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蓮(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第三中學)
探析材料作文的教學策略
陳仙蓮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第三中學)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題的一種重要形式,開展好材料作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概括材料、分析問題、合理想象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從審讀材料,把握內容;展開聯(lián)想,提煉題旨;明確要求,確定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出新意等角度去探析材料作文的教學策略,講究方法,關注細節(jié),注重實效。
材料作文;教學策略;探析
材料作文是初中命題作文的一種重要形式。出題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學生依據(jù)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也就是說出題者已經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給了學生。在材料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解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寫作,揚長避短,以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材料作文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概括材料、分析問題、合理想象、邏輯推理、精確表達等能力,它既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合理平臺,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符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材料作文教學固然有諸多優(yōu)點,然而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訓練需要講究方法與策略,下面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材料作文教學的策略。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材料作文的兩個特點:一是開放性。體現(xiàn)在“四自”: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二是限制性。體現(xiàn)在“三不”:不得脫離材料、不得套作、不得抄襲。接下來是具體的方法指導:
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和研究所提供的材料是寫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關鍵的一步。只有掌握和理解了作文提供的材料,才可能有正確的表達。把握材料內容的主要方法:
紫藤蘿和牽牛花,沒有挺拔的軀干,卻憑借枯樹和籬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麗;籬笆和枯樹,本無美景可言,卻憑借牽?;ê妥咸偬},成就了一道道風景。其實,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閱讀完上面這則材料,怎樣做到恰當?shù)孛}立意呢?
首先要抓住材料中“其實,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句話,可以初步確立以下四種觀點:(1)雙贏的智慧。(2)善于合作。(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麗。(4)要正確面對困難。但經過分析可以確定第一、二個觀點是合題觀點,第三個是偏題觀點,第四個是跑題觀點。所以,學會抓關鍵詞句有利于準確恰當?shù)貙忣}立意。
2.層層剝筍法
什么人?——找出材料中的人和事物。什么事?——理出材料所述事件、人物經歷特點和社會意義等。對不對?——辨別是非對錯。為什么?分析原因,根據(jù)原因確立寫作題目或主題。
例如根據(jù)下列材料提煉觀點:位于長城腳下的某縣八臺子村村長,為了修建磚窯,用推土機推倒了古長城60余米。在審理此案時,這位具有小學文化的村長說:“我為集體脫貧致富,有什么錯?”
什么人?——某縣八臺子村村長。什么事?——為了修建磚窯,用推土機推倒了古長城60余米。對不對?——不對。為什么?——村長素質低,不保護文物;顧了小家,忘了國家。由此提出論點:要保護文物,不要“顧了小家,忘了國家”;提高民族素質,刻不容緩;普及教育,勢在必行等等。
3.追本溯源法
根據(jù)材料所提供的事物或現(xiàn)象的結果,探求原因,再以此原因作為寫作基礎。布封曾經說過:“為了寫得好,必須充分地掌握題材;必須對題材加以充分地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層次,把思想構成一個連貫體,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鏈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代表一個概念;并且,拿起了筆,還要使它遵循著這最初的鏈條,陸續(xù)前進,不使它離開線索,不使它忽輕忽重,筆的運行以它所應到的范圍為度,不許它有其他的動作?!边@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把握材料所提供的事物或現(xiàn)象的結果,來探求原因的重要性。老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材料,要仔細閱讀,全面理解,抓重點,為寫好作文創(chuàng)造條件。
根據(jù)描寫對象的特點,對照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事例展開聯(lián)想,從中提煉寫作的題旨或觀點。在把握材料的基礎上,應該對材料進行深加工,提煉出作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藝術品最重要的東西,是它應當有一個焦點才成,就是說,應當有這樣的一個點:所有的光集中在這一點上,或者從這一點射出去?!蓖袪査固┧f的焦點就是主題。需要注意的是,要從材料的整體利益出發(fā),找到合適的角度切入即可。
明確要求包括寫作的問題、內容、語言、擬題、字數(shù)等;確定題目,即根據(jù)材料中所提煉的題旨或啟示、觀點,確定寫作的題目。
寫記敘文,要以材料的題旨作為中心材料寫作,敘事要圍繞材料的題旨來敘述;寫議論文,可以就材料的題旨作為論點,尋找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論據(jù)來證明,行文時可按照“引”“議”“聯(lián)”“結”的結構論述。接下來用一則材料作為示例。
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正確的審題立意:
有一位年輕的農民,第一次種植水稻,為了讓他們長得茂盛,獲得糧食大豐收,他就拼命地施肥。開始,水稻長勢確實很好,但夏日的一次暴風雨后,這片長勢良好的水稻全部倒伏,最后,非但沒有能夠增加產量,還差點顆粒無收。
針對材料分析:
原因:為了獲得糧食的大豐收。經過:拼命施肥。結果:暴風雨后全部倒伏,差點顆粒無收。
剖析實質:
原因:為了獲得糧食的大豐收(為了成功、目標)。經過:拼命施肥(揠苗助長、主觀盲干、不循序漸進、無視規(guī)律)。結果:暴風雨后全部倒伏,差點顆粒無收(蠻干經不起考驗、事與愿違、失?。ㄋ咀兂蓽厥一ǘ洌惓4嗳?;水稻應該堅強)。
在全面理清材料的基礎上就能把握命題者的命題意圖,弄清這幾個基本問題,第一步的任務就完成了?!皺M看成嶺側成峰”,一個事物,一篇文章的內容和形式也表現(xiàn)為多個側面,也就是有多個分析問題的切入點。這則材料可選的立意角度有:蠻干經不起考驗;無視規(guī)律導致失敗等。為了鞏固這部分知識,布置了一道材料作文題進行提升演練。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土》附著在大地上,就是土壤。漂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塵埃。
要求:根據(jù)材料寓意,選好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除詩歌外)。
作文批改后反饋的情況是:有些學生整篇文章沒出現(xiàn)材料的影子;寫議論文的觀點把握不準確;論據(jù)不夠恰當或不充分;分析抓不住實質,東拉西扯,不著邊際,老在一個層面上繞圈子;文筆不順暢等問題。這次作文觀點想要準確切入,可以抓關鍵句,即詩句中“只能是塵?!边@句就可提煉出“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的觀點。有些學生擬的題目能做到觀點明確,例如“不做浮塵”“留住沉穩(wěn)”“要低姿態(tài)生活”“腳踏實地才會成為土壤”“一步一腳印”。有些學生觀點有些偏離題旨了,例如“學會積累”“堅持自己的信念”“在合適的地方金子才會發(fā)光”等,也有不少學生的觀點是完全不準確的。例如“挫折”“誠信”“靜心”等偏離材料的作文。對同樣一則材料,有的學生在認真審讀后能較準確地命中主題。有的學生卻啰里啰嗦,怎么也繞不到中心上去?;蛘咧苯由晔鲋行?,顯得蒼白無力。
總之,材料作文的教學有很多方法與途徑,需要我們去關注、研究、實踐。要提高中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和技巧,必須要求學生審讀材料,把握內容;展開聯(lián)想,提煉題旨;明確要求,確定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出新意。
[1]彭越婷,許采娟.初中給材料作文教學策略.科教導刊,2015.
[2]姚樹義.既要“審題”,也要“命題”:故事類材料作文審題教學設計.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5.
·編輯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