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長征學校 江西南昌 330106)
小學語文教育中中華文化的融入技巧
黃 芳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長征學校 江西南昌 330106)
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化包含方面甚廣,其涉及范圍可至戲曲、醫(yī)學、體育棋牌等各方面,而影響最為顯著的則是教育。而語文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一直以來都與中華文化相依相存,《新課標》中有所強調,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從我多年的小學語文執(zhí)教經驗中看來,我覺得中華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的相互融合是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水平的基本點之一。
小學語文教育 中華文化 民族特性
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作為文化傳承、交流、融合、創(chuàng)造的主要途徑,它所擔負的是發(fā)展文化的重任,而小學語文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本階段,也是教育發(fā)展的有機組成成分。我國新時代的孩子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所體驗到的是不同文化的風情,然而,就目前而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雖被很多小學所重視,但尚沒有系統(tǒng)的教材及教育的內容體系。并且,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讓中華文化在快速發(fā)展的世界文化中站穩(wěn)腳跟,如何讓中華文化在全球化的發(fā)展進程中繼續(x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些問題都擺在了每一個教育者的眼前。從我多年執(zhí)教經驗中看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中華文化,是極具技巧性的行為。而如何融入,便是這篇文章所要探討的問題。[1]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無論是小學還是更高層次的學歷,要想學好語文離不開漢字,從小引導學生寫好漢字,對學習文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一般來說,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自然會帶著它的漢字一起產生,可以說,文化和漢字是相依相存的兩種東西。中華文化孕育而出漢字,而漢字又從多個方面反過來反映在中華文化上,并且以多種方式推動著中華文化向前發(fā)展。對于任何一個小學生來說,最有效的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就是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書寫漢字。王蒙教授在其所作《漢字與中華文化》中所提:“對于大多數民族來說,她們獨特的語言與文字是她們的文化的基石?!钡拇_,漢字是現如今使用人數最多,延續(xù)傳統(tǒng)最久的文字,語音語詞語法文字最為獨特的漢語漢字更是我們的命脈,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根基。[2]
“說一口普通話,寫一手規(guī)范字”,這是國家對中小學生的基本要求。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是歷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政治、經濟和科技高度的必然產物,每個公民必須進行規(guī)范漢字的練習和書寫也是生存和發(fā)展的必然。
成語源于生活而反映生活,成語中所折射出的是諸多的文化意義。成語作為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和諺語比較相近,但也稍有區(qū)別,成語大多處于書面,有一定的出處,例如“狐假虎威”一詞出于《戰(zhàn)國策·楚策》;“破釜沉舟”一詞出于《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一詞出于《晉書》;“畫蛇添足“出于《齊策》等。諸多成語都有其自己的出處,都是歷史上的故事。成語的涉及面也較為廣泛,有些成語涉及音樂領域,比如”膠柱鼓瑟“、”有板有眼“、”陽春白雪“等;有些成語涉及地理知識,如”粵犬吠雪“、”蜀犬吠日“等,寓含少見多怪的意思。而有些成語又涉及宗教文化,如”一塵不染“、”六神無主“等;另外還有許多成語涉及面可至古代的政治、典章、禮法、戰(zhàn)爭等方面??偟膩碚f,成語所具有的整體性、確定性、可用性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大反映,成語在語言表達上也具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特點。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成語的由來及其用法,可以讓學生更為廣泛的了解中華文化,使中華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的融合充滿樂趣。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所孕育出的詩詞作品不計其數,這些作品題材廣泛,技巧高超,為世界文學史留下了輝煌的一筆。而古詩作為中華文化教育的一座不可多得的寶庫,自然也成為了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客觀的理解古代詩詞的特點及其內在含義,有助于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在古典詩詞中,許多詩句所提倡的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教育意義主要在于表明有些事情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成功;又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其教育意義在于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困難和障礙,不能退縮,一定要勇敢面對和克服。其實在詩詞歷史中諸多詩句所揭示的教育意義甚廣,所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古諺云“讀史以明智“,學習古典詩詞是領悟中國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通過對母語之美的感悟,進一步產生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提升個人的民族特性??鬃友浴辈粚W詩,無以言“,讓學生更早的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理解詩詞具有的含義,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詩詞既要從小學習,也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文化資源。
中國擁用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能維系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所淘汰,無疑是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所產生的巨大力量。綜上所述并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使學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對學生以后的成長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古諺有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小學語文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它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及其生命力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使其與中華文化互相融合相依相存就顯得尤為重要。[3]
[1]袁建瓊.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5.
[2]彭菊花. 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淺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 理論月刊,2015,(01):60-65.
[3]武聰. 經典誦讀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實施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