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二
2015年8月,在北京798前方藝術空間,漆藝家鐘聲的作品展在這里開幕。與單純的作品展示不同,主辦方在展覽現(xiàn)場還原了鐘聲工作室的樣貌,為的是讓前來參觀的人更加直觀、真實地感受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的狀態(tài),也借此告訴大家,大漆并不神秘,只要使用得當,它可以源源不斷帶來驚喜。這大約也是鐘聲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與大漆“對話”的原因之一。
原始材料與殘缺古董
鐘聲在大學期間就主攻漆藝,1997年,當時才26歲的他在老師的推薦下,獨自一人去了韓國,先后跟著3位漆藝前輩在韓國培材大學學習漆藝?;窝郏褪?年多。回國時,他已熟練掌握螺鈿這項鮮為人知的技藝。
鐘聲一直喜歡老器物和看起來破破爛爛的玩意。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大面積的架子,架子上放的都是他從各處尋來的器物,不同年代,各種材質、樣式。除了常見的竹、陶、瓷以外,還有絲綢和紙片。有些形態(tài)還算完整,但有的就只是一片、一塊而已。鐘聲并不介意,只管把喜歡的東西弄回來,往上放。他喜歡看著這些殘缺的器物想象他們完整時的樣子。
想的時間長了,也就順其自然動手做。鐘聲開始用大漆補足器物缺失的部分。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只是單純地“殘片修復”,因為“有些部分可以理解成是修復,但有些作品卻可以解讀為‘再造,這樣更準確。對我來講,所有的瓷片、殘品都是創(chuàng)作元素,并不只是一味地強調修復?!辩娐暿掷锬弥陆鼫蕚湓僭斓娜甏蓺埰?,摩挲著。
大漆再造物
很多人無法想象“大漆造物”是什么樣子。在798的展覽上,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大漆,并驚訝于它的包容性。三足香爐,一半是泛著青的瓷,一半是黝黑發(fā)亮的漆,色彩在相互抗拒,但形式卻相融相合。
“有時候大漆只做部分修復,但也有大漆占更大比重的時候。比如由一片瓷片創(chuàng)作而成的碗,所以用‘修復一詞并不準確?!辩娐曊f的碗,是黑漆里鑲著一片瓷片的碗。那片細長的青瓷,像是劃破黑夜的流星,帶著詩情畫意。
大漆工藝復雜,還非常費時,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通常需要花“至少3個月”的時間。雖是發(fā)揮再造,但也不能太天馬行空。鐘聲會根據(jù)需要調色,加朱砂成紅漆、加鐵粉調黑漆。如果加入硫酸亞堿,則成偏褐且透的顏色。鐘聲偏愛啞光黑漆,他覺得這更符合自己內心對安靜的追求和對中國禪文化的理解,而且黑漆更能傳遞東方造物的精神。
不過最難的,還是要算塑形。除了補縫,但凡有殘缺的部分都需要先用銅絲把缺的部分連接出想要的形狀,然后用灰漿填充,從粗灰到細灰,反反復復幾十道工序,最后手摸上去細膩、潤滑就對了。
最后是上漆,完美的漆器需要經(jīng)過多次上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需要自然晾干,才能繼續(xù)下一道上漆。鐘聲的茶臺上擺著一只用大漆修復過的建盞,因為大漆比其他材質更天然,有些器皿修復后還可以繼續(xù)使用。
從開放的思維到傳統(tǒng)的生活
因為大漆的致敏性和工藝的復雜性,現(xiàn)在很多人更愿意選擇“化學漆”作為創(chuàng)作的捷徑。但鐘聲依舊選擇了堅持,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內容。在展覽現(xiàn)場,有許多鐘聲的學生也前來觀展,對大漆的認識有所改觀。它并非單純的材料,發(fā)揮得當,可以變出許多驚喜。“所以好的老師,不要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藝術本身是綜合學習的過程,講究開放的思想?!辩娐曄M麑W生在大漆的運用上能超越自己,構想出更有意思的作品。
現(xiàn)在,有許多年輕人開始積極關注中國傳統(tǒng)技藝。鐘聲認為,首要就是把傳統(tǒng)藝術的表現(xiàn)與當下生活結合,年輕人才會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鐘聲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一篇名為《古韻和鳴——傳統(tǒng)漆藝用于京劇樂器改良的探索》的論文,將漆藝與京劇這兩種藝術進行有機結合,意在還原漆在人們生活和歷史進程里的連接,通過多樣的方式展現(xiàn)漆藝術的價值,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漆藝里。“因為只有熱愛,才會愿意傾其所有?!?/p>
在鐘聲看來,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認真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單一學科如何支撐預期的藝術效果?復合、跨界、多門類交叉、綜合,必將是未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形式,大漆也一樣?!坝袝r候我想,過去社會分工沒這么明確,一個人肩負了很多手藝與能力,這是對人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是以后大漆藝術創(chuàng)作要發(fā)展的方向?!?/p>
這就是鐘聲的心聲,通過大漆把殘缺器物再造的方式,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聽聽時間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