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如
(眉山市仁壽縣骨科醫(yī)院 四川 仁壽 620500)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以往,臨床上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主要是使用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聯(lián)合石膏固定療法進行治療,但效果不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我院對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84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使用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聯(lián)合石膏固定療法和鎖定加壓接骨板療法進行治療,其中接受鎖定加壓接骨板治療的42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xiàn)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骨科門診收治的84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這84例患者經(jīng)臨床綜合診斷及影像學檢查后,均被確診為橈骨遠端骨折。這84例患者均有腕部腫脹、患處有血塊聚集、骨折處呈銳角及患肢明顯縮短等體征。將這84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2例患者。在甲組的42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0例。他們的年齡在19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2±11.9歲。在這42例患者中,骨折AO/ASIF分型為C1型的患者有13例,為C2型的患者有26例,為C3型的患者有3例。其中,因車禍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18例,因摔倒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17例,因暴力擊打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7例。在乙組的42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9例。他們的年齡在17歲~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7±12.5歲。在這42例患者中,骨折AO/ASIF分型為C1型的患者有11例,為C2型的患者有27例,為C3型的患者有4例。其中,因車禍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16例,因摔倒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18例,因暴力擊打所致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有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分型、受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甲組患者使用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聯(lián)合石膏固定療法進行治療,進行治療的方法為:①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②將患者的肘部伸直并向前旋轉90°,手術操作者沿患者手臂前壁的縱軸緩緩牽引1~2min,對其骨折處進行復位,然后用X線對其骨折處復位的情況進行觀察,在確定其骨折復位達到標準后,用石膏對其患肢進行固定[1]。③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X線檢查,觀察其骨折處恢復的情況。④在進行治療的4~6周后,對患者進行X線復查,并為其去除石膏。為乙組患者使用鎖定加壓接骨板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①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臂叢阻滯麻醉。②待麻醉效果滿意后,在患者腕部橈掌側做一個縱形直切口或L形切口,沿著其橈側腕屈肌及腕伸肌橈掌側的邊緣切開部分旋前方肌,充分顯露其骨折斷端及出現(xiàn)移位的骨塊。若患者骨折處的背側存在較大的骨塊,應將切口的遠端向其骨折背側的方向呈L形延長。③在直視的條件下,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復位。然后根據(jù)其骨折復位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為其切開關節(jié)囊。在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復位時,需注意恢復其撓骨遠端關節(jié)面的平整度及其掌傾角和橈骨莖突的高度[2]。對存在骨缺損的患者或骨塌陷的患者,可取其自體的髂骨或異體骨進行填充后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以保持其骨折處復位的良好狀態(tài)。③根據(jù)患者骨折的類型,選取長度適宜的鎖定加壓接骨板(直角或斜角的T形鈦板)置入其骨折處。將鎖定加壓接骨板放在患者橈骨遠端的掌側面上,先用普通加壓螺釘對其骨折近端的長形動力加壓孔進行固定,不加壓,然后在C形臂的引導下對其骨折遠端的松質骨區(qū)使用LHS螺釘進行固定,最后對其骨折近端骨干的動力加壓孔進行固定。若用鎖定螺釘無法有效地固定患者的骨折塊,可輔助使用克氏針對骨折塊進行固定[3]。④在為患者放置引流條后,逐層縫合其肌筋膜,關閉其手術切口。⑤對患者進行3~5d的抗生素治療。⑥術后48h,為患者拔出引流條。術后3d,指導患者進行患肢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的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進行鍛煉的時間及強度取決于患者骨折的程度及其固定物的牢靠度。術后6~8周,為使用克氏針的患者拔出克氏針。
根據(jù)患者骨折恢復的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中等、較差四個等級。①優(yōu)秀:經(jīng)過治療,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處的對位良好,其骨折復位的情況達到標準。在治療3個月后,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其腕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其手腕無明顯的痛感。②良好:經(jīng)過治療,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復位的情況達到復位標準的80%。在治療的第4個月,患者的骨折基本愈合,其腕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趨于正常。③中等:經(jīng)過治療,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復位的情況達到復位標準的70%。在治療的5個月后,患者的骨折明顯愈合,但在提取重物時其手腕有酸痛感,且其上肢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④較差:經(jīng)過治療,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復位的情況未達到復位標準的50%,或需對其進行二次手術治療。治療的總有效率=優(yōu)秀率+良好率+中等率。
我們使用SPSS18.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在甲組的42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優(yōu)秀者有20例,為良好者有10例,為中等者有5例,為較差者有7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4%。在乙組的42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優(yōu)秀者有27例,為良好者有11例,為中等者有3例,為較差者有1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61%。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甲組的42例患者中,沒有1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在乙組的4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對這2例患者進行1周的抗感染治療后,其感染的癥狀消失。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以往,臨床上對橈骨骨折患者常用傳統(tǒng)的手法復位聯(lián)合石膏板固定療法進行治療,但使用此治療方法對不穩(wěn)定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難以使其傷骨達到準確對位和關節(jié)穩(wěn)固的效果[4]。用鎖定加壓接骨板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固定和加壓,可實現(xiàn)其骨折處的良性貼合,并可降低鋼板內置對患者患處所產生的骨壓力[5]。另外,鎖定加壓接骨板療法還具有操作簡單便捷、可促進患者的斷骨達到骨性愈合等優(yōu)點。
綜上所述,用鎖定加壓接骨板療法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