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剛 田 科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湖南 衡陽 421002)
?
支氣管鏡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
谷剛田科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湖南衡陽421002)
〔摘要〕目的探討支氣管鏡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方式(NIPPV)聯(lián)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該院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及對照組50例,觀察組使用支氣管鏡合并NIPPV方式治療,對照組則僅使用NIPPV方式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療效。結果觀察組的NIPPV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對兩組患者的痰液進行檢測,觀察組的病原學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進行治療后,動脈血氣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一旦呼吸道感染情況惡化,氣道分泌的雜質(zhì)難以自己排出時,對其實施支氣管鏡聯(lián)合NIPPV方式治療,可以幫助分泌物排出,使得呼吸道暢通,緩解呼吸情況。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治療使用推薦。
〔關鍵詞〕支氣管鏡;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缓粑ソ?/p>
第一作者:谷剛(1976-),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其發(fā)病特征是呼吸系統(tǒng)中不完全逆轉的氣流受到限制〔1〕。目前,COPD在臨床上雖然可獲得有效預防和治療,但疾病反復發(fā)作誘發(fā)的呼吸衰竭仍然是臨床治療的難點〔2〕。近年來,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技術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作用得到肯定,大部分患者免于氣管插管的痛苦〔3〕。我院近年來開展支氣管鏡聯(lián)合NIPPV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本文就其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10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呼吸衰竭及COPD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7~80〔平均(65.4±4.2)〕歲。以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7~78〔平均(63.2±3.8)〕歲,病程6~20年,平均(10.5±3.7)年;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9~80〔平均(65.6±4.6)〕歲,病程5~21年,平均(10.8±4.1)年,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和病程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觀察組實施支氣管鏡合并NIPPV方式治療:給予心電圖、血氧飽和度(SaO2)及無創(chuàng)血壓等方式的監(jiān)護,并且準備好實施心肺復蘇時需要的相應設施。給予NIPPV 1 h,若患者依從性較好,則根據(jù)支氣管鏡檢測標準,給予消毒措施,并實施相應麻醉處理。通過鼻部將支氣管鏡插入,將氣道內(nèi)的黏液以及其他分泌物吸出。同時,使用一次性封閉式的無菌吸痰管將吸出的物質(zhì)送到培養(yǎng)室進行培養(yǎng),并進行相應的實驗處理。對照組患者僅實施NIPPV方式進行治療。若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病況不斷惡化時,對患者改為實施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
1.3療效評價顯效: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咳嗽、氣喘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在治療后24 h內(nèi)患者意識轉為清醒狀態(tài)。有效: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咳嗽、氣喘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意識在24~48 h之內(nèi)轉為清醒狀態(tài)。無效:患者在治療48 h后,臨床癥狀以及意識狀態(tài)均無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動脈血氣指標包括:酸堿度(pH)、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SaO2。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相關醫(yī)療指標情況對比觀察組的NIPPV時間〔(5.5±2.5)d〕、住院時間〔(9.2±2.7)d〕及住院費用〔(6 347±3 121)元〕均顯著少于對照組〔(8.4±3.7)d、(13.6±3.4)d、(9 842±4 215)元〕(P<0.05)。
2.2兩組經(jīng)不同方式治療后療效對比觀察組顯效率達64%,其中顯效32例(64%),有效17例(34%),無效1例(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2%,其中顯效21例(42%),有效19例(38%),無效10例(20%);對兩組患者的痰液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病原學陽性率為50%(25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4%(2例)(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變化兩組進行治療24 h,動脈血氣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4 h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變化±s,n=50)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3討論
COPD患者由于肺部出現(xiàn)感染進而引發(fā)呼吸衰竭的概率達85%左右,實施機械通氣是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療方式〔5〕。但是因為對患者實施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會使其上呼吸道的相關防御作用受損,甚至完全喪失,最終致使患者氣道黏膜損傷并且引發(fā)呼吸機的相關肺炎。另外,由于大部分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損,年紀較大,身體較弱,其呼吸肌較易疲勞,因此很難得到緩解,所以一旦實施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方式,則會出現(xiàn)拔管以及將機器撤離等復雜操作〔6〕。NIPPV采用面罩通氣方法,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無明顯影響,且不會損傷呼吸道黏膜,操作簡單,有效避免了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氣道的影響。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方案可較好地促進患者康復,幫助其節(jié)省治療費用。而且通過使用觀察組的治療方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更加明顯的改善。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對照組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僅使用NIPPV方式,此治療方案不能將痰液吸除徹底,并且使用NIPPV后使得患者氣道內(nèi)干燥情況加重,容易出現(xiàn)痰痂,致使通氣時間加長〔7〕。而若能夠將患者呼吸道中的雜質(zhì)吸除,則可以使得呼吸通暢,進而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緩解病情。觀察組正是如此。同時,使用支氣管鏡還可以得到患者氣道較深部位的痰液進行培養(yǎng),提高對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有利于對治療藥物的選擇以及對病情的有效控制,提升治療效率〔8〕。此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自身的心肺作用較差,支氣管鏡對其進行檢測以及吸痰過程或許會使得患者癥狀加重,還有可能會引發(fā)情況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在臨床利用此方案進行治療時,應該熟記相關細節(jié),熟悉掌握此操作的相關適應證以及排除條件,治療對象要符合標準。在操作過程中的動作要輕且熟練。而在手術過程中,應對患者進行供氧,同時給予心電圖以及血壓等檢測。一旦患者的脈搏SpO2減少到70%時,停止操作,此時增加氧氣供應量,當其上升至85%之后,再次進行操作。
綜上所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一旦呼吸道感染情況惡化,氣道分泌的雜質(zhì)難以自己排出時,對其實施支氣管鏡聯(lián)合NIPPV方式治療。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使用。
4參考文獻
1陳勃江,李為民.肺癌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37(4):290-3.
2肖建,杜春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3191-4.
3Mishra M,Chaudhri S,Tripathi V,etal.Weaning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by us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a prospective study〔J〕.Lung India,2014;31(2):127-33.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7;46(3):254-61.
5宋愛玲,卜麗娜,賈衛(wèi)紅,等.肺通氣功能程度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間低氧發(fā)生的相關性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10):1911-3,1882.
6羅亮,張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不同拔管時機的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3):4060-1.
7譚偉,孫龍鳳,代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成功的臨床預測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147-50.
8Cavari Y,Sofer S,Rozovski U,etal.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Pediatr Pulmonol,2012;47(10):1019-25.
〔2015-02-25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外科與麻醉·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59-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