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蓮
(黑龍江省訥河市訥南鎮(zhèn)中心學校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陳淑蓮
(黑龍江省訥河市訥南鎮(zhèn)中心學校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小學班主任必須不斷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本文針對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開簡要分析,力求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論借鑒。
小學 班主任 心理健康 教育
傳統(tǒng)的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小學班主任常常忽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導致小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大量出現(xiàn)。另外,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事業(yè)的不斷推進,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現(xiàn),在新形勢下,不斷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漸漸成為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改革方向,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未來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不斷提高自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駕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落實新形勢下小學教育改革中“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目標,從而提高小學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水平,加快我國小學教育的改革進程[1]。
小學班主任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真正主人,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情感內驅力,使學生樂于聽從班主任的指導建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落實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對此,小學班主任要注意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轉變傳統(tǒng)的以批評說教為主要方法的教育模式,小學班主任要盡量做到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談心”,使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理解與溫暖,從而將自身的心理困惑告知班主任時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為小學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清除障礙,使小學班主任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個性化指導。小學班主任還要注意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要能夠立足學生實際,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切忌運用一刀切的教育思路,并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展開單獨輔導,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2]。
小學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忌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作理論化說教,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為學生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構建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當班主任教師與小學生在教育理念上產生沖突與矛盾時,小學班主任千萬不要嚴厲批評學生,或以命令的形式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教育觀念,而是要盡可能的理解學生、寬容學生、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從而身體力行地感染學生,使學生學會互相諒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態(tài)度,落實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小學班主任要注意樹立“言傳與身教相結合,但更重視身教”的教育理念,在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內驅力,從而促進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小學班主任有必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方法,帶領學生開展集體性的教育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內在性體悟,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比如,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常常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很容易造成小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小學生感覺學習枯燥乏味,漸漸出現(xiàn)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后作業(yè)不能認真完成等問題,如不及時疏導,將導致小學生心理方面的隱患。對此,小學班主任可以利用自習或班會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與實踐能力,使學生熱愛集體,并在集體活動中尋求到樂趣,尋找到自我價值的定位,小學班主任在實踐活動中,要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展開全面評價,從而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更能夠增進學生的上進心[4]。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要注重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對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理念進行有效革新,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運用多元教育法,對小學生展開專業(yè)性的心理輔導。比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癥結所在,并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展開專業(yè)化分析,運用科學有效的策略,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展開專業(yè)性輔導。小學班主任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對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綜合運用情感啟發(fā)教育法、實踐活動教育法、合作互動教育法等多種教育策略,實現(xiàn)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質化改革。另外,小學班主任還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設備,針對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集中出現(xiàn)問題的教育內容展開專題性輔導,比如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設備觀看教育專題影片,組織學生就心理健康問題展開互動討論,從而提高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5]。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大量需要改進之處,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立足教育實踐,不斷加強教育反思,促進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小學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而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又是小學生所有素質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小學生才能夠擁有美好的未來,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做到以人為本,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階段性的發(fā)展特征,在日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從而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1]李燕燕,李奕華.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3):144-145.
[2]任麗.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5):23-23.
[3]謝全紅.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下),2015(4):152-152.
[4]王征.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漫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教師,2016(9):16-16.
[5]石穎.讓孩子成長的心靈充滿希冀——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速讀(上旬),2015(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