置和使用工作更趨于規(guī)范。同時,本課題旨在通過對裝備的配置和使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裝備中配置和使用的問題,為修訂《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提供科學依據(jù)。
有了前期課題《幼兒園裝備的研究》的鋪墊,有了《規(guī)范》的理論支撐,有了對學前教育機構配置和使用的評價要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綜合研究》課題應運而生。
在對《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理論解讀的基礎上,收集國內外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使用和評價的情報資料,調查和研究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備和使用的現(xiàn)狀,尋找影響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備和使用的因素,編制《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并通過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實踐研究來加以驗證和完善,為修改《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提供依據(jù),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學前教育機構辦園,促進學前教育機構辦園質量的提高。
本課題自2007年2月開始醞釀,查閱情報資料,進行分析學習,并確立研究方向,到2007年9月立項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正式開始行動研究,直至2012年12月完成,其間經(jīng)歷了5年零10個月。本課題有8個分課題,有59所幼兒園和早教機構,共90位教師參加課題研究。
1.研究國內外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使用和評價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特點(2007年7月-2008年1月)
本課題用文獻研究法共收集、整理、研究了國內近30個省市或直轄市的幼兒園玩教具配備標準及幼兒園等級驗收標準,收集、整理、研究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qū)的幼兒園配備標準和評價標準,撰寫了《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使用和評價的情報綜述》。
2.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0月)
本課題用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198所幼兒園和19所早教機構進行了“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情況”的調研,采取調查問卷發(fā)放和專題座談等方式進行調查;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分析調查結果,確定影響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因素;撰寫了《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規(guī)模與面積的調查報告》《上海市幼兒園幼兒活動用房使用面積的現(xiàn)狀調查報告》《上海市幼兒園幼兒活動室設備配置的調查報告》《上海市幼兒園3~6歲玩教具配置的調查報告》4份調查報告。
3.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研究(2009年1月-2012年1月)
(1)總課題組初步擬定評價指標框架(三級指標);根據(jù)文獻資料和框架,各分課題組用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編制各類設施設備的評價指標,總課題整合形成戶外活動場地、室內活動場地、3~6歲玩教具和0~3歲玩教具的評價標準初稿。
(2)對《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用專家評判法、幼兒園驗證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可行性研究,驗證并完善該評價標準。
(3)編制《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備和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指導意見》,便于管理機構、學前教育機構使用。
1.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隨著《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和《幼兒園管理條例》的頒布,各地地方政府紛紛制定了托幼機構分級分類驗收標準,作為各地自己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具,開創(chuàng)了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先河。但是,這些分級分類驗收標準常常簡單套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的教育原則作為評價標準,導致評價標準的抽象籠統(tǒng),雖然都對物質條件部分予以了評價,但對其使用率、合理使用的情況以及保養(yǎng)情況的評價項目極少,且過于籠統(tǒng)。極易造成在實踐評價過程中的歧義現(xiàn)象,影響評價工作的信度與效度以及客觀公正性。
