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武
(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大學新校區(qū)美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中國畫寫意人物的筆墨技法及程式性教學初探
閆亞武
(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大學新校區(qū)美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伴隨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審美情趣發(fā)生很大變化。寫意人物畫是中國傳統(tǒng)美術藝術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畫發(fā)展過程中比較特殊的部分。新中國成立以后,寫意人物畫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以中國畫寫意人物的筆墨技巧為研究視角,探究在寫意人物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實現氣韻生動,同時針對寫意人物畫的教學實踐展開分析討論,旨在推動中國畫寫意人物的繼續(xù)發(fā)展,期待為我國傳統(tǒng)美術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畫 寫意人物 筆墨技法 程式性教學
寫意人物畫是視覺造型藝術中的一種,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以往的發(fā)展歷程中,對其的關注并不足夠,但是它也并沒有被歷史的車輪所磨滅,而是隨著傳統(tǒng)美術的發(fā)展呈現多元化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寫意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筆墨技法充分領悟,即能使作品富含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無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是在教學中都應當將筆墨技法充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程式性的教學才能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意識到筆墨技法的重要性,同時熟練的掌握其中的精髓在實踐中進行運用,為日后的深入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诖?,筆者針對“中國畫寫意人物的筆墨技法及程式性教學初探”一題的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縱觀我國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歷程,雖然各大名家在研究過程中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在整體上都是圍繞著筆墨技法這一方向進行的。中國畫寫意人物在筆墨上最最為根本性的要求在于氣韻生動。在用筆上需要認知法、力、勢、意的基本內涵。所謂“法”,顧名思義就是作畫過程中用筆的方法,即在作畫的過程中在起、行、收過程中的所需要運用的技巧?!傲Α笔侵冈谟霉P過程中通過控制所形成的一種具有堅挺、彈性特征的力量[1]?!皠荨痹谧鳟嬤^程中展現的筆勢,主要是通過線條的運動感以及方向感展現出來?!耙狻笔侵冈谧髌分械木€條中展現出的意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言中的“筆情墨趣”。在充分了解與認知及了寫意人物畫中上述用筆的基本技巧之后,在實踐運用過程中,不可以將其分立而看,而所有的技巧是一個整體,因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是一種方法不能夠完成的,只有在此基礎上有效的把握體感、力感、節(jié)奏感、情感才能保證作畫過程中所勾勒出的線條呈現力道均勻,收放自如,穩(wěn)健純熟,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用筆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用墨技巧也非常關鍵,所以在熟練掌握用筆技巧的同時需要掌握用墨技巧,這樣才能達到筆內墨現,墨內筆出的要求,最終才能確保畫作的完整性。中國畫將墨色分為無色,即干、濕、濃、淡、焦,墨色的深淺程度主要是通過水量多少變化進行變化的,但是在實際作畫的過程中并不是僅此五色而已[2]。所以,墨色如何進行有層階的變化是在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掌握的要點。在用墨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墨色變化之間的辯證關系,如濃與淡之間的關系,濕與枯之間的關系等,不僅要主要對墨色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注重在實踐中進行創(chuàng)新,使得墨色在各種辯證關系的發(fā)展過程中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獲得意外的情趣效果。與此同時,在中國畫寫意人物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墨色的安排中,需要把握畫作的氣韻,在落筆之前心中做好初步的設計與勾勒,尤其注重濃墨所在之處的面積以及覆蓋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保證整體畫面感的基礎上實現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中國畫中,寫意人物概括性是比較強的,所以一般都以墨色為主,但是現代美術藝術中,基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原色逐漸增加,所以在用墨的過程中,如果整體畫面展現墨色,其中點滴的原色要發(fā)揮奪目之感,如果整體以原色為主,那么少量的墨色就要帶給受眾清晰、明亮的感覺。
現階段,針對中國畫寫意人物所設置的課時比較分散,同時學生在這一領域的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如何在短時間內確保學生掌握基礎的筆墨技法是教師集中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意筆線描進行有效的過度,使受教者快速掌握在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在用筆上注意的問題,保證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與認知工筆與意筆在藝術形式上的內在關聯性與區(qū)別性。意筆線描是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關鍵,在這一教學階段,需要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用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后在進行筆墨技法的訓練。而在筆墨技法的程式性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花鳥寫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從簡單的填勾法或者勾填法著手,也就是引導學生首先進行整體性的布局,然后將干、濕、濃、淡的模塊進行填充,最后勾勒線條[3]。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線條進行有序的勾勒,然后根據法則進行填墨。總而言之,在中國畫寫意人物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一蹴而就,需要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了解筆墨技法。
綜上所述,在美術藝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今天,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是推中國美術藝術發(fā)展的關鍵,若想實現中國化寫意人物藝術的發(fā)展必須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美術人才投身于創(chuàng)作與研究當中,所以在針對寫意人物畫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程式性教學方式,確保受教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效認知寫意人物畫基本要求,掌握其基本筆墨技法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chuàng)作,以實現中國畫寫意人物的持續(xù)發(fā)展,為我國繪畫藝術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1]楊章舜.寫意人物畫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職業(yè)技術,2014,03(Z1):79-80.
[2]陳鶯.楊之光與方增先中國人物畫比較研究——“新人物畫”的兩種實現途徑及其傳統(tǒng)根源[J].美術學報,2011,07(01):97-110.
[3]李莉.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多樣的實驗空間和風格取向[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8):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