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華
(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xiāng)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及策略
姜秀華
(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xiāng)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0)
音樂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對學生的思想、情操、個人素質的培育,有著其他課程代替不了的作用。比起任何一種普通藝術,音樂在國內已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因而音樂教育對國內而言其作用十分重大,必須由中小學期間開始學起,不然無法對其要領做到完全及穩(wěn)固的掌握。所以,面對音樂入門級的中小學教育及學習,來說便顯得意義非凡,本文以中小學音樂為例,探討了其如何健康的發(fā)展。
中小學音樂 問題 對策
1. 實際推動中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部分教師雖然對新課改的主旨思想非常贊同,但苦于其自身知識更新儲備不足,跨學科整合和應用新教學模式的經驗欠缺,社會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稍顯滯后以及對于理念的理解深度有限,導致課改取得的效果不佳。迫于課時緊張,課堂討論時紀律面貌難以有效控制等原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1]
2. 評價研究滯后、師生對如何學的擔憂
在實施新課改以后,很多學校以學分制的方式來評判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但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性較強,評價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多還比較復雜,而且教師的教學內容與課時經常發(fā)生沖突,想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及時評價難度較大。筆者認為,教師們很有必要給學生派發(fā)成長記錄袋,要求學生自己對每一堂課的表現打分以生成表現性評價。隨后,教師應定期收取記錄袋,并以此為參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活動性評價。所謂課堂的表現性評價,指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際任務表現知識和技能成就的評價。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不僅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便捷地得到教學效果反饋。[2]
3. 學生成長方面
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中,學校對于教學結果還是比較重視的,如此可能會忽視音樂教育教學真正的意義,從而產生教學“固化”現象。新課改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特別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不要忽視教學過程以及笑聲學習體驗。
4. 教師培訓方面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很多強制性要求下,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則采取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如此,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了一個形式,而忽略了培訓的真正目的,忽視對教師能力的重視、基本教育理念的培訓指導以及基本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此外,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工作中充斥了大量無意義、無效的教學活動,反而不能對學生的學習及其身心帶去幫助,也不能給予關注與重視的話,教學工作難以有真正的起色。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中心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開啟自主學習的快車道。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得到激發(fā),不需要老師太多的約束,學生就可以認真、自覺地學習了。興趣是動力,在我們學習生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我們達到目標的有力保障。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能挑選些同生活相關的知識,不僅能打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且能將有關學習方面的內容于適當的時間點上反映出,盡量做到寓教于樂,進而使所有學生處于和諧輕松的交流環(huán)境里,不斷地同教師及同學互動,再者,促使學生對于學習產生出的濃厚興趣,可運用先進的教學辦法來激勵。目前隨著快速進展的計算機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此技術完全地運用進去,由此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及變革,且增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力度。
2. 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首先,教師自身的道德水平高低由其言行舉止就能體現,而教師作為學生模仿與學習的對象,若其思想道德水平足夠高,那么自然可以得到學生的信服和追隨,更愿意去信任教師,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反之,如果教師自身的道德水準不夠,無法在學生中形成威信力,那么學生也不可能聽從其的指導。其次,教師的教學結果是與其教學水平緊密相關的,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講解和教學方法的實施,都是其教學實踐的一部分,必然影響其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我們提倡的“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個體的情況不同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必然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結果。每個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每個人表現的具體情況是不相同的,而教學教學水平的不同將會導致學生在取得學習成果上各有差異。學生在學習動機上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為了取得高分,有的是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而在學習方法上,一部分學生死記硬背,一部分則養(yǎng)成了自己獨有的方法,這些各式各樣的學生構成了一個班集體,教師只有去了解和分析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才可以在語文課教學中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從而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有效解決方法。
3. 開展校內外活動,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
在一些中心小學音樂教育中,主要的上課方式是班級授課模式,但是作為一門藝術課,音樂課對學生的要求是活潑好動,而不是老師進行死板的教學,因此在音樂課教學方面應該開創(chuàng)多種教學模式,可以多組織一些音樂競賽活動,不僅可以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的其他能力得到綜合性的提高,促進學生智力的快速發(fā)展,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合作精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也獲得了團隊意識感,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生活。
隨著人們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不斷提高,音樂越來越成為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眾多學生對藝術知識有了強烈的渴望。而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音樂及舞蹈類的活動開展起來也是最有號召力的。針對當前中心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來說,音樂教育的開展就更加有它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
[1]羅杰.丹巴縣中心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嚴永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學校音樂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