二十多年來,隨著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開展,我國幼教工作者們也開始了對它的研究與反思。有研究者指出,這些評價由各地幼教行政部門發(fā)起,缺乏專家和研究人員的參與,缺乏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指導,因此,在評價標準的可行性、評價組織實施的嚴密性和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權威性方面,尚有待提高。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開始了以發(fā)展適宜性教育為標志和核心概念的幼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與討論。1980年美國發(fā)布了《托幼機構環(huán)境評價量表》,1998年出版了修訂版?!锻杏讬C構環(huán)境評價量表(修訂版)》涵蓋了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基本方面,包括利用空間、材料和經(jīng)驗來促進兒童的發(fā)展,以及日常生活制度和有關的管理,共有七個大項,下設42個子項,根據(jù)實際的觀察和訪談結果,在每一個項目下面打分,每個項目的評價共有7個等級。作為評價工具,《托幼機構環(huán)境評價量表》具有可操作性強;簡便易行,容易使用;評價內容結構合理;有利于幼兒園教師自我評價等特點。
美國幼兒教育協(xié)會(NAEYC)于2005年4月正式公布《幼兒教育方案標準和認定指標》,并于2006年進行了更新。與裝備有關的評價指標是《標準9:物質環(huán)境<評價指標和認定指標>》。該標準中的物質環(huán)境包括設施、器材以及幫助孩子和工作人員學習和開發(fā)的各種材料。
2.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現(xiàn)狀
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現(xiàn)狀調查分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以上海原19個區(qū)縣招收3~6歲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為對象,主要是由總課題組完成;另一部分是上海市19個區(qū)縣早教指導中心和早教指導站為對象,主要由“0~2早教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完成。在全市范圍內隨機抽取了198所幼兒園和57家區(qū)縣早教中心和早教指導站進行了問卷調查,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我們得出了以下的調查結果。
(1)關于機構規(guī)模
對198所幼兒園的機構規(guī)模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本市幼兒園實際班級數(shù)低于額定班級數(shù);本市幼兒園中托班和小班的超標率很高、超標幅度很大;本市幼兒園班級幼兒數(shù)的多少受到幼兒園性質和所在地區(qū)的影響,民辦幼兒園班級規(guī)模較小,遠郊幼兒園班級規(guī)模較大。
(2)關于面積
對198所幼兒園的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①根據(jù)上海市2005年頒發(fā)的《普通幼兒園建設標準》(以下簡稱《05標準》)和教育部1988年頒布的《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試行)》(以下簡稱《88標準》)規(guī)定,198個幼兒園建筑面積的平均數(shù)和中位數(shù)均超過《88標準》,但低于《05標準》。②影響幼兒園建筑面積超過《88標準》的、具有顯著性意義的因素有5項;依影響力的大小它們依次是未達額定規(guī)模數(shù)、是否在中心城區(qū)、是否示范園、生師比大小和是否民辦園。③影響幼兒園建筑面積超過《05標準》的、具有顯著性意義的因素共有6項;依影響力的大小它們依次是未達額定規(guī)模數(shù)、班均幼兒數(shù)、有無分園、班均教師數(shù)、是否示范園和是否處于遠郊。
(3)關于活動室設備配置
本市198所幼兒園全部設置有教室和衛(wèi)生間,設置有臥室、餐廳和多功能活動室的比率分別為79.3%,52.0%,89.4%;此外,還有部分幼兒園設置了美術室、結構室、圖書室和科學室等專用活動室,設置比率分別為57.0%,37.4%,61.1%,25.8%。
對照《規(guī)范》中關于活動室的配備標準,我們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①幼兒園活動室11項必配設備的配置達標園的比率可依次分為四個層次:達標率最高的是“風扇或空調”,達標率超過90%;其次是“兒童桌”和“書寫板或絨板”2種,達標率在70%~80%;第三是“飲水機與保暖桶”“兒童椅”以及“錄音機”3種,達標率在60%左右;較低的是“杯柜(茶水柜)”“固定或移動玩具柜”“鐘”“電子琴與鋼琴”以及“電視機”5種,達標率在46%~56%之間?!皟和馈薄皟和巍币约啊帮嬎畽C或保暖桶”是幼兒園活動室必配設備中最基本的設備,目前配置達標情況并不理想,亟待解決。②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必配設備的達標數(shù)與幼兒園所在地區(qū)、所在地域、等級、性質和有無分園有關,一般情況下中心城區(qū)幼兒園、外環(huán)線內幼兒園、非一二級幼兒園、非教育部門辦幼兒園和無分部幼兒園的達標數(shù)較高。③幼兒園活動室必配設備達標情況與幼兒園規(guī)模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的負相關。一般的趨勢是幼兒園規(guī)模愈大,達標程度愈差;規(guī)模愈小,達標程度愈好。達標程度與幼兒數(shù)的聯(lián)系比與班級數(shù)的聯(lián)系更密切。④活動室有條件可配置的4種設備中,60%以上幼兒園活動室(教室)空調的班均擁有數(shù)已經(jīng)過1件,其中中心城區(qū)幼兒園、外環(huán)線內幼兒園和無分園的幼兒園目前配置空調的情況更好。在10項其他設備中,60%以上幼兒園紫外線消毒燈的班均擁有率超過1件。
