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王永江 鄭俊苓 劉煜忠
小拱棚韭菜的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王金鳳 王永江 鄭俊苓 劉煜忠
一般在入冬前扣棚。也可根據(jù)上市期確定扣棚時間,即在上市期向前推40—50天為扣棚時間。
小拱棚韭菜白天生長的適溫為18—25℃,夜間溫度為8—12℃,最低不能低于5℃,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為宜。
韭菜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能力較差,而且根系分布較淺??叟锘瘍鲆约懊看胃钔昃虏撕螅葥テ杳婵萑~與雜物,再用三齒耙在株間松土中耕2—3次,但撮間松土不宜過深。然后摟平畦面,再加蓋一層地膜提高地溫,促進韭株萌發(fā)。韭株萌發(fā)后把地膜揭除。
培土是確保韭菜高產、穩(wěn)產、延長壽命、防止倒伏、提高韭菜品質的重要措施。培土與中耕應相結合,當韭菜長到7厘米左右時,選擇晴天上午,將韭根附近的土摟松,將行間土培于根際成小壟,以后每隔6—8天培一次,共培土2—3次,培土厚度一般3—4厘米。
四、追肥與澆水
第一、二茬韭菜不追肥澆水。到第三茬韭菜生長中后期,韭根吸收能力加強,放風量加大,可結合中耕培土,每畝追施一次腐熟的人糞肥2000公斤或硫酸銨30公斤,追后澆水。
韭菜在棚內收割三刀后,時值春分,氣溫變暖,要及時拆除棚膜。
小拱棚韭菜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和韭蛆。
1、灰霉病。當棚內溫度在15—30℃,相對濕度60%以上時,灰霉病可侵染葉片,并靠病葉上產生的孢子不斷擴散侵染,相對濕度超過85%以上,溫度在15—21℃條件下最易發(fā)病。發(fā)病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水漬狀小圓點,以后轉為白色至淺灰褐色斑點。由葉尖向下發(fā)展,后期病斑合成大片,半葉或全葉焦枯。防治措施為(1)扣棚前清潔田園,割完一刀后要及時清除剩余下的爛葉、病葉并移出棚外深埋。(2)合理調控棚內溫濕度,避免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3)藥劑防治:用百菌清煙霧劑熏治,每畝用200克,分散在7個點,點燃,冒煙后閉棚。每7—10天熏治一次。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視病情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2、疫病??叟锖鬂穸容^大,溫度在25—30℃范圍內適宜此病發(fā)生。假莖和鱗莖被害最重。葉、莖、根均可受害。葉片受害多從下部開始,初為暗褐色水浸狀,病斑橫跨葉上,最后擴展到半個葉片,病部失水后縊縮。假莖受害呈水浸狀淺褐色軟腐,葉鞘易脫落,鱗莖被害根盤呈水漬狀,淺褐色至褐色腐爛。防治措施:(1)扣棚前或收割后及時把爛葉、病葉移出棚外深埋或燒毀。(2)及時放風,嚴防棚內濕度過高(3)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畝用藥液40—50公斤,每7—10天一次。
3、韭蛆。韭蛆是蔥蠅和種蠅的幼蟲,防治措施有(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及時控制成蟲。成蟲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活動頻繁,可用50%敵敵畏乳油噴藥殺死成蟲,減少產卵。(3)扣棚化凍后,結合剔根噴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刂葡x源。
(作者單位:永清縣農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