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匯 盛賽花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上海 200433)
?
·個案護理·
一例特發(fā)性肺泡蛋白沉積癥伴Ⅰ型呼吸衰竭兒童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療的護理
王匯 盛賽花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上海 200433)
目的 總結1例體外膜肺氧合輔助技術(ECMO)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療兒童肺泡蛋白沉積癥的護理。方法 對1例兒童肺泡蛋白沉積癥伴Ⅰ型呼吸衰竭患兒采用ECMO技術輔助下行大容積全肺灌洗治療,并在術前、術中、術后精心準備和密切監(jiān)護。結果 術后患者呼吸道癥明顯改善,CT示肺紋理較前明顯增強,血氣分析低氧血癥明顯糾正,患者康復出院。結論 ECMO技術輔助下行全肺灌洗術是治療兒童肺泡蛋白沉積癥伴Ⅰ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各學科的緊密合作、醫(yī)護密切配合、術中術后嚴密監(jiān)護是治療取得成功的關鍵。
肺泡蛋白沉積癥; 體外膜肺氧合; 全肺灌洗; 護理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hole lung lavage; Nursing
肺泡蛋白沉積癥(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少見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內(nèi)蓄積PAS染色陽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樣物質(zhì),從而影響到肺泡氣體交換,導致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一系列綜合征。該病多見于30~50歲的成人,以男性多見,男女發(fā)病比例的約為2:1,兒童發(fā)病少見[1]。目前全肺灌洗是治療PAP最有效的方法[2]。我科于2015年9月收治了1例特發(fā)性肺泡蛋白沉積癥伴Ⅰ型呼吸衰竭的患兒,經(jīng)過兩次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輔助下進行全肺灌洗術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12歲。因“活動后胸悶、氣促2年余,進行性加重伴紫紺2月”于2015年9月15日收住入院。外院胸部CT示雙肺間質(zhì)性病變,予以經(jīng)皮肺穿刺及胸腔鏡活檢提示特發(fā)性肺泡蛋白沉積癥,血氣分析為Ⅰ型呼吸衰竭,予肺泡灌洗處理,為進一步治療收入我院。家屬扶入病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呼吸急促,甲床及黏膜發(fā)紺明顯;心率140次/min、律齊、身高143 cm,體質(zhì)量36 kg,BMI 17.6;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入院后抽血查動脈血氣示:pH7.377,PCO24.80 kPa(36.1 mmHg),PaCO25.01 kPa (37.7 mmHg)。予以報病重,高濃度面罩吸氧(10 L/min),絕對臥床休息。經(jīng)全院組織會診及全科討論后,患者于9月24-29日在全身靜脈復合麻醉、體外膜肺氧合輔助下分別行右肺及左肺全肺灌洗術,手術順利,同時予以吸氧、化痰、抗感染等對癥處理。10月8日復查動脈血氣:pH7.408,PCO211.10 kPa (83.9 mmHg),PaCO25.20 kPa (39.2 mmHg),呼吸19次/min,復查CT示肺紋理較前明顯增強,康復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心理護理及宣教 此病兒童少見,患兒輾轉(zhuǎn)多家醫(yī)院治療效果欠佳,入院時胸悶、氣促明顯,呼吸重度困難,中度營養(yǎng)不良。因為低氧血癥明顯,氧儲備功能差,使術后能否順利拔管風險加大。采用ECMO技術輔助下全麻肺灌洗術,家屬缺乏相關知識,擔心手術意外發(fā)生,入院時患者及家屬表現(xiàn)為明顯的焦慮及恐懼。責任護士熱情接待患者,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詳細講解行全肺灌洗治療的必要性,強調(diào)其目前是治療PAP最有效的方法,并告知多學科緊密合作,為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而采取的相關預案準備,最大程度保證了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從而消除了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恐懼,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
2.1.2 患者準備 (1)術前完善胸片CT、三大常規(guī)、心電圖、彩超、肺功能、動脈血氣等檢查,及時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2)呼吸功能鍛煉。術前3 d指導患者有效咳嗽,縮唇及腹式呼吸鍛煉3次/d,以使術后肺部殘留的分泌物能夠有效排出,利于肺功能的恢復。(3)術前禁食水8 h,術前30 min予以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皮下注射。