(4)3~6歲玩教具的配置
第一是玩教具配置園所比例。對198所幼兒園的運動類、扮演類、構造類、音樂戲劇類、美工類、益智類、閱讀視聽類和科學類玩教具的配置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玩教具配備的園所比例除兒童棋(54.5%)、畫板(51.5%)、美術欣賞資料(39.9%)、表演道具(33.0%)以及視聽玩具(32.8%)外,其余均超過了66.67%。①運動器械、運動玩具、木偶、服裝均達到100%;球類玩具、車類玩具、工具性玩具(托小班)、接插結構玩具、排列組合玩具、穿編結構玩具、智力玩具、數(shù)形玩具、手工工具、基本打擊樂器、表演材料、兒童圖書等的配置園比較均超過了90%。②應當引起重視的是:扮演玩具托小班配備明顯優(yōu)于中大班;配備非兒童棋的棋類玩具的園所比例(92.9%)遠遠超過配備兒童棋的園所(54.5%);禁止配備的封閉滑梯和通道仍有15.7%的園所進行了配備。
第二是玩教具配置數(shù)量達標情況。對照《規(guī)范》中各類玩教具的配備數(shù)量標準,對198所幼兒園的玩教具配置數(shù)量達標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26個類別的玩教具中僅有7個類別的玩教具的達標率超過了66.67%,僅占所有玩教具的26.9%,達標率很低。①達標率超過66.67%的玩教具有:運動玩具91.5%、手工玩具86.9%、工具性玩教具(托小班)83.8%、工具性玩教具(中大班)77.30%、科學常識資料74.7%、車類玩具73.7%、球類玩具71.2%。②達標率在66.67%和33.33%之間的玩教具有:木偶等表演玩具61.11%、小皮球60.6%、繪畫工具56.1%、接插結構51%、泥工工具48%、數(shù)形玩具47.0%、兒童圖書45.5%、娃娃玩具(托小班)45.5%、智力玩具43.4%和科學操作材料36.4%。③達標率低于33.33%的玩教具有:運動器械26.3%、排列組合玩具23.7%、棋類玩具(除兒童棋)22.3%、科學玩具19.2%、打擊樂器18.18%、穿編玩具14.6%、娃娃(中大班)12.6%、螺旋結構玩具3.0%、視聽玩具0.5%和兒童棋0.5%。
可見,雖然較多的園所配備了這些玩教具,但配備數(shù)量顯然不能滿足兒童的使用需要。
第三是玩教具配置品種達標情況。對照《規(guī)范》中各類玩教具的配備品種標準,對198所幼兒園的玩教具配置數(shù)量達標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配備品種除數(shù)形玩具63.1%和智力玩具57.6%外,其余均超過66.67%,分別是:車類玩具97%、球類玩具80.3%、結構類玩具74.7%。達標率相對較高。
第四是玩教具配置特點。從不同等級幼兒園(示范園、一級園、二級園及未定級園)的配備情況進行比較,對均值差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接插結構玩具、表演材料、工具性玩具、手工工具、畫架及畫板、感知覺玩具、科學玩具、科學操作材料、智力玩具、視聽玩具和兒童棋的配備在不同等級幼兒園具有顯著性差異,3~6歲玩教具配備在是否是示范園,對配備的影響不大,一級園的配備明顯高于非一級園,具有顯著性差異,而二級園的配備最低。
對不同性質幼兒園(教育部門辦、鄉(xiāng)鎮(zhèn)辦、集辦、企事業(yè)辦、其他)的配備情況進行比較,對均值差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接插結構玩具、穿編類結構玩具、排列組合類玩具、娃娃玩具、科學玩具、工具性玩具(中大班)、手工工具、科學操作材料和泥工工具的配備在不同性質幼兒園具有顯著性差異,且教育部門辦的園所在3~6玩教具上配備優(yōu)于非教育部門的。
(5)0~3歲玩教具的配置
0~3歲玩教具我們選取了視覺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觸覺類玩具、球類玩具、攀爬類玩具、搖蕩類玩具、穿繩類玩具七類玩具從配置區(qū)縣比例、集體活動中平均使用頻率、寶寶喜歡程度三方面進行分析統(tǒng)計。①配置對視覺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觸覺類玩具、球類玩具、攀爬類玩具、搖蕩類玩具、穿繩類玩具七類玩具的配置區(qū)縣情景進行統(tǒng)計分析,配置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視覺類玩具、攀爬類玩具、穿繩類玩具、球類玩具、觸覺類玩具、聽覺類玩具和搖蕩類玩具。②對視覺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觸覺類玩具、球類玩具、攀爬類玩具、搖蕩類玩具、穿繩類玩具七類玩具在集體活動中平均使用頻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集體活動中平均使用頻率每周超過1次的從高到低依次是:視覺類玩具、攀爬類玩具、穿繩類玩具、球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觸覺類玩具和搖蕩類玩具,其中,攀爬類玩具整體使用頻率最高,平均每周使用3.35次。③對視覺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觸覺類玩具、球類玩具、攀爬類玩具、搖蕩類玩具、穿繩類玩具七類玩具寶寶的喜歡程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寶寶喜歡程度從高到低依次是:球類玩具、攀爬類玩具、搖蕩類玩具、穿繩類玩具、聽覺類玩具、視覺類玩具以及觸覺類玩具。3.評價標準的編制(1)依據(jù)
