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山東省煙臺市萊陽文峰學校)
淺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溝通技巧
祝青
(山東省煙臺市萊陽文峰學校)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維系關系的最重要的橋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溝通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育教學中的關鍵力量,更是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但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初中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溝通中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措施進行解決,以便讓班主任可以發(fā)揮作用?;诖?,主要對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溝通技巧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初中;班主任;工作;溝通技巧
初中是小學到高中的過渡時期,由于初中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在看待問題上還有不足。而班主任是維系學生與教師感情的橋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不僅要在學習上對學生進行督促,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觀和學習觀。
1.溝通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
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既可以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還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這樣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及時地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溝通有利于班主任教學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對于班集體建設來說,溝通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也可以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初中教學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學生遲到早退的現(xiàn)象,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呵斥、怒罵學生,只會讓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如果班主任與學生進行友好的溝通,詢問學生遲到的原因,再采取合適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不僅可以改善遲到早退的現(xiàn)象,還可以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家庭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場所,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班主任更應該實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對彼此的教育工作進行交流和總結,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從而促使教育可以更好地發(fā)展下去。比如,家長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在道德品質欠佳,班主任應該與家長溝通,轉變家長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念,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從而引起家長的重視,以此來為我國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1.與學生的溝通技巧
(1)平等原則和激勵原則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教師的威嚴,完全忘記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憑借威嚴,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當遇到學習或者生活問題時,學生也不會跟班主任講,也不會正面回答教師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學會遵循平等原則以及激勵原則,不能一味地訓斥學生,打罵學生,而應該及時對學生的過錯進行分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知道錯誤的根源,還可以避免學生犯二次錯誤,更可以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2)學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由于初中生還處于一個心智未成熟且自尊心強的階段,所以,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切莫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同時,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試圖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了解學生的訴求和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對他的尊重,然后再進行批評教育,從而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應學會或者采用多種溝通技巧
班主任作為班集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班級是否管理得當完全取決于班主任的溝通技巧以及管理水平。所以,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善于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溝通技巧,不管是語言性的溝通技巧還是非語言性的溝通技巧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進行選擇。比如,當學生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時,教師可以在卷子上寫一些激勵學生的話語,如:老師相信你,下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下次要仔細看題,切莫馬虎等。再如:學生之間發(fā)生打架斗毆事件,班主任千萬不能憑直覺或是學生成績的好壞來指責學生,而應該仔細了解情況,再采取相應的措施。
3.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把尊重家長作為首要原則,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特別是當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應該尊重家長的感受,征求或者采納家長的意見,要在家長心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從而把兩者的作用都發(fā)揮出來,以便于更好地教育學生。
綜上所述,溝通是一項艱巨的工程,也是一門藝術,是需要班主任不斷學習與積累的。為了可以更好地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班主任必須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溝通技巧,而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學會尊重家長,在家長心里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才可以拉近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進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發(fā)展下去。
夏穩(wěn).班主任溝通藝術探微[J].才智,2010(18).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