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廣川(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崧廈鎮(zhèn)三聯小學)
等一等,可能會收獲更多
丁廣川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崧廈鎮(zhèn)三聯小學)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耐心等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態(tài)度,許多時候,它可以有效改善師生關系,讓師生雙方處于平等交流的地位,更可以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索,進行相互評價,甚至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所以,要真誠地呼喊一句:老師,請你等一等,可能你會收獲更多。
等一等;收獲;更多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之驚,意外之喜,甚或意外之怒,這種種突如其來的意外在我們教師的眼中構成了一個個“另類”的障礙,恨不得馬上予以清理。然而,正是這一個個的“另類”學生、一樁樁的“另類”事件、一個個的“另類”問題,在不斷地拷問著我們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們的思想和方法經歷著不同尋常的發(fā)展歷程。本文僅以筆者親歷的一次課堂教學事件為例,真誠地呼喊出一句:老師,請你等一等,可能你會收獲更多。
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之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根據9伊10=15伊6寫出一個比例。反饋時,在眾多舉手者中我挑了一個平時不太主動要求發(fā)言的男生,他站了起來,用以往少見的自信語氣回答:6∶9=10∶15,我很欣慰,表揚了他,但又習慣性地問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殊不料,正是我這漫不經心的一問,問出了一個至今仍令我回味無窮的故事。他不十分流利卻很堅定地說:“很簡單的,只要把四個數從小到大排列,再加上等號和比號就行了?!鄙宰魍nD后他又特得意地加了一句:“腦筋也不用動。”可能是這一句刺激了我,我便馬上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剛一表揚就翹尾巴了,怎么能不動腦筋呢?你剛才不過是湊巧罷了!”可能是我的語氣有點嚴厲,他馬上低下了頭,整個人又恢復了以前的那種樣子,剛才自信的神態(tài)蕩然無存,依稀看到他嘴里似乎嘟噥著什么,但我沒有再理會他,也不想再等他作進一步的解釋,就迫不及待地“引導”學生去“探索”我所期望的方法……
實際上,在我的潛意識中,還是對他的這種方法有相當的認同感,只不過在課堂上,一方面,在思路上局限于課前的預設,并受到時間的左右,本能地將這種方法予以排斥;另一方面,正如前所述,可能真的受了他那句“腦筋也不用動”的刺激。課后,我仔細地思考了他的這種做法,覺得這樣做完全正確,而且十分合乎邏輯:因為將四個能組成積的等式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并組成比例,兩個外項就是最小數和最大數,兩個內項就是兩個中間數,而最小數與最大數的乘積肯定等于兩個中間數的乘積。于是,后來,我真誠地向他道了歉,并在全班學生面前又大大地表揚了他,而他臉上重新泛起的笑容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燦爛。然而,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想到,如果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許多時候,等一等學生,可能會等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很好地詮釋了課堂教學中所應有的師生關系內涵。在上述案例中,我仍然在努力維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案為中心的舊課堂教學格局,骨子里仍十分留戀教師唯上的所謂師道尊嚴,為了完成課前的預設而教學,說白了,可能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很少顧及學生的真實需要和感受。當出現超出課前預計中的“另類”之后,不多加思索地予以清理,以便使整堂課能按照原先所設計的軌道運行。從自己親歷的這件事中,我后怕地看到,一邊倒的師生關系是多么的危險,它有可能一次次地掐滅創(chuàng)新的火花,一次次地挫傷學生可貴的自尊和自信,最后,千姿百態(tài)的個性均泯滅于清一色的“制造”運動當中,盡管我在事后進行了補救,但我也知道,兩者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能真誠地傾聽和思考學生的發(fā)言,等待學生的觀點,等待學生的真情流露,這對于我們的課堂來講,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講,對于我們的教師來講,乃至于對于我們整個的教學教育來講,是何等的重要呀!