評價標準的編制依據(jù)了三方面的內容:《規(guī)范》、現(xiàn)狀調查結果和國內外情報分析。
由于國內目前尚沒有專門的設施設備的評價研究,因此,我們以《規(guī)范》為基準,借鑒美國的研究經(jīng)驗,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現(xiàn)狀調查結果),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托幼機構環(huán)境量表》,來進行我們的課題研究。
(2)原則
第一是科學性。評價指標應充分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國家對學前教育機構教育質量和辦學條件的基本要求,全面地反映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水平以及效果。
第二是導向性。評價指標主要反映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共性特征,應正確地體現(xiàn)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應把影響較大、較重要的要素在評估標準中給予較大的傾斜;同時又要使各項指標成為學前教育機構對裝備配置和使用進行自檢的尺度,激勵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行為更趨于合理、優(yōu)秀。對各學前教育機構在配置和使用中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方法等獨具特色的內容也能較好的得到反映。
第三是可操作性。在制定評價指標時力求做到指標的項目內涵明確,在具體指標的描述中措辭準確,根據(jù)需要可以在注釋中采用舉例等方式予以說明,使得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能簡明,重點突出,有較好的可測性和可操作性。
(3)分課題編制
根據(jù)編制標準的依據(jù)和原則,總課題組選擇《規(guī)范》中必配的積木玩具先行進行編制,從點上進行試點,由點擴大到面,帶到所有分課題組進行研究。
評價積木的裝備與使用主要考慮的因素有:積木的品種、數(shù)量、輔助材料、空間、時間、收納取放管理以及教育活動的組織。對這些因素,我們一一做了分析。
在分析的基礎上,我們試驗性編制了評價標準。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評價指標,以便對幼兒園裝備的配置和使用做出更為科學和客觀的判斷,我們把評價指標分成結構性指標和過程性指標兩種,設施設備的配置行為的評價指標是結構性指標,設施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的評價指標為過程性指標。
綜合以上各方面,我們?yōu)樵u價指標設定了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為配置、使用和管理,二級指標為數(shù)量與品種、質量與安全、空間與布局、時間與頻率、組織與指導、維護與保養(yǎng)。
具體評價指標為3個等級,分別是不合格、合格和優(yōu)秀。不合格是指該項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為或結果不合格,如:質量上存在安全隱患等。合格是指該項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為或結果合格,優(yōu)秀是指該項目中的配置或使用的行為或結果優(yōu)于合格,對那些已達到“合格”指標要求的園所起導向作用,為今后的配置和使用提供一個方向。最終擬定的評價標準框架如表1所示。表1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等級3(優(yōu)秀)配置評價標準 備注等級1(不合格)等級2(合格)數(shù)量品種質量使用空間與布局時間與頻率組織與指導管理保管維護賬冊
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各分課題組在總課題組“積木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引領下,就各自的研究主題紛紛開展行動研究來編制、修改、驗證評價標準。
各分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根據(jù)各分課題的研究目標,確定每一學年的研究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行動研究。首先,圍繞每學年研究重點,進行研究現(xiàn)狀分析,制定更為具體、詳盡的研究任務和措施,確定研究方法以及預期研究成果。設計活動時,將研究任務和措施落實到每次活動中。在每次活動時,按照研究任務和措施以及需要在活動中重點解決的問題,給參加活動的老師分配觀察任務,設計并使用觀察記錄表?;顒咏Y束后,課題組成員參照研究目標,開展研討、反思和調整,經(jīng)過反復地研究,最終形成評價標準。
(4)整合分課題評價指標 形成初稿
