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
?
返璞歸真教語文
◎李兵
當下語文教學最根本最迫切的問題不是改革,而是整理傳統(tǒng)、守住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當下語文教師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務不是爭執(zhí),而是躬身實踐,執(zhí)守傳統(tǒng),實踐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就要老老實實的教學生把字認得,把字寫好;語文教學要強調(diào)積累,重視語感的積淀與培養(yǎng);語文教學要強調(diào)寫作,作文教學的弱化是時下語文教學的最大損失。
我們的語文教學從刀耕火種的時代一路穩(wěn)健走來,何以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如此頹唐,難道幾千年的文化積淀竟接受不了小小改革浪潮的洗禮?語文教學是關(guān)乎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zhì)的基礎(chǔ)和根本,國民“國學根基”日益淺薄的現(xiàn)實促人思考,促人警醒。但這種思考應是理性的,這種警醒應是冷靜的,我們要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進行理性的審視,而這應建立在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虔誠仰視的基礎(chǔ)上,畢竟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曾創(chuàng)造了璀璨無比的文化。當下語文教學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跟風追潮,在改革的旗號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diào)識字、寫字教學。語文教學就要老老實實地教學生把字認得,把字寫好。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老師和學生對生字新詞的關(guān)注似乎成了課堂教學不合時宜的敗筆,默字、聽寫已不再是語文課堂的常態(tài),咬文嚼字已演變成了一個迂腐窮酸徹頭徹尾的褒義詞,甚至有人天方夜譚地提出隨著電腦的普及可以淡化對識字、寫字的要求。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第一關(guān),跳過這一關(guān),其他的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時下寫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似乎已有謝幕退臺的跡象,特別是在世界藝壇上一枝獨秀的毛筆字教學更幾盡荒蕪,圓珠筆、簽字筆因其方便、廉價而一統(tǒng)天下,就連鋼筆也一夜之間成了相互饋贈的擺設(shè)品。殊不知,中國書法是地地道道的“國粹”,一代代書家,為此磨穿了多少硯山,筑起了多少筆冢,耗費了多少心血。一個連自己的簽名也寫得歪歪扭扭的中國人活得是多么尷尬。難道技術(shù)文明的推進一定要以精神文明的頹廢為代價嗎?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diào)積累,重視語感的積淀與培養(yǎng)。先人諄諄告戒我們,“《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李白“五歲誦六甲,六歲觀百家”,蘇軾背《漢書》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茅盾一字不差,熟背《紅樓夢》。先人的成功啟示我們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語言的積累,語感的訓練。可時下的語文教學,剛剛趕走了滿堂灌注的幽魂,滿堂練又幽靈般的沖斥課堂,討伐滿堂練的戰(zhàn)役還沒有結(jié)束,滿堂亂的花哨又已經(jīng)登堂入室并儼然成了正宮。東施效顰,盲求形似,急功近利,滿足于貌合神離,形式包裝,貼上課改的標簽招搖過市,這有百害而無一利。以自主、合作為名,令人作嘔的作秀,廉價笨拙的互動,形式主義的泛濫,有辱斯文的矯情實在是語文老師為人師表的悲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diào)寫作,古人甚至把為文作為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在那個一文定終身的時代里,無數(shù)讀書人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旁搜遠紹,只為了一筆錦繡文章。就是在那樣的年代里,才造就了令我們永遠感到驕傲的詩人、散文家、戲曲家、小說家。但時下的語文教學,作文教學只是點綴,課表上每周兩節(jié)的作文課讓老師和學生倍感傷神,令人厭倦的訓練形式,脫離實際的訓練要求,糊里糊涂的訓練梯度使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厭倦了有趣的寫作世界,他們“為賦新詞強說愁”,為寫作而傷神。每學期八篇大作文的訓練量更是讓學生無力招架,古代有“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說法,就連鄉(xiāng)下跑江湖的都懂得“光說不練假把戲”,作文教學的弱化是時下語文教學的最大損失。
語文教學改革本應平靜的進行,可時下似乎人人都是語文教學的行家,只要識幾個字,似乎都可以對語文教學指手畫腳,人人都爭著做指揮家,于是一曲氣勢磅礴的大合唱變成了和尚做道場的大家唱,語文課堂在眾聲合唱中已經(jīng)走調(diào)。語文教學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我們要跳出語文看語文的圈子,特別是語文界的同行們不要鉆死胡同,蒙著眼睛在語文教學圈子內(nèi)瞎撞一氣,撞疼了還要胡嚼亂罵一通,那是自欺欺人。語文教學,要改革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拯救語文教學當從拯救語文教學傳統(tǒng)做起,語文教學要耐得住寂寞,語文應竭力追求“本真”與“素樸”,從外國泊來的“性”和“論”不管用,妄想用幾年、幾十年的吵鬧去撼動幾千年的積淀,那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保持是一種定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潮漲潮落處又有幾人能巋然不動、不隨波逐流的,保持有時候比創(chuàng)造更能煽動勇者的痛苦。語文就是語文,語文課就是語文課,為了語文,為了未來,為了蘊涵其中的那份民族氣質(zhì)永不消失,懇請所有的語文老師能固執(zhí)地保持住這一點。
(李兵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qū)倉集中學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