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平
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nèi)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chǎn)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上課的前奏,是“序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俗話說:“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精心設計的導入,或鼓動情緒,或引起注意,或滲透主題,能扣住學生心弦,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新課導入方法很多,除常見的直接導入、歌曲導入、游戲導入外,以下幾種也是大家經(jīng)常用到的。
俗話說:“溫故能知新。”有的課知識銜接緊密,教師可采用復習舊知、導入新知的方法。如:《新標準英語》四(下)Module 9 Unit 1 Did he live in New York?本課是學會用一般疑問句詢問過去的行為。因在第七、八模塊中學生已學會用一般過去式談論過去的行為,所以本模塊內(nèi)容與第七、八模塊聯(lián)系緊密。我采用復習舊知的方式導入本課,詢問學生:“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學生描述自己昨天做的事情,接著我又詢問一位女學生:“Did you play football?”這樣很輕松地導入新授。
語言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學生能在相對完整的、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接觸、理解和學習語言,那么他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形式。如果教師能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接觸、學習語言,本節(jié)課的導入就會水到渠成。如:《新標準英語》四(上)Module 9 Unit 1 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本課是用be going to...結構制訂計劃。我采用情景教學法,高興地告訴學生一個好消息:“We’re going to have a Sports 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在教學中設計這樣一個虛擬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問題式導入就是教師根據(jù)小學生認識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實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結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巧設問題,懸疑導入,能使新課很快切題。當然,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依據(jù)以舊帶新、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原則。如:《新標準英語》五(下)Module 10 Unit 1 Where are you?本課是用be going to...結構制訂并講述、談論計劃和旅行經(jīng)歷。
上課開始,我就和學生談論大明的旅行計劃:Where is Daming going?What is Daming going to take?Who is going to go with him?When is Daming going to the airport?通過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習課文。然后通過問題提問,由大明的旅行計劃過渡到自己的旅行計劃。
學生對故事情有獨鐘。在上課之前,教師精心而巧妙地設計一個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教學氛圍。故事作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可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新標準英語》六(下)Module 7 Unit 2 She couldn’t see or hear本課是通過介紹海倫·凱勒的生平,讓學生學會介紹人物的生平事跡。上課前我從網(wǎng)上找了一段有關凱勒學習“水”的一個小故事的動畫視頻。一上課由學生喜愛的動畫故事入手,一下就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敬佩故事中的凱勒,急于了解凱勒更多的事情。接下來新課的學習,可謂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