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224001)劉粉紅
?
閱讀教學操作技法探尋
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224001)劉粉紅
[摘要]閱讀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要擺正自身位置,對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進行簡約化設計,整合優(yōu)化教學資源,從不同視角考量實施閱讀教學策略,形成嶄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簡約教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追尋簡單與高效的和諧共生,這需要從轉變教學觀念開始。傳統(tǒng)教學中的“滿堂灌”和現(xiàn)代教學中的“滿堂問”,都是背離教學規(guī)律的行為,體現(xiàn)的依然是教師對課堂的主宰地位。這樣,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就無從談起。教師要想實現(xiàn)身份轉型,由課堂主導者轉變?yōu)檎n堂引導者和服務者,就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簡化處理,對教法進行篩選簡化。
新課程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因此,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勢在必行。由于傳統(tǒng)教學意識根深蒂固的影響難以根除,因此教師很難適應新的角色身份,常常會喧賓奪主地主宰課堂,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jīng)_擊。陶行知說過:“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做?!边@其實是要求教師要樹立簡練的教學觀,在實施課堂教學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起來,利用組織、引導、指導、促進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動態(tài)中形成學習認知,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重要促進作用。
學習《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片段,渲染肅穆的課堂氣氛,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再指名朗讀,并指出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接著,教師講解朗讀的技巧與方法,并進行示范朗讀,學生仿讀,教師再做評價。最后師生合作朗讀,教師讀一段,學生讀一段,并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朗讀結束后,教師給出思考問題:鄧小平爺爺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哪些貢獻?如何看待鄧爺爺將骨灰撒進大海這件事?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教師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知了文本內(nèi)涵;教師與學生合作朗讀,讓學生有對比借鑒的機會,學生學習有榜樣,思想情感的滲透自然會深刻高效。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感知、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如何利用教材文本的學習資源,是現(xiàn)代語文閱讀課堂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教材是閱讀的重要載體,但教材只是閱讀訓練的一種課例,而不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全部內(nèi)容。每一篇課文都有許多知識需要探索,教師不可能將每一篇文本的全部知識點和閱讀訓練點都提取出來,這就需要對文本資源進行整合、優(yōu)化處理了。教師對文本學習內(nèi)容進行適當篩選,明確了學習方向,學生自然會在閱讀過程中形成閱讀技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學習《莫高窟》時,教師先播放莫高窟的相關圖片,讓學生感知其神秘、輝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生自主閱讀文本之后,教師提出思考問題:這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圍繞哪一句寫的?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些彩塑的?課文是如何描繪臥佛的?這些描繪語言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自發(fā)式討論,教師巡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的個體問題。學習成果展示時,教師先讓學困生選擇回答較容易的問題,然后讓學優(yōu)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這樣,學習任務就圓滿完成了。教師沒有做過多講解,只是選擇了重點段落,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這其實就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優(yōu)化處理,能給學生帶來最真切的學習感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閱讀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多元性,教師在具體操作時,需要根據(jù)教學實際篩選教法,進行針對性地應用。新課改之后,教師教法意識大為提升,設計教學情境、設計思考問題、多媒體展示教學素材、廣泛開展合作學習……這些都能夠給課堂教學帶來促進作用。而簡約教法,不僅要簡化對教法的選擇,還要簡化操作過程,實現(xiàn)文本和生本思維的有效對接。
在學習《黃山奇松》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總結黃山松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然后給出一組畫面并做提示:“同學們可能到過很多名川大山,對這些地方也一定記憶猶新。這是泰山,以雄偉著稱;這是華山,以險峻聞名;這是峨眉山,以秀麗動人。大家不妨借鑒《黃山奇松》的描寫方法,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點進行仿寫?!睂W生聽到要寫自己去過的名山大川,頓時熱情十足地開始了仿寫。教師并沒有對文本進行逐段、逐句地剖析,也沒有對文本寫法進行細致介紹,只是讓學生借鑒文本的寫法進行仿寫,學生便熱情投入其中。學生仿寫的主動性強,其訓練效果自然不會差。教師的教法簡約得不能再簡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卻被調(diào)動起來,這才是我們最需要追求的教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師生、生生互動,端正教學認識,在充分進行學情調(diào)研的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信息,簡化處理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法實施過程,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責編劉宇帆)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