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風 李春海
分析介入治療和保守治療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
王魁風 李春海
目的分析介入治療和保守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96例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研究組則為患者提供介入治療。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jié)果治療后,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介入治療治療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顯著,其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值得應用與推廣。
保守治療;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老年
本文針對本院96例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對其中48例患者采取介入治療的醫(yī)治方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3年4月~2015年2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隨機抽取96例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患者在入院后經(jīng)全面的臨床檢查,病情均得到了確診,將符合癥狀的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8例)與研究組(48例)。研究組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4.3±4.1)歲;對照組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5.2±4.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保守治療,患者接受抗凝藥物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為患者提供血管活性藥物對其血壓進行相應的維持,在病情嚴重時可為患者提供臨時起搏等治療;研究組患者則在其基礎上采取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1]。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jié)束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與觀察。主要表現(xiàn)為三支血管病變、兩支血管病變、單支血管病變以及死亡例數(shù)的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三支血管病變11例(22.92%),兩支血管病變14例(29.17%),單支血管病變11例(22.92%),死亡12例(25.00%);對照組三支血管病變20例(41.67%),兩支血管病變6例(12.50%),單支血管病變2例(4.17%),死亡20例(41.67%),研究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n(%)]
急性心梗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老年群眾為該病的高發(fā)人群,血栓形成、休克、手術創(chuàng)傷、心律失常、過度的體力活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都是導致其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在發(fā)病后一般會出現(xiàn)低血壓、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2]。心源性休克在臨床上也比較常見,隨著老年化社會步伐的加快,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升高[3,4]。
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可維持患者的血壓,使其血流動力學得到改善,但只能暫時的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在生存率的改善方面并沒有較好的效果,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心功能以及血液的新陳代謝,在其病情控制方面的效果并不明顯。本次實驗對患者采取介入治療,心臟介入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以及診斷心臟類疾病的技術,近幾年來應用較多,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低血壓以及高齡等已不會對介入治療造成明顯的影響,所以就目前來說,介入治療已成為治療急性心梗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可在短時間內(nèi)使患者的心臟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促進其(心臟)排血功能的恢復,使其血液供應不足的現(xiàn)象得到有效緩解,提高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使其心肌再灌注的能力得到恢復。并且該治療方式的創(chuàng)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且在手術過程中僅需進行局部麻醉,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痛苦,對其術后的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該手術方式安全性較高,費用相對較低,療效則比較明顯,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以及經(jīng)濟壓力,對其術后臨床癥狀的改善以及病情的控制均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次研究組患者在采取介入治療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對其治療效果的提高以及后續(xù)的恢復均有著積極的意義,并且研究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介入治療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療效果顯著,其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值得應用與推廣。
[1]楊琛,孫蕾,吳貴軍,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11):2070-2073.
[2]馬玉芳,姜清茹,宋梅,等.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療時行主動脈球囊反搏術的療效研究.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11):1052-1054.
[3]陳美妹.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診PCI治療的臨床護理.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9):57-59.
[4]劉香琴,李志欣.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PCI術中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術22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02.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s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conservative therapy for senil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ac shock
WANG Kui-feng,LI Chun-hai.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Henan Zhoukou City Central Hospital,Zhoukou 46609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curative effects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conservative therapy for senil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ac shock.MethodsA total of 96 senil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ac shock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way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onservative therapy,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Curative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research group had much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therapy provide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ac shock,and its effect is better than conservative therapy.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Conservative therap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shock; Senil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09
2016-01-28]
466099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王魁風);湖南平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李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