課題組成員通過前期調研,收集國內外學前教育機構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的情報資料,掌握最新研究動態(tài),認真學習《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在先行的《木制積木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標準》編制過程中,形成評價標準的編制框架。各分課題組在總課題的評價指標框架下編制各分課題的評價指標,在專家的指導下反復驗證、討論、修改,進行行動研究,最終向總課題組提交了各分課題的評價指標,它們分別是:《運動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音樂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美術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游戲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科學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閱讀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0~2歲早教機構感知覺和運動覺玩教具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以及《新開辦園所設施設備的配置和使用的評價指標》。
總課題組收到了各分課題的評價指標后,就評價指標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開展了研討,最終總課題組的評價標準以幼兒活動空間為主,以衛(wèi)生保健、廚房后勤等為輔,并根據(jù)與幼兒活動密切相關的活動空間,將評價指標分為戶外設施設備和室內活動場地設施設備兩部分。
鑒于玩教具的裝備是學前教育機構裝備的核心,是實踐保教任務、深入推進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物質保證,且各年齡段幼兒的生理特點、認知水平和行為特點不同,且3歲以前和3歲以后的玩教具配置和使用有明顯差異,總課題組決定:玩教具的配置和使用形成單獨評價標準,且分2個年齡段。
4.評價標準的驗證
(1)驗證方法、分析結論
總課題組經(jīng)過多次討論、反復修改、最終形成的《戶外場地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室內活動場所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 《3~6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和《0~3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經(jīng)過專家評判和幼兒園實地驗證,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評價標準的專家評判和幼兒園實地驗證結果對照表
在經(jīng)過了專家評判、幼兒園驗證后,總課題組又多次召開課題組、專家和幼兒園負責人和一線教師參加的座談會,對專家評判和幼兒園驗證中結果以及提出的修改意見,大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大家認為專家評判意見與幼兒園驗證結果還是一致的,四個評價標準共326項指標,僅有8項指標建議為刪除,有318項指標得到保留。在保留的318項指標中有43項指標修改評價等級的意見,該43項指標的專家意見均為“保留”,在幼兒園驗證后,這些指標可能修改評價等級,即原來合格指標改為優(yōu)秀指標,原來優(yōu)秀指標改為合格指標,使得指標更明確,評價等級更合理。
同時,在實施驗證過程中,總課題組發(fā)現(xiàn),常常會有介于合格與優(yōu)秀之間,不合格與合格之間的情況出現(xiàn),總課題組在多次討論后決定,將評價等級由三級增加到五級,由原來的“不合格”“合格”“優(yōu)秀”的三級等級變成 “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良好”以及“優(yōu)秀”的五級等級。
5.評價標準的內容
總課題組經(jīng)過多次討論,專家評判和幼兒園實地驗證,反復修改,最終形成四大評價標準體系:《戶外場地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室內活動場所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3~6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以及《0~3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其中,《戶外場地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包含了對戶外場地地面、大型運動器械、戶外沙水區(qū)、種植區(qū)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評價指標32項;《室內活動場所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包含了對活動室、臥室、盥洗室、兒童餐廳、多功能活動室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評價指標141項;《3~6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包含了運動類、扮演類、結構類、益智類、音樂類、美工類、閱讀類、科學類玩教具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評價指標93項;《0~3歲玩教具配置和使用評價標準》包含了0~6個月、7~12個月、13~24個月、25~36個月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的評價指標60項。
