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桂花小學)
做有品位的小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化品位培養(yǎng)的探討
林琳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桂花小學)
做一個有品位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日積月累的培養(yǎng)與積淀,而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陣地,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場所。所以試圖從書法、經(jīng)典閱讀、詩文散文的欣賞及拓展閱讀等多個角度入手,詳細探究了培養(yǎng)小學生文化品位的重要策略。
小學語文;擷經(jīng)誦典;以文致美
“品位”一詞從構(gòu)詞語素來講,一“品”二“位”,而在我看來有“品”,自然及其“位”。小學階段是學生禮儀及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而語文課本包含諸多人生道理,多彩的人物無不浸染著少年的心靈。因此,重視三維目標發(fā)展的語文課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品格,進而為培養(yǎng)有品位的高素質(zhì)未來人才奠基。因此我試圖從各個角度培養(yǎng)學生,以此積淀有品位的人生。
醉是那一縷書墨香。書法是一種古老的文藝形式,它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撇一捺一人生,儀態(tài)盡納,包羅萬象?;蚴嬲埂⒒蚓执?、或藏鋒、或收斂,陽舒陰斂,方寸之間盡顯人生哲學。書法是修心靜心的最佳手段。看小學階段,學生大多處于識字積累字詞的階段,學生還很難一下子提升到“品位”上來,那么順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我們可以定期開展書法課,讓學生在揮毫潑墨之間,漸漸地涵養(yǎng)書卷氣息,定位人生品位。
例如,我的班級會定期開展楷書比賽、毛筆字比賽,并將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懸掛在走廊里,我甚至將優(yōu)秀作品推薦給上級評比部門。學生在小有成就中“沾沾自喜”,進而樂于書寫,樂于用漂亮的漢字體展現(xiàn)風采。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多了幾分書生氣,多了些許儒雅。
很多老師常常嘆息學生的底子薄,詞匯積累少,語言干癟。如此貧瘠的文學素養(yǎng)究竟根源是什么?難道我們的生活中就真的“文化缺失”嗎?當然不是。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文化,經(jīng)典文學作品汗牛充棟,這些經(jīng)典無不是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與品鑒后流芳百世,其中包含了多少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及性格的積淀。長期學習文化經(jīng)典,可以繼承先賢留給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習禮儀文明,汲取智慧力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精讀與品鑒,讓學生從豐厚的民族文化中感受民族的深沉底蘊,從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語文教材中常常涉及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因此我常以教材為依托,開展文學名著的深入閱讀。例如《將相和》,我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以國家命運為重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學習廉頗知錯就改、相如的寬宏大量等。除此之外,我拋給他們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讓他們感知中國歷史上的經(jīng)典人物,在厚重的文學食材中,汲取生命營養(yǎng)。
擷經(jīng)誦典,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成就文化厚重的少年!
于漪先生曾說,語文教學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而不能淪為技術(shù)技巧的操作。如果語文真正成為技術(shù)的工具,那么其定位自然也就降格了。任何人都承認,每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都是與美的邂逅;每一次含英咀華的過程,都是與先人智慧的碰撞。那美好,滋潤了少年的心田,與少年的情感不期而遇。也正是美的滋養(yǎng),才充盈了少年的頭腦,啟迪了智慧,提升了審美水平,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用散文和詩歌。
品味詩詞如飲瓊漿,智慧滿滿;而欣賞散文若品香茗,余香久久。精讀詩歌散文在教學中應該是提升審美能力的重頭戲。例如,《找春天》童趣盈滿文,我?guī)ьI他們一起在生活中尋找春天,感知四季的美好,并發(fā)現(xiàn)文章中寫作的精妙,積累好詞好句。同時我為學生播放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以美文精粹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水平。有了美的享受,登堂入室,成為少年人生發(fā)展新的臺階。
寬廣的胸懷是對待世間萬物的氣量和風度,是為人的光明磊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收放自如,是能屈能伸的處世大智慧,是少年未來面對人生困境的法寶。有胸懷才可成就真正的品格,有品格才會有品位。因為有胸懷便不會拘泥于個人小我,而是升騰為關心社稷的大我,甚至是超越國界的人間大愛。博獵群書,泛舟書海,可以幫助學生效古人,學先賢,可以開闊胸懷,在前人智慧的庇佑下襲來修身律己的人生大智慧,因此教師為提升學生的人生品格要以教材為依托大量開展閱讀。
教材不僅是一本廣闊的社會百科全書,也是一本包含風土人情的游記。《難忘的潑水節(jié)》我?guī)Ш⒆淤p傣族民風,《頤和園》中感受先人的智慧神勇,涵養(yǎng)愛國情懷;《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感受超越國度的人間大愛;《地震中的父與子》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人性的大善大美……這些充滿智慧的作品撞擊著學生稚嫩的心靈,泛出絲絲漣漪,滌蕩情懷。
總之,文化品位是人一生所秉持的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直接與間接經(jīng)驗的涵養(yǎng)與滋養(yǎng),才會有廣度、深度,因此語文教師要嚴守教學陣地,爭取培養(yǎng)有德少年,為建設有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美麗的中國夢而奮斗。
[1]匡亞明.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素質(zhì)[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89(2).
[2]黃會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三步走”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2).
[3]李煊.文言文課堂教學應體現(xiàn)文化[J].教學創(chuàng)新(語文研究),2011(26).
·編輯 李建軍
林琳,女(1989—),安徽安慶人。就職于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桂花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