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峰
(安徽省懷遠縣小街學校)
也談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導入法
甘峰
(安徽省懷遠縣小街學校)
導入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一節(jié)課的成敗,好的導入,是數學教師智慧的結晶,更是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展示。以懸念導入、游戲導入、故事導入、實驗導入等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憤”“悱”狀態(tài),從而使整個課堂有效、高效。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懸念導入法
數學注重邏輯思維,學習數學讓人勞心費神,因此許多中學生往往談數學色變。如何才能讓中學生喜歡數學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要知道,導入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真正開端,也是誘發(fā)學生探究數學奧秘的引爆器。它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課堂導入法有多種,筆者結合自己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幾種常見的有效導入法。
懸念法本來是作者在戲劇、電影或者其他文藝作品中埋下的一種伏筆,俗稱“關子”,目的是吸引讀者或觀眾的注意力,使其不自覺地進入作者設計的“伏擊圈”。借用到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逼迫學生想打破砂鍋“求”到底,不“求”究竟不罷休,這種“憤”和“悱”的心態(tài),正是懸念導入法產生的積極效應。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如何證明?學生會窮追不舍,設法用割補法、添加輔助線法等一探究竟。
懸念導入法需要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與分析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準備。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要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太懸,令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些都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
課堂的開端,學生多處于興奮或者倦怠狀態(tài),有時人雖進入課堂,但是心卻在課間的嬉鬧上。此時如果把游戲引入課堂,可給學生一個強烈的刺激,促使他們的興奮點轉移,引領他們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一次上課鈴響了,筆者進入教室觀察:有些學生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有些學生還未做好充分準備,對此筆者導入:同學們注意,現在玩猜數游戲,好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于是我接著說,現在請大家在心里各揣摩出一個數,然后按以下步驟運算:把這個數加上6,再把所得到的數乘以-4,再加上14,再除以4,再加上你想好的那個數,得出的數是幾?不要告訴我,因為我已經知道了,這個數是-10。學生面帶疑團,驚喜不已。有性急的學生不由地問:“老師,你怎么知道的?有什么訣竅嗎?”我反問學生,想知道游戲的訣竅?那我們就來學習“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它會告訴我們的。
這一導入,把學生從散漫的課間活動中吸引過來,扣住了學生的心弦,煥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并使學生的思維及時跟上數學課的節(jié)拍,為完成新課的內容奠定了基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不想學習數學的學生大有人在,不愛聽故事的學生卻微乎其微,因為精彩的故事往往擁有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這些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扣人心弦,引人深思,是每一位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這樣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引發(fā)學生的感情共鳴。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筆者用這樣一個故事導入:
人與驢47,100條腿去趕集,多少人?多少驢?這個問題,用算術式解決未嘗不可,但比較麻煩;若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決,易如反掌,大家試試吧!
這個故事既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又滲透了“二元一次方程應用”的思想,為新課講授做好了鋪墊,也為學生運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范例。
未來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重視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指導,重視學生協(xié)調、合作、動手操作能力的引領。通過適宜的導入,讓學生在“做中學”的氛圍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愉悅,是現代中學數學課堂的追求。比如,筆者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時,把天平帶進課堂,耐不住性子的學生問道:老師,你把天平帶來搞什么實驗?我說:別急,很快你就會知道。這時,我讓數學課代表走上講臺動手操作,其他學生注意觀察、記錄,然后讓數學課代表移動游碼、添加螺母,其他同學計算螺母質量,并進一步觀察天平的不平衡與增減螺母的關系,從而體驗到不等式組的內涵。這種導入法,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不等式組的概念變得形象而具體。
導入是中學數學教學的序幕,是課堂教學的起點。起點美不美,意味著導入方法美不美。風趣、幽默的導入能增加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愉悅感、緊張感、收獲感,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激情,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數學學科的探究之中。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