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登俠(山東省萊州匯泉學校)
“寫海”中“拾貝”
尹登俠
(山東省萊州匯泉學校)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從事語文教學十幾載,寫作教學一直是重要的教學板塊,在“困擾”與“突破”不斷更替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濾掉了一分浮華,沉淀了一份收獲,作文教學中收獲了點微不足道的體會。
問題:材料無新意,是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題——“雨中送傘的母愛;諄諄教誨的師愛;分而復合的友愛;失敗后的奮起”——一直是學生“百彈不厭”的陳詞老調,將閱卷老師彈得昏昏欲睡,怎能得考場高分?
方法:葉圣陶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是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睂W生選材陳舊,就是因為思維與生活絕緣了。生活,才是學生作文的根基,才能給作文提供豐盛的營養(yǎng)大餐。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切實寫出他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作文的材料貴在一個“新”字,從某種角度講,作文創(chuàng)新,與其說是求“新”,不如說是求“真”、求“實”、求“個性”。其次,學生的閱歷一般較淺,沒遇到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要學會從細節(jié)入手,身邊某一個小事物就能發(fā)掘出“大生活,大情感”。讓學生明確:作文中有一直不變的內(nèi)容——那就是對真、善、美的謳歌;作文中也有一直變化的內(nèi)容——那就是表現(xiàn)主旨的“載體”,它來源于你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體會。第三,老師只是口頭要求學生從生活中選材,學生是不能自覺實踐的,也不知從哪入手,所以老師要化“說教”為“實教”,在實際教學中教給學生一把開啟生活之源的鑰匙。
事例:作文課上,同學們正用疑惑的雙眼盯著我,因為我只告訴他們本節(jié)課寫作的范圍——由教室內(nèi)屬于自己的物品生發(fā)開來,寫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記敘文。這樣的作文課打破了學生的思維慣例,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了,更不知道怎么寫,一時不知所措。等同學們慌張一陣子后,我在學生疑惑的眼神中走下講臺,在同學們中間穿梭了一趟,然后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內(nèi)容:一包核桃仁,一件舊羽絨服,一雙新運動鞋,一包感冒藥,一副眼鏡,一本練習冊……我班有50名同學,我在黑板上寫下了50樣東西,分別屬于50名同學。
經(jīng)過引導,學生疑惑的眼神豁然開朗:原來我們身邊的“美”比比皆是,它早就融化在一事一物中,只要用心從細節(jié)處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母愛不光是附著在“雨中的傘上”,更融合在“每周都悄悄放入我書包的那包核桃仁中”,融合在“一錘一錘地敲擊中”,融合在“母親潤子無聲的點滴關愛里……”
成效:這樣的文章,引導學生真正走向了屬于自己的生活,做到了“我手寫我事,我心話我情”,譜出了新詞,彈出了新意。生活,才是學生習作真正的大舞臺。
問題:學生作文的立意太淺。作文歷來是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部分學生的作文卻存在著一種現(xiàn)象:他們的年齡在增長,可是寫作思想一直停留于幼稚階段。一次,我給學生出了一個半命題作文《第一次_______》,結果學生作文中竟出現(xiàn)“第一次做飯,第一次學騎三輪車”這些小學作文的內(nèi)容,文章立意的發(fā)展與學生的年齡發(fā)展相比,明顯滯后?!拔馁F立意,意在筆先”,由此可見,提升立意的高度是指導學生作文的關鍵。
方法: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立意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思維定式,使文章表現(xiàn)的中心指向思維深層次。對待同樣的“第一次做飯”的內(nèi)容,一下子就想到的立意不是作文的首選,這樣的中心一則太淺顯,二則太大眾化,不會吸引評委的目光。對待同一事件,善于運用多向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考慮選取中心,做到“人無我有”;在舊內(nèi)容中構思出新意,在別人立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做到“人有我新”。主題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現(xiàn)象的羅列和敘述上,應該對所敘之事,所寫之人,所列之現(xiàn)象有著深刻的感受,獨到的發(fā)現(xiàn)。其次,情感是作文的靈魂,情感提升了,文章的主旨自然就提升了。作者在寫的時候也應該是激情澎湃,飽蘸著他的感情色彩。因為“感情豐富是達到順利寫作的最好手段”。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開掘學生的情感源泉。立意新,情感深,文章就達到了“舊瓶裝新酒”的效果。
事例:從上例來看,學生長這么大,肯定不是實際生活中的“第一次做飯”了,同樣的內(nèi)容,轉變一下思維,就能做到“人有我新”。比如,自己感受到父母為子女付出的不易,為了感恩他們,決定為父母做“一頓飯”。題目是《第一次做飯》,怎樣將“一頓”和“第一次”聯(lián)系起來呢?這就是作者運用語言表現(xiàn)主題的能力了。舉例:青春路上,我給父母做了一頓飯,這是我第一次用心為父母做飯,它以“感激”做調料,散發(fā)著愛的味道,見證著我的成長……這樣,文章的內(nèi)涵就走向了成熟,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與眾不同的立意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留下滿心的感動。
成效:老師的“拋磚”,引來了學生的文思泉涌,那個寫“學三輪車”的同學,寫出了這樣的內(nèi)容:“為了帶雙腿癱瘓的奶奶出去看風景,自己要學騎三輪車,過程曲折,摔了無數(shù)次但是咬牙堅持著,因為自己心中有愛。”該生作文的立意馬上提升,“三輪車上”承載著滿滿的“愛”。我想,這樣的“新酒”,我們品嘗起來就別有一番“醉人”的韻味了。
跋涉在寫作教學的旅途上,我在付出著,也在成長著。教學之路漫漫,我會繼續(xù)努力,用飽滿的熱情去彈奏一曲給學生“授漁”的樂章,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能夠在作文的海洋中自由、快樂地徜徉,拾取一枚枚光彩、亮麗的貝殼!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