6.評價標準指導意見的編制
總課題綜合各分課題在編制評價指標過程中使用的評價記錄表、信息采集表等記錄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就評價目的、形式和周期、方法以及結果編制了指導意見。
為了解學前教育機構裝備配置和使用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配置、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最大限度促進幼兒發(fā)展。一般采用“自評”和“他評”兩種形式。在評價實施時一般采用現(xiàn)場觀察記錄、訪談、資料查閱等方法。
(1)評價者根據(jù)評價指標分別對戶外和室內設施設備的配備情況進行現(xiàn)場記錄,對玩教具配備情況進行現(xiàn)場記錄,根據(jù)要求填寫量表。對存放在庫存中的設施設備和玩教具進行查驗,并與現(xiàn)場記錄合并計算配置數(shù)量和品種。
(2)評價者對幼兒在使用設施設備及玩教具中的行為和教師的指導行為進行觀察,進行記錄。觀察時間一般不少于一次活動時間。評價者在觀察時按順序填寫量表,需要觀察足夠數(shù)量的被測對象,切忌打擾或者隨意參與到活動中去。
(3)評價者根據(jù)評價的要求,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機構裝備配置、使用和管理的情況,不要詢問教師不相關的問題和量表上沒有要求提問的問題,時刻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
(4)評價者應對做出的評價有一個比較詳盡的解釋和注釋,以便他人能理解。
(5)評價者應提前進入場地熟悉環(huán)境,進入角色,并注意記錄典型的案例和事件,搜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圖片等。
根據(jù)觀察、訪談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得到的結果,給出評價意見,評價意見有5個等級,分別是: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良好、優(yōu)秀。
評價結果 判斷條件優(yōu)秀 所有“合格”等級的指標全部滿足的,“優(yōu)秀”等級的指標全部滿足良好 所有“合格”等級的指標全部滿足的,“優(yōu)秀”等級的指標有一半以上滿足合格 所有“不合格”等級的指標為空,“合格”等級的指標全部滿足基本合格 所有“不合格”等級的指標為空,“合格”等級的指標有一半以上滿足不合格 只要出現(xiàn)一個“不合格”等級的指標
(1)《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中只涉及了兒童活動單元、多功能活動室的設施設備配置以及玩教具的配置,對衛(wèi)生保健、食堂、行政辦公等設施設備沒有提及,新開辦園所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的研究填補了這部分空白。本研究對《規(guī)范》提出了修改意見,增補了衛(wèi)生保健、食堂、行政辦公等設施設備的配置要求。課題的研究為完善與修訂《上海市學前教育機構裝備規(guī)范(試行)》提供了依據(jù)。
(2) 各分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對裝備的配置和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原來配置中出現(xiàn)的隨意性也得到逐步改善,對設施設備的空間布局、時間安排以及維護保管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強。課題的研究使裝備的配置和使用得到加強,保障了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3)在我們課題的研究中,大量的使用案例提示我們兒童的發(fā)展離不開玩教具的配置和使用,而玩教具的使用更能說明問題。在我們的課題研究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了玩教具的使用給幼兒的潛能發(fā)展帶來的效益,因此也越來越注重玩教具的使用。課題的研究使教師更注重玩教具的研究,專業(yè)能力得到了提高。
(4)0~2歲嬰幼兒的教養(yǎng)指導主要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帶養(yǎng)人的指導,和3~6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以往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往往注重親子活動的指導,而較忽略玩具玩法的指導,而課題的研究使教師注重對家長進行玩教具玩法的指導。
(課題負責人:孫愛青;課題報告執(zhí)筆:陳慶;課題組成員:孫愛青、葉雁虹、陳慶、林茅、郭力平、黃娟娟、王海蕾、杭燕、丁玉、朱紅、徐雅萍、鄭藝、鄒經(jīng)、陳新風、孫建穎、王莉娟、鄭惠萍。)
參考文獻
[1] 葉雁虹,陳慶.學前教育裝備指南[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2] 郭李宗文.幼兒學習環(huán)境評價量表[M].陳淑芳譯.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
[3] 王堅紅,尹堅勤.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機構評估標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戴雙翔,劉霞.我國現(xiàn)行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具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 2003(7):39-41.