課堂上教師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所有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全體學生。只有當教師真正放下架子、擺正位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的時候,才能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梁。學生在寬松和諧氛圍下,會更多的是有意注意,集中精力,積極思維。而老師同樣會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上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積極作用,思維會更敏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靈感,促進那些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被輕易化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給予及時而肯定的評價,要相信學生的主動探索,尊重他們的發(fā)現,盡管有時可能是錯誤的發(fā)現,這也正是學習和教學的樂趣,而不應視為可笑的紕漏。
所以,在學生有話要說時,老師,請耐心等待。
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苯虒W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上述案例中,雖然那位學生的方法不能把所有的比例式都列出來,但反映出他準確的數感和認識,是一次極具價值的直覺思維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啟發(fā)、點撥、設疑、解惑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又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可以等待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去尋找和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有的學生用一對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也有學生只用一個三角形通過割補方法,也能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形。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實驗,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三角形的高,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己通過一步步地探索,邊操作,邊觀察,比較、討論、總結,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舊引新,發(fā)現規(guī)律,獲取新知識。老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機會,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參與,不僅智力因素參與,非智力因素也參與,不僅思維參與,其他感官也參與。由此培養(yǎng)了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爭論的精神,激發(fā)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欲望。那么,學生這種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不正是我們教育者夢寐以求的嗎?
所以,在學生能自主探索的時候,老師,請耐心等待!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形式有很多,但較多的是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作出的評價,教師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梢?,合作交流和相互評價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上述教學片段中當學生出現另類解法以后,如果教師不那么專制,而是給全體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求證,在學生求證、思索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那么,極具可能性的效果就是,學生在相互評價中既培養(yǎng)了能力,又學習到了解決問題的新型方法,打開了思路,更重要的是,那位學生可能通過這次學習,找到了自信,激發(fā)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由此改變許多許多。
從這一事例中,我也想到,平時我們單一排列的評價方式是否能調動起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一般的評價,是全班所有學生成一路縱隊排列,從高到低,一目了然,雖然我們不允許以分數排定名次,但那也不過是自欺欺人,同學之間還會有多少秘密。這樣的評價方式對學困生來說,挫折感是巨大的。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評價上等一等我們的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不良的學生,盡可能地給他們一個真實的鼓勵。在評價學困生的時候,不要像對待優(yōu)等生甚至中等生一樣去要求他們,對他們可以適當進行優(yōu)待,譬如說,當他們能獨立完成小測驗中的基礎部分時,可將評分偏向基礎,讓他們得到一個適當的高分,使之覺得自己也有奔頭,從而達到激發(fā)學困生的目的。又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趣味競賽的過程中,也可打破少數尖子學生長期壟斷得獎的情況,想辦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包括學困生,也有獲獎的機會。一種辦法可以將評分分為A、B、C三個級別進行,各個級別均有一、二、三等獎,盡管在這些獎中,同是一等獎,水平差異很大。但對學困生來說,由于歷來與獲獎無緣,因此對得獎非常珍惜,備受鼓勵,使他們的學習增添了新的推動力。
所以,在給學生評價或學生能夠相互評價的時候,老師,請耐心等待!
很多的數學教學,學生更多的是在模仿解題,注重解題技能、解題技巧的訓練,他們很少有選擇的權利,很少有思考想象的機會,更缺少主動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間與空間,教師總想將自以為最為簡捷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卻忽略學生個體的差異。然而,教育最重要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而是尊重學生,解放學生,還給學生一個兒童的生活、兒童的世界。作為一個自立的人,學生的成長需要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我們面對的是能力、經驗不盡相同的學生,提出統(tǒng)一的要求,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而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恰恰要求學生掌握一種教師心目中的最佳方法,即將積的等式一邊的兩個數看作比例的內項或外項,如此既簡單又全面,學生也很容易模仿和掌握,快速方便,何樂而不為,卻因此忽視了學習更看重的是:通過過程而獲得,而非通過灌輸而獲得。課堂教學效率的優(yōu)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并且做到“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教師不演示;學生能自己思考的,教師不暗示;學生能自己評價的,教師不表示”。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又如,在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沒有直接向學生講解計算的方法,而是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解法,改變了以往只滿足于講清算法,學生只能模仿例題的算法進行正確計算的做法。在出示例題“9+4=?”后,我問學生:“這道題你怎樣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教室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許多同學紛紛舉起了手。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數數的方法,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湊十的方法。在學生說出第一種算法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點評;接著在學生說出多種算法后,教師將評價選擇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交流后,發(fā)現“湊十法”最為簡便,自然放棄了自己原先的想法,采納了更好的計算方法。正是由于教師的敢于放手,給學生留出了較多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思維活躍,獲得的不僅是會做幾道口算題,更多的是學會了計算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呼吁,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不要總是用我們教師的思考方式去要求學生?!白臃囚~,焉知魚之樂?”
所以,在學生可以進行選擇的時候,老師,請耐心等待!
楊春云.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的研究[J].才智,2015(1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