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依法治國是我國長期堅持不變的基本治國方略,其中主要包括立法、司法和執(zhí)法三個方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強調依法治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各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保障我國法制建設的完善,使我國的法制建設能夠從“文革”期間的法律廢墟中重新站起,走向符合中國國情的法治之路,不得不說是我國法制建設史上的奇跡。這也驗證了我們黨有能力帶領我們的人民在中國特色法治之路上闊步前進。
從法學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我國法律教育的發(fā)展進步直接關系到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完善,只有知法懂法的人多了,才能為法學教育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法學教育進步了,才能為社會的轉型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思想引導。當然,法治發(fā)展進程的加快,也可以推動法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與進步。在法治發(fā)展進程中,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傳統觀念文化必然發(fā)生碰撞,會暴露出法治建設中和法學教育中的一系列問題,為法學教育教學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時,法治進程中點點滴滴的進步都將成為法學教育教學的生動事例和素材。因此,法治發(fā)展進程必然助推法學教育改革。
朱立恒的這部《法治進程中的高等法學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正是立足于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視野,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歷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分析,無論從理論性還是從現實性的角度來說,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yōu)秀的法學教育及社會法治建設的研究專著。而作者本人在法學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不僅主持過教育部開展的多項課題,而且還發(fā)表過多部經典學術著作,因此本著的權威性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另外,從研究內容來看,作者所選取的研究課題是當前法治社會發(fā)展及法學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因此著作一出版就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梢哉f,該著既是法學教學過程中一部非常好的指導書,也是法學專業(y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部經典的輔助教材。
在本書第一章中,作者首先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回顧考察,提出了中國高等法學教育的演變問題,并分新中國成立前后兩個時間段,對我國的法學教育發(fā)展歷史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梳理,尤其對于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法學教育研究,作者更是深入剖析,從法學教育的初創(chuàng)、挫折、恢復和改革四個時期進行研究,有助于學習者理清思路,繼續(xù)對接下來的法學教育改革及法治社會發(fā)展問題進行學習研究。在第二章中,作者又從宏觀的角度對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依法治國、現代大學的功能問題及其與中國高等法學教育的關系展開了詳細研究,并指出,法學教育的改革發(fā)展依賴于內外部法治環(huán)境的共同構建,只有通過具體的法學教學實踐來總結更多的經驗和規(guī)律,培養(yǎng)更多的法學專業(yè)人才,才能徹底解決當前法治社會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另外還要從國外法制建設體制中挖掘經驗,總結教訓,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來拓寬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思路。緊接著,作者又從司法考試制度方面入手,研究其與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具體聯系,并就正確處理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之間的關系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第三章中,作者回到法學教育問題的本身,分析了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即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在肯定了法學教育發(fā)展速度較快的同時又對當前我國法學教育的質量問題提出了質疑,并對法學本科教育進行了重新定位,認為法學本科教育應屬于通識教育和大眾化教育的范疇。在第四至第六章中,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對于我國法律碩士教育、法學碩士教育、法學博士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審視與反思。因此,我們從作者的研究內容方面可以看出,本著最有價值的內容就是作者對于當前法學教育及法治社會發(fā)展的反思與質疑,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法學教育對我國法制建設的重要作用。
總之,《法治進程中的高等法學教育改革》這部著作打破了以往研究者的研究桎梏,不僅對我國當前的法學教育及法治社會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與探討,而且對于我們的法學教育者具體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必將推動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系塔里木大學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