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宇
(鄭州市電視臺 新聞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
淺談電視新聞娛樂化成因
李慶宇
(鄭州市電視臺 新聞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媒介都選擇和娛樂元素進行結合,使傳媒市場充滿娛樂的氣息,娛樂仿佛成為各個媒體在市場上立足的法寶。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媒體為了留住市場份額,電視新聞娛樂化已經成為很多電視媒體的一種突圍策略。本文主要對電視新聞娛樂化的成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期有效地控制好電視新聞的過度娛樂化。
電視新聞;娛樂化;電視媒體
電視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并深刻地影響社會大眾的感知方式和精神價值判斷,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的產生有著社會時代背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之下,電視新聞娛樂化已經成為電視媒體確保收視率,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從當前的市場發(fā)展來看,電視新聞娛樂化的運作有著合理性以及積極的意義,而對于電視新聞娛樂化進行認知、操作與研究時,必須建立在對娛樂化本身有正確認識的前提下。只有這樣才可以對電視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有正確的認識。
新聞娛樂化是當代社會關于自身的一種流行說法,是社會進行自我表達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例如,央視二套的早間大型資訊節(jié)目《第一時間》里,男主持人風趣幽默,女主持人青春靚麗,無論服裝發(fā)型還是筆記本電腦、茶杯等道具都進行了精心設計,視覺效果突出,十分具有觀賞性。還有《南京零距離》的主持人孟非,以一個光頭形象出奇制勝,成為江蘇電視臺的招牌,也成為許多電視臺尋找主持人的一個模式。主持娛樂化的另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主持風格的娛樂化。許多電視主持人普遍是美女和帥哥,但為了讓觀眾記住自己,為了讓新聞有趣味性,就在語言風格和形體動作上走娛樂化的道路,于是我們看到,現(xiàn)在各省級電視臺的晚間新聞紛紛選擇了說新聞的形式,甚至是用評書的語態(tài)播報新聞,我們的主持人在鏡頭前手舞足蹈,有說有笑,形式活潑。
另外,有的從電視媒體的本質去作了探討,認為新聞娛樂化“實質上是對電視新聞娛樂功能屬性的回歸”。信息和娛樂作為電視的兩大主要功能已為大家普遍承認。電視傳播的聲畫符號本身具有欣賞價值和娛樂特征,而且其線性傳播使它在深度、意義的傳達上與其他媒介如報紙、雜志等相比較不具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其“娛樂”特性成為媒介激烈競爭下電視發(fā)揮自身特長的明智之舉。2015年3月21日《河南新聞聯(lián)播》的一條《敬老院里喜事多》為例,首先聽到的是河南省上蔡縣楊集敬老院一位老人的一段唱詞:“自從進了敬老院,不愁吃來不愁穿,一天三頓多香甜”。緊接著的一段解說詞,通過介紹這位老人在敬老院中的“夕陽婚禮”,清楚地交代了為什么這里的老人如此“歡歌笑語”??赐陥蟮乐?,觀眾表面上認為是娛樂,其實新聞是嚴肅的,認真的貫徹落實八次黨代會精神,河南各地加大投入,加快敬老院建設,實現(xiàn)對1/5的農村“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yǎng),這樣的報道,老百姓即得到了娛樂,又把黨的政策和政府的精神巧妙地傳達給了觀眾。
如今媒體發(fā)展處在爬坡過坎階段,在新聞報道尤其是硬新聞的采編,政策、人才、資金、技術上的落后和難度,使不少新涌現(xiàn)的媒體紛紛選擇難度低、花費少而短期市場效益好、受眾兼容面寬的軟性內容和技巧,以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遼寧衛(wèi)視《說天下》、安徽衛(wèi)視《超級新聞》,這些節(jié)目用娛樂化的新聞樣式來傳遞信息,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與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我國的受眾數(shù)量大,結構復雜,定位比較困難,雖然教育正不斷發(fā)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相對落后,所以在新聞的娛樂化操作上,還比較盲目而粗糙,內容膚淺,形式雷同。何況我國新聞事業(yè)從計劃機制向市場機制的轉軌,計劃的痕跡尚未完全湮滅,成熟的市場機制也未形成,所以在娛樂化的形式和內容上都可以看出明顯的抄襲和模仿痕跡。有人認為,我國媒介娛樂化傾向既帶有轉型時期媒介市場化、大眾化的必然性,又帶有媒介發(fā)展脫離社會發(fā)展實際的不正常競爭導致的畸形產物特征。
電視新聞娛樂化的產生和媒體從業(yè)人員的社會責任感與思想素質也有很大關系。自負盈虧的經營體制要求每一位新聞從業(yè)人員都要與自身所在媒體有一種共存亡的責任感,這樣,如何增加收視率,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變成了媒體工作者千方百計思考的問題。某些媒體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盲目追逐經濟效益。媒體從業(yè)人員社會責任感和思想素質的淡化,必然影響信息傳播,同時也影響受眾。如今的受眾對于電視新聞娛樂化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娛樂化新聞可以有意回避受眾潛意識之中不愿意接受的或是不容易接受的信息。同時,娛樂化還能夠將重大嚴肅的硬新聞轉化成為富有個人色彩、戲劇性與故事性強的軟新聞,進而引起受眾的共鳴。部分媒體從業(yè)人員一味地迎合受眾的不合理需求,成為電視新聞娛樂化的助推劑。
總之,如果新聞的娛樂化很好地遵循這些傳播規(guī)律,它的發(fā)展空間將是廣闊的。娛樂只是節(jié)目的手段和調料,新聞內容才是靈魂。認清楚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于在新聞實踐中把娛樂看成是提高收視率的唯一途徑,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電視新聞的娛樂化成為一個見仁見智、爭論不休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電視新聞的娛樂化能夠在傳播信息的同時讓人們獲得更多的樂趣,但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媚俗的誤區(qū)之中。
[1] 卞海霞.電視新聞娛樂化對“新聞真實性”的影響[J].中國傳媒科技,2012(04):146-147.
[2] 劉璟.新聞娛樂化研究的軌跡與問題——SSCI核心期刊新聞娛樂化研究述評[J].國際新聞界,2011(10):65-71.
[3] 王昱蘇.娛樂化:新聞的非傳統(tǒng)傳播新態(tài)勢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
[4] 戴璐.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探析[D].渤海大學,2013.
G210
A
1674-8883(2016)18-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