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佳 孫 禹
(北京市昌平區(qū)百善學校,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 102211)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陳 佳 孫 禹
(北京市昌平區(qū)百善學校,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 102211)
在現代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方法不斷更新,促進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但在實際教學期間,并沒有將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所以,根據相關的調查與分析,將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對學生、體育教學都具有較大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功能性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并闡述功能性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功能性 體能訓練 體育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利用方式都導致學生身體存在一定的健康問題。針對于此,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學生的自身體質,就要將傳統(tǒng)的體育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功能性訓練相互結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功能性訓練是在理療、康復領域興起的,但隨著演變,功能性訓練開始延伸到健身領域,并增加了競技體育的相關內容。功能性訓練主要重視身體動力鏈作用,并改變單一的、某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過程。隨著這種訓練方法的不斷應用,功能性訓練不僅與平衡、本體感覺相關,還能在沒有機械的幫助下,將腳作為支撐實施練習,從而促進訓練的穩(wěn)定性。而且,功能性訓練還是訓練動作的一種活動,如:平衡性的訓練、穩(wěn)定性的訓練以及動態(tài)運動的訓練等,它不僅能體現出加速、減速以及多方面的豐富性,還能對一些練習方面進行有效調節(jié)。美國對功能性訓練作為一定定義,它主要是動力鏈中每個關節(jié)、不同平面的加速、減速以及穩(wěn)定訓練動作。因為它是針對身體功能以及目標運動的一致性實施訓練的,人們在日常運動中,與力學、協(xié)調、代謝等都具有較大關系[1]。所以說,體育訓練中的功能性訓練是利用人體的特定運動需求,在能夠保持一致性特征下,以提高項目運動效率的主要目的的訓練方式。
雖然學生在運動中不需要向運動員那樣嚴格要求,但要他們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還是比較關鍵的。功能性訓練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特征,它能促進學生在運動項目中的規(guī)范性以及形成合理的訓練理念。其一,因為學生的運動項目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特別在一些柔韌性、力量、速度訓練中都較為重要。而且,加強學生的身體訓練,不僅能避免學生在運動中發(fā)生損傷,還能促進學生學習體育項目的規(guī)范性。所以說,功能性訓練在這些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各種需求,并為傳統(tǒng)的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協(xié)調作用。例如:能夠促進腹肌的協(xié)調拉伸,斜身屈臂俯臥撐能夠促進人核心心肌群的穩(wěn)定性,而且,在這種穩(wěn)定性訓練中增加動態(tài)練習,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其二,一般性的功能性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等相關的身體素質,從而使學生優(yōu)化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正常開展。如:在籃球訓練中,其中的三步上籃動作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速度,所以,不僅要利用學生的慣性,還要提高學生身體的各個素質,并將功能性訓練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行結合,并在期間執(zhí)行針對性訓練,這樣不僅能體現出體育項目訓練的規(guī)范性,還能增強學生的體質,維持學生的身體健康。
1.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規(guī)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每個階段都需要有特定的敏感時期[3]。如:學生的柔性素質敏感期在5到12歲,學生的速度素質敏感期在8到13歲,學生的力量素質敏感期在12到16歲等。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再按照功能性訓練的主要內容,制定出不同的訓練方案。該教學方式不僅遵循了學生身體素質的變化規(guī)律,還優(yōu)化了傳統(tǒng)體能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例如∶12到13歲的學生在柔韌性以及靈敏性上都較為重要,所以,在功能性訓練教學中,不僅要以一些拉伸訓練來鍛煉學生的柔性素質,還要提高學生的靈敏素質,如:期間可以學生的肌肉群發(fā)展,按照懸垂訓練的原理增強學生的穩(wěn)定性,所以說,功能性訓練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4]。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功能性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以后的體育教學打下良好基礎。近幾年,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的普遍現象,這導致在精神需求以及物質需求上都給予更大滿足,但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也影響了他們的正確發(fā)展方向,不僅導致他們更任性,更依賴,還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不僅僅要掌握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還要加強相互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并使他們能積極向上。在體育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都在戶外完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品格以及健康心理,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更為重要。功能性訓練能夠體現一種人文關懷教學形式,不僅能重視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測驗學生,一組為評定學生,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合作,還能使他們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3.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增強學生的社會適用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然環(huán)境適用、人際交往以及合作意識適用等。其中,自然環(huán)境的適用主要是學生能夠抵御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在功能性訓練教學中,教師一般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敏感期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無論在哪種環(huán)境下都能適應。而且,功能性訓練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如:一個健康的、挺拔的身材能夠給學生產生視覺上的享受,所以,促進學生的友好交流能力也能帶來學生的羨慕目光。同時,在功能性訓練中,能夠促進學生動作的規(guī)范性,因為遵循運動的規(guī)范性能夠降低學生的運動損傷。最后,要提升功能性訓練的技術水平,使學生在運動中能夠更快樂,就要在籃球運動、足球運動中增加功能性訓練教學。
綜上所述,功能性訓練在體育教學中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全方位練習,還能使學生掌握一些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增強學生的鍛煉自信心,在這種發(fā)展形勢下,學生能夠敢于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并能在體育鍛煉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朱泉池,阿英嘎.“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9)∶18-19.
[2]姜宏斌.功能性訓練概念辨析與理論架構的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15,22(4)∶125-131.
[3]孫天佳.排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功能性訓練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4]牛靜,李宗原理.功能性訓練進入大學體育課程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9)∶5-6.
[5]張士敏."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