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綠色應試能力"/>
蔣小蘭
(重慶市渝北實驗中學)
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傳授答題技巧
——提高學生綠色應試能力
蔣小蘭
(重慶市渝北實驗中學)
追求思品課的有效教學,提高思品課的教學質量是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教學的有效性即教師促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獲得知識,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思品課;傳授;考點;技巧
面對中考50分的現實,初中思品猶如后宮卑微的妃子。但是如果用獨特的教學魅力去吸引他,即使不能成為皇后或者貴妃,也要成為皇帝心儀的女子。思品教學實踐有如下所得:
“細節(jié)決定成敗,習慣成就未來”。從入學開始,我就根據學科特點,教會學生如何聽課、如何筆記、如何記憶、如何審題、如何作答甚至小到如何書寫等。當然這是一個長期、反反復復、訓練落實的過程。有量變自然有質變。
如:教會學生記憶。讓學生走出只有“背書”才是記憶的誤區(qū)。對于文字學科,知識的記憶存儲很重要。教會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感官記憶法”:看、聽、說、寫、答、思考都是記憶。一堂課重點知識只有那么幾個,通過多種感官抓住一切記憶的機會,不刻意去背就已經存儲。學生一堂課無暇分神,在有效的掌握中收獲一種充實與滿足。
教會學生精準審題、答題是后期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和捷徑。針對不同的題型給學生一個答題模式,或作答的思維流程。讓學生像套公式一樣去套,去裝。那學生面對靈活性的試題就不再忐忑不安,而是輕車駕馭。
1.審材料:讀材料→勾畫關鍵詞或關鍵語句→從中捕捉知識信息→回歸教材,知識定位。
2.審問題:圈點抓好限制語,明確問題的要求(即答什么);靈活應對不同題型的模式和技巧(即怎么答)。常用的題型有:反映類、說明類、打算類、感悟類、意義類、評析類、建議類等。
(1)反映類:細讀材料,答出從材料中直接看到的表面現象或問題。
(2)說明類:第一個層次先答材料直接反映的現象或問題,再滲透、延伸到書中的一個或幾個觀點。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3)打算類(即怎么辦):從兩方面作答。一答思想上:樹立××意識;二答行動上:……
(4)啟示、感悟類: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一答怎么看(結論或觀點);二答怎么做。
(5)作用、意義類(重要性):用“有利于”提煉,多角度思考。如:國家、社會、個人等。言之有理即可。危害、后果類,用“不利于”提煉反之即可。為什么類,必要性加重要性。
(6)評析類:一是作判斷(是什么);二是說理由(為什么);三是總結點題(怎么做)。
(7)建議類:熟讀材料,擺角度,一一對應,言之有理即可。為了國家或地方的發(fā)展,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作答;為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可從國家、執(zhí)法部門、個人等方面作答;關于未成年人方面的問題,可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方面作答。
3.做好問題的變式與轉化
開卷考試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考題設問越來越靈活,沒有一道是直來直去的問題。教會學生做好問題的變式和轉化勢在必行。告訴學生,靈活的問題不要畏懼不安。出題人在出題時最初會先設定一個直白的問題,然后想方設法繞幾個彎,變成一個靈活甚至充滿詩意的設問。這時我們要淡定,萬變不離我們所學,我們就像數學的反證法一樣,給他變回去。只要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陌生的問題熟悉化、靈活問題直白化。然后根據要求、題型規(guī)范作答就行了。
考點知識一定要爛熟于胸。做到萬事俱備,只等中考的到來??键c要系統化、重點化(既要重面,更要重點);點撥引導學生注意考點與考點間橫向、縱向的聯系;考點訓練要精準有效。研究近幾年的中考重點及走向,必考點、輪考點反復重點訓練。
講評不是對答案,盡量由學生講,要求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教師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聯系拓展與本題相關的知識。在后期復習階段,知識已成體系。教師要求學生熟悉“看到一棵樹木,會想到一片森林”。知識的復習鞏固時時在,處處在。
總之,習慣培養(yǎng)得從初一抓起,方法指導時時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品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學生的綠色應試能力。真正體現我校的辦學理念“尊重生命價值,涵養(yǎng)生命能量”。同時,堅持組內資源共享,組外密切聯系,齊心協力,共迎中考。因為“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1]余中敏.淺談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09(3).
[2]劉志華.淺談思品課教學方法的改進[J].成功,2008(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