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虹橋第三小學校(226000) 丁 敏
談談如何讓低年級語文課堂“活”起來
江蘇南通市虹橋第三小學校(226000) 丁 敏
低年級語文課堂應營造生動活潑的氛圍。教師要因材施教,化枯燥為神奇,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課堂中動起來。教師可通過編兒歌、做游戲、角色扮演、開展競賽等方式,激活語文課堂。
低年級 語文課堂 活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貪玩、好動。教師應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想方設法地創(chuàng)造新穎、愉悅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用眼、用耳、動嘴、動手、動腦,讓學生在編兒歌、做游戲、表演和競賽中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使語文課堂“活”起來,達到教學雙贏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枯燥乏味的知識點往往缺乏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嘗試自己編兒歌、編字謎、編故事來記住知識點。
教學拼音時,為了讓學生牢記拼音字母的音和形,我引導學生給拼音字母編兒歌,如:“小螞蟻,穿新衣,牙齒對齊i i i。”
教學生字時,我引導學生根據(jù)生字的部件編字謎,讓生字變得生動形象。如教學“照”字,引導學生編字謎:“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砍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p>
還可以通過編故事記住生字,如識記“休”字,可以編故事:“一個人累了,靠在一棵樹旁邊休息一下?!?/p>
通過編兒歌、編字謎、編故事的方法,學生學得興味盎然,整個語文課堂都“活”了起來。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游戲寓教于樂,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多樣化的游戲使學生在專注于游戲活動的同時,不經意間把一個個語文知識深深印在腦海里。
在《拼音總復習》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喜羊羊去拼音王國游玩”的情境,由一個個游戲組成整堂課的教學框架,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中,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游戲一:采蘑菇。喜羊羊帶著學生來到了一片綠草地,猜出蘑菇后面藏著的字母就可以幫助小兔子采到蘑菇。學生紛紛舉手,迫不及待地想幫助小兔子采蘑菇。
游戲二:放煙花。在復習韻母的時候我讓學生參加韻母家族的煙火晚會,讀出煙火上的音節(jié)并找出音節(jié)中的韻母,這樣就可以點燃煙火。學生答對了,“砰”的一聲,美麗的煙花綻放出來,學生別提多興奮了。
游戲三:摘蘋果。可愛的喜羊羊帶著學生去城堡中的蘋果園里摘大蘋果吃。學生摘到一個蘋果就先讀出來,然后將蘋果分類放入兩拼音節(jié)、三拼音節(jié)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籃子里。
游戲四:給七色花治病。我出示一朵七色花,她的花瓣上的音節(jié)生病了,所以顯得無精打采的,請學生給她治病。在治病的過程中,我隨機給學生復習了標調歌和拼音規(guī)則。
學生在游戲中品嘗到了愉悅和成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教師在備課時應挖掘教材中適合表演的因素,滿足學生表演的欲望。
在教學《春筍》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一句話:“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句話中的“沖破”和“掀翻”這兩個動作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對學生說:“這支筆就是春筍娃娃,這張紙代表泥土,誰來演一演小春筍是如何沖破泥土的?”學生躍躍欲試,我拿著這張紙演泥土,一個學生來到前面,用鉛筆尖的一頭慢慢往上頂,戳破了紙,一半露在外面。這樣,“沖破”的意思就理解了。我又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如何演掀翻石塊呢?”有的學生拿手指當春筍,書本當石塊,掀翻書本;有的學生用筆當春筍,文具盒當石塊,掀翻了文具盒。學生的表演很有創(chuàng)意,教學的難點一下子就突破了。
通過表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顯出了忘我的投入和專注。
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低年級的學生好表現(xiàn)自己,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好勝心的激發(f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使學生因為好勝心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乏味。
教學生字詞時,可以進行識字記憶比賽,教師一次出示10個詞語,讓學生記憶3分鐘,然后把詞語拿開,比一比誰記的詞語最多;可以開展造句比賽,讓一個組派一名學生抽詞語,然后用抽到的詞語造句,比一比哪一組造的句子多;還可以開展背誦課文和書寫姿勢等各種比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盡可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