[6] 劉霞.對當前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組織實施的研究[J].山東教育,2003(9):8-10.
[7] 劉霞.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概念辨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4(5):5-7.
[8] 丁朝蓬.教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1998(7):43-46.
[9] 劉霞.托幼機構環(huán)境評價量表(修訂版)述評[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4(Z1):115-119.
[10] 王佩玲.幼兒發(fā)展評量與輔導[M].第三版.臺灣:心理出版社,2006.
[11] 胡又農.教育裝備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2] 張雅薇.日本私立幼兒園運營機制和質量保障體系研究:以東京都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13] 陳愛華.零距離感受日本幼兒教育[J].上海托幼,2003(10A).
[14] 郭良菁.德國托幼機構質量評價的獨特思路[J].上海托幼,2004(6A).
[15] 杜愛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教育儀器設備,2001(4):15-16.
[16] [日]文部省幼兒園教育課、幼兒教育研究會.幼兒教育必攜[M].1979.
[17] [日]文部省.幼兒教育百年史[M].1979.
[18] [日]全國保姆會.保育所最低標準研究[M].1980.
[19] 凱瑟琳?里德,瓊?派特申.美國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20] GBA6675—2003,《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理解與實施[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1] GB6675-2003,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2] 陳鶴琴.玩具與教育[M].昆明:云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
[23] 林茅.幼兒游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4] 盧樂山.盧樂山文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5] 夏拉,多爾西.幼兒園的開辦與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26] 朱大中.現(xiàn)代玩具[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88.
[27] 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8] 安托依納塔?貝克爾.學齡前兒童[M].西德:克雷特出版社,1973.
[29] The City Council of Munich. Pedagogical policy guideline document for day nurseries of the City Council of Munich[Z].1998,10
[30] Andrew Roberts. Early years curriculum guidelines[M].1999.
[31] Authority of Pennsylvania. nurse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Z].2002.
[32]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Performance Criteria[Z].2005.
[33] Thelma Harms, Debby Cryer. 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M]. CDA Competency, 1989.
[34] Thelma Harms, Richard M. Clifford, Debby Cryer.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Revised[J].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
[35] Thelma Harms, Richard M. Clifford, Debby Cryer. Additional Notes for Clarification of the ECERS-R[J].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
[36] Barbara Goodson. Which toy for which child: A guild for selecting suitable toys[Z].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 1999.
*基金項目:200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A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