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劉浩小學(226155) 宋麗君
農村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我見
江蘇海門市劉浩小學(226155) 宋麗君
數學綜合實踐課以數學知識為依據,把數學的學習與其他學科以及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農村的教學條件相對來說較為落后,在促進數學生活化這一方面,教師更要注重數學綜合實踐課的運用。
農村小學綜合實踐課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皆數學。既然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也應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在我看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利用數學綜合實踐課來促進數學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在學習與應用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的時候,興趣必定是基礎。興趣是學生學習運用知識的最好的老師,它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綜合實踐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例如,教學“認識圖形”中的“有趣的拼塔”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圖形,我把班上的學生每5個人分為一個小組,為每組的學生事先準備好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拼塔模型,如小汽車、輪船、房屋等,盡量保證每個小組的拼塔模型都不一樣。學生一看到這些拼塔是自己玩過的玩具立刻就產生了興致,從而積極主動地和小組內的學生一起動手探索。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我適時提問:“你們知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什么圖形?你們在家里有沒有見過類似的圖形呢?”如此,學生一邊玩游戲一邊認識圖形,同時還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找到這些圖形的影子,有效地把圖形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聯系起來,學習數學的熱情大大提高。
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所以教師對他們的引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為學生設計數學綜合實踐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能力。
例如,教學“多邊形面積”時,有道題目要求求出校園綠地的面積。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堂課外綜合實踐課。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要求這塊多邊形草坪的面積,首先要測量出草坪的什么呢?在操作中要使用什么工具?”這樣引導,能讓學生接下來的操作具有條理性和目的性。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比較自己的計算方法,看看是否存在不同以及不同點在哪里。因為在求解多邊形面積的過程中,圖形的分割方式不一樣,算法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最后的引導可以促進學生思考,使之進一步掌握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數學實踐課中,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其中,自己去探討數學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時候,要充分去鼓勵學生自己去完成任務,探索其中的道理。農村小學生的膽子小,見識不夠豐富,教師就更應當著重培養(yǎng)他們學習和參與數學活動的自主性。
例如,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先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到講臺上和大家講述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具有這類特征的事物或圖形,有可能的話讓他們自己在黑板上畫下來。最后請他們總結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特點,教師這時候扮演學生的角色,學生成為主導者。這樣一來,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完全地參與到課堂中,極大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教師在為農村小學生設計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時候,目的是讓數學生活化,那么所開展的數學綜合實踐課必須與實際相接軌,使兩者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教學“元,角,分”時,教師可以事先和學校的小賣部商量好,讓班里的學生到小賣部買指定的東西,看學生能不能準確買回東西。這里的準確是指教師故意給少錢,看學生能不能察覺,以及店鋪老板故意找錯錢學生能不能發(fā)現。這樣的數學綜合實踐課十分具有現實意義,能實質性地指導學生認識元、角、分。課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平時主動幫大人買些小東西,使綜合實踐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綜合實踐課通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等方面來促進數學生活化。有句話說:“數學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边@就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做到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對于教學質量相對落后的農村小學來說,數學綜合實踐課的開展更應受到教師的重視,使之充分服務于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發(fā)展。
(責編吳美玲)
G623.5
A
1007-9068(2016)2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