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豐利鎮(zhèn)凌河小學(226400) 許明霞
穿越詞語樊籬,直砥詞語內(nèi)蘊——詞語教學策略淺釋
江蘇如東縣豐利鎮(zhèn)凌河小學(226400)許明霞
詞語的體悟與品析必須緊扣具體可感的語言情境。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具象思維,明晰核心詞語的內(nèi)在質感;進行想象拓展,體驗核心詞語的獨特美感;進行多維揣摩,開掘核心詞語的豐富內(nèi)涵,從而提升學生的詞語理解和運用能力。
詞語教學詞語內(nèi)蘊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詞語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對象。這不僅僅是因為詞語是基本的語言單位,更因為其是鏈接漢字與句段篇章的媒介。很多詞語看似貌不驚人,但如果放置在相應的情境之中,就會閃耀出動人的情韻與光輝。因此,詞語的體悟與品析必須緊扣具體可感的語言情境。
詞語的感知需要建立在情境喚醒的基礎上,教師要借助自身教學語言、多媒體課件等多種綜合手段,將文本中所蘊含的情境開掘出來,引領學生將身心意識全部浸潤其中,主動去體悟意境所呈現(xiàn)的效果,借此深入、立體化地感知詞語的內(nèi)在意蘊。
如在經(jīng)典童詩《秋天》一文中,詩人王宜振運用了“井井有條”這個成語來表達秋天莊稼成熟之際的田野狀態(tài)。運用這個詞語以形容秋天莊稼的錯落有致,對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了秋天莊稼絢麗多彩、整齊有致的畫面。學生豁然開朗,紛紛意識到詩歌中的“井井有條”一詞展現(xiàn)了一幅層次清晰分明、色彩絢麗明艷的畫面,就好像是被柔美的秋天梳理過一般。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死扣字面含義感知詞語的大意,而是引領學生將自身的原始經(jīng)驗與多媒體課件的整體畫面整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形象化地感知了畫面,更將詞語所承載的價值意蘊展現(xiàn)出來,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文本語言原本就是一組僵硬枯燥的文字符號,如果缺失了讀者的聯(lián)想,這些承載價值意蘊的文本語言就失去了其可感的生命活力。因此在詞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生硬枯燥的符號轉化為可感的畫面。這樣,展現(xiàn)在學生思維意識中的就不再是孤零零詞語符號,而是一幅幅親切可感的鮮活圖片,更是令所有讀者都神往的內(nèi)在意境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描寫《草原》一文中的景色時,連續(xù)運用了“翠色欲流”“流入云際”兩個動態(tài)感十足的詞語。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提出了這樣的疑惑:“綠色為什么能夠移動呢?而且還能流動到天的盡頭?”顯然,要解決學生這一困惑,僅僅進行詞語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引領學生進行了這樣的聯(lián)想拓展:我們眼中所看到的草原整個都被綠色所覆蓋。忽然,一陣風兒吹來,所有綠色的植物都隨風搖擺。這樣的景象就如同一陣波濤,不斷地涌向遠方,一直延伸到天空交接之處。
正是在這種主體性聯(lián)想過程中,學生所感知的已不僅僅是詞語的表面大意,詞語中的“欲流”“流入”等動態(tài)感也逐漸展現(xiàn)了出來,詞語所表達的意境之美也就完全鐫刻在學生的內(nèi)在意識之中了。
很多經(jīng)典文本中的詞語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奇崛無比。學生由于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往往無法感知這些詞語所承載的價值意蘊以及所形成的表達效果。此時,教師就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導學價值,引領學生嘗試著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維度對這些詞語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感知,從而形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教學效果。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經(jīng)典文本《珍珠鳥》一文中,著一“探”字來展現(xiàn)小珍珠鳥天真可愛的個性,展現(xiàn)了馮驥才作為一名大家在遣詞造句中的深厚功底。教師引領學生以想象的方式揣摩小珍珠鳥在“探”時的具體狀態(tài),然后適時引領學生對小珍珠鳥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等進行補充,最后引導學生在角色互換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全方位地感知與揣摩,從而豐富了學生對“探”字的內(nèi)在體悟。有的學生從動作入手,認為“探”的過程是緩慢的,小珍珠鳥的頭在伸出來之后,還東張西望,窺探著這個對于它而言非常陌生的世界;有的學生從小珍珠鳥的神態(tài)入手,想象它的眼睛微閉,黑黑的眼眸轉來轉去;有的學生從內(nèi)心活動入手,以小珍珠鳥的視角展開想象:“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好神奇??!”……
縱觀整個過程,教師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結合具體的語言情境,對文本中的核心詞語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感知與體驗,開掘出豐富的價值意蘊,有效拓展與補充了詞語的內(nèi)涵,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應緊扣詞語展開教學,引領學生在細心品味、深入感知的過程中,探尋、開掘出詞語所表達的豐富內(nèi)涵,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表達效益的真實體悟,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8-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