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
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隨時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的有力工具。但是越來越多的個人隱私信息從手機外泄,被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危機重重,安全狀況令人擔憂。文章主要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期提高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隱私
隨著我國全面步入3G時代,并正在開啟4G時代,移動互聯網得到迅猛的發(fā)展,移動智能手機終端普及,功能和應用大大拓展,除了基本的語音通話、短信功能、移動購物、移動娛樂、社交、手機理財等創(chuàng)新應用層出不窮。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帶給人民舒適、便捷生活體驗的同時,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顯露。
1移動互聯網與個人信息
移動互聯網是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是一種通過智能手機終端,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獲取信息和服務,開展業(yè)務及應用的新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通過手機有包括娛樂、社交、移動購物、移動辦公、投資理財等極其豐富的應用。
個人信息是指可以識別和推測個人特征的私有信息。一是指自然屬性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血型等);二是指社會屬性信息(住址、電話號碼、學歷、
職業(yè)、社會地位等);三是指財產信息(收人、資產、負債、信用等);四是網上活動信息(聊天記錄、網購記錄、各種賬號、密碼、瀏覽記錄等)。手機個人信息即指手機中儲存的個人信息和持有人通過手機進行有關業(yè)務活動所涉及的個人信息。
2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手機個人信息的特征
手機中的個人信息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特征外,在移動互聯網的環(huán)境下,還具以下特性。
2.1手機中個人信息多樣化
手機不僅可以存儲個人信息,還可以開展各種業(yè)務活動諸如移動商務、辦理網上銀行業(yè)務、互動游戲、基于位置的服務(LBS)、移動社交、拍照攝像等。涉及的個人信息變得復雜和多樣化。
2.2個人信息更為私密
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利用手機進行的業(yè)務活動會涉及更為私密的信息,諸如隱私照片、視頻、信用卡賬號、密碼、通訊信息、家庭住址及與活動位置有關的信息,一旦被非法竊取和利用,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甚至造成財產和人身傷害,危害程度更高。
2.3個人信息的實時性和動態(tài)性
手機所涉及的個人信息有的相對穩(wěn)定,例如身份信息。但是很多個人信息的產生是伴隨著個人活動而產生的,這些信息包括網上活動信息,如注冊賬號、互動聊天、購買記錄、信用評價,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和實時性的特點。例如LBS(基于位置的服務)需要跟蹤和記錄位置變換的動態(tài)和實時信息,才能提供相關的服務,但是也會侵害到個人隱私。
2.4個人信息具有高價值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主導為主要特征,更強調個性化的消費、個性化的服務。商家只有了解消費者的偏好和個性特征才能提供滿足個人的消費需求。而商家只有收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并加以分析才能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ヂ摼W服務商已不再滿足于通過傳統(tǒng)的互聯網來收集個人信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會利用各種技術手段來收集智能手機上人們的個人信息和活動記錄,并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等工具來分析這些信息。正是個人信息的所具有的高價值性,個人信息可能被商家竊取、非法利用來謀取暴利。
3手機個人信息面臨的安全威脅
3.1手機及手機卡被丟棄和轉讓泄露個人信息
個人手機通常存有除了通訊錄、工作日志、短信息、照片、視頻聊天記錄外,還有銀行、證券賬號、微博、微信、淘寶、支付寶等賬號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漏被非法利用,會發(fā)生如騷擾電話、詐騙、引誘甚至威脅等帶來極大的困擾甚至人身財產的損失。違法活動,給個人我們需要警惕,不要隨意出借手機、轉讓SD卡、出售。
3.2手機中的應用軟件(APP)過度獲取信息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中安裝豐富的應用軟件,為人們帶來便捷、舒適的體驗的同時,這些應用也在偷偷地訪問個人手機中的隱私信息,并把這些信息上傳到商家應用服務器,用戶可能并不知情或未授權。
3.3手機木馬病毒的惡意竊取和破壞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手機黑客木馬的目光也睢準了個人隱私,大肆篡改知名應用,惡意下載安裝在用戶手機中來竊取用戶隱私信息。在被黑客植入木馬后,會讀取用戶好友的號碼、記錄、用戶聯系人信息、用戶瀏覽器書簽等隱私信息,并被非法出售謀取暴利或從事詐騙、引誘等違法活動。用戶下載應用軟件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去正規(guī)的網站下載,并且安裝手機衛(wèi)士(殺毒)軟件進行防御。
3.4手機個人用戶的信息安全意識不足
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智能手機功能被發(fā)揮到了極致,滲透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在暢享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卻忽視了對自己手機中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例如,為方便起見,在手機中保留賬號、密碼等極為私密的信息,讓網頁記住賬號甚至密碼,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相片、購物經歷,分享自己的地理位置等個人信息,通過網絡備份或上傳自己的個人信息到網絡、服務器上。這些個人信息甚至在互聯網上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取和利用,因此提高用戶的個人安全意識有助于用戶自身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4保護手機個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保護手機個人信息安全需要從法律、行業(yè)規(guī)范、技術、用戶4個方面綜合考慮。
4.1盡快推出個人信息保護立法
我國對公民個人信息直接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是2009年頒布并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條新增的關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意罪”和“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罪”。但是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相對零散,不具體,不成體系,無明確的執(zhí)行機構,導致發(fā)生侵害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時往往難以執(zhí)行。
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由于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個人信息的保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諸如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隱私泄露、賬號被盜、隨意販賣、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網絡的匿名性、技術的隱蔽性、取證的困難、違法成本低使得犯罪分子游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甚至在利益驅使下鋌而走險,直接侵害個人信息,使得人身財產安全受損。一部真正能保護個人隱私信息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亟需推出。
4.2加強行業(yè)規(guī)范和自律
對于整個手機產業(yè)鏈來說,從手機終端制造商、系統(tǒng)服務商、電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應用服務商至消費者構成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產業(yè)鏈。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侵害到手機上的個人信息安全。例如前不久曝光的小米手機存在泄露隱私風險,蘋果手機泄露明星“艷照門”事件等。還有部分移動運營商在利益的驅動下鋌而走險,內外勾結,泄露個人的賬號、通訊錄、短信息。這里可以借鑒美國在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做法,主要是采取政策性引導下的行業(yè)自律模式。美國雖有相對較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但是提倡行業(yè)規(guī)范,引導行業(yè)自律。對于移動互聯網行業(yè),要凈化行業(yè)風氣加強行業(yè)自律,對于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及時曝光并納入企業(yè)的誠信體系。
4.3提高安全技術加強防范
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技術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最為有效的措施,這里包括硬件安全和軟件安全技術。硬件技術主要是手機廠商加強硬件安全技術保護,不留后門。軟件安全技術包括數據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入侵檢測技術。近年,我國推動軟硬件國產化就是基于信息安全的考慮。隨著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及應用,在新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移動互聯網信息產業(yè)的各部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術水平,防患于未然,切實重視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4.4培養(yǎng)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意識
消費者要加強自身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手機,因為這些手機可能已經植入病毒軟件。不要在手機中隨意存放極為私密的個人信息,不要隨意下載來路不明的應用軟件,不打開不明的鏈接,及時安裝手機衛(wèi)士殺毒軟件,注意隱私授權保護。
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突出,只有綜合利用法律、道德、技術、教育等多種手段,同時不斷提高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才能更好地凈化網絡環(huán)境,保護好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