2.1.3 醫(yī)護團隊準備 由于患者系兒童,且因低氧血癥明顯,氧儲備功能差,手術風險較大,在手術中可能出現(xiàn)缺血、窒息、低氧、血氣胸、心跳呼吸驟停等,術后可能出現(xiàn)呼吸衰竭、感染,不能順利拔除呼吸機等情況。醫(yī)療機關予以高度重視,組織相關麻醉科、胸外科等多學科術前會診,醫(yī)護骨干共同討論,制訂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全面分析手術當中及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并發(fā)癥,制訂切實可行的處理預案。護理團隊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制訂落實護理計劃及相關措施,明確患者術后護理觀察重點及相關并發(fā)癥的防范。
2.1.4 手術室相關物品及器械準備 溫熱(37℃左右)的等滲鹽水60~70 L、灌洗用具、三通管、適合型號的支氣管鏡、雙腔氣管插管、ECMO機器、呼吸機、氧氣、心電監(jiān)護儀、吸引器、靜脈切開包、急救藥物等,做好各種儀器設備的檢查,確保其處于最佳功能狀態(tài)。
2.2 術中護理配合[3]患者取平臥位,建立2根靜脈通道,護士配合麻醉師做好全身靜脈復合麻醉。手術醫(yī)生由右側腹股溝切開暴露股動、股靜脈,于股動脈、股靜脈置管,分別接入ECMO機中,以VA方式轉(zhuǎn)流。協(xié)助醫(yī)生在支氣管鏡引導下行雙腔氣管插管,在確定導管到位,雙肺完全分隔后,在ECMO輔助下行左肺純氧通氣,右肺灌洗,每次灌入生理鹽水800~1 000 mL,直至灌洗液由乳白色混濁液體轉(zhuǎn)為較清亮液體,總計灌入量54 000 mL,放出灌洗液51 735 mL,占總量95.8%。灌洗過程中,醫(yī)護共同做好灌洗液核對,確保準備無誤。做好每次灌出液的保存收集,并記錄灌洗的次量、灌洗液的出入量、肺內(nèi)殘留量及灌出液體的色澤、混濁度。術中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及血氧飽和度情況,遵醫(yī)囑予以血漿、血蛋白輸注,以及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在輸注血漿時患者出現(xiàn)全身皮疹,考慮為血漿輸注過敏所致,予以減慢輸注滴速及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鈣稀釋靜推后皮疹消失。全肺灌洗完成后,配合醫(yī)生予以支氣管鏡下抽吸肺部殘留液體,并行右肺復張,右肺復張后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情況?;颊哐躏柡投绕椒€(wěn),予以撤除ECMO,拔除股動脈、股靜脈置管,縫合切口,做好按壓。手術結束更換單腔氣管插管,予以呼吸機持續(xù)輔助通氣,推至重癥監(jiān)護病房。
2.3 術后護理 術后予以呼吸機輔助呼吸,鎮(zhèn)靜、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治療。安全搬運患者至床上,床頭抬高30°~45°。妥善固定呼吸機管路,連接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皮膚色澤及出汗情況。觀察意識、測血壓1次/h,防鎮(zhèn)靜過度。注意無菌吸痰,觀察痰液性狀。留置胃管,接胃腸減壓,加強巡視,防誤吸、脫管等相關發(fā)癥發(fā)生。及時抽取動脈血氣,監(jiān)測肝、腎功能,合理安排抗生素輸注時間。術后24 h內(nèi)預防急性肺水腫、肺不張發(fā)生,遵醫(yī)囑予速尿10 mg靜推,控制輸液總量及輸液滴速(30~40滴/min),1d后復查血氣示:pH7.295,PO212.28 kPa(92.4 mmHg),PCO26.47 kPa(48.7 mmHg),生命體征平穩(wěn),聽診雙肺無明顯濕啰音,予以拔除氣管插管及鼻管,接鼻導管吸氧。指導患者有效咳嗽,經(jīng)常變換體位,叩背排痰4次/d,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評估患者自身狀況,予以適當功能鍛煉。5 d后予以同樣方法行左肺灌洗。
肺泡蛋白沉積癥為發(fā)病原因未明的少見肺部疾病,多見于成人,兒童發(fā)病少見。大容量全肺灌洗是目前治療PAP最有效的方法,而此例患者由于低氧血癥明顯,氧儲備功能差,增加了術中及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我們通過術前精心準備、術中密切配合、術后精心護理,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無相關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經(jīng)2次全肺灌洗治療后,患者皮膚黏膜紫紺癥狀基本消失、胸悶氣急癥狀明顯改善,復查血氣分析結果血氧分壓基本達到正常水平,低氧血癥得到糾正,復查肺功能及影像學明顯好轉(zhuǎn)。在該患者治療中,醫(y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各學科間的緊密合作、醫(yī)護的密切配合、術中術后的嚴密監(jiān)護是治療取得成功的關鍵。
[1] 鄒繼珍,蔡玲玲,吳莎,等.肺泡蛋白沉積癥1例[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22):1753-1754.
[2] 蔡柏薔,李龍蕓.協(xié)和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4:1260.
[3] 顧異香,吳宏成.3例特發(fā)性肺泡蛋白沉積癥行雙肺同期序貫全肺灌洗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30-932.
王匯(1975-),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
R473.56
B
10.16821/j.cnki.hsjx.2016.20.033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