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劉郁暉
【2016高考作文備考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jié)儉的車/承載著人類的靈魂
請根據閱讀全詩后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名師題解】
這則材料由一首短詩組成,意在告訴人們書籍和閱讀是傳承人類文明的主要載體。從寫作構思的角度看,宏觀角度可談閱讀的普遍意義,微觀角度可談具體的閱讀感受和收獲。但相對而言,宏觀易流于平淡,屬于老生常談;微觀更能獨辟蹊徑,寫出新意。聯系現實,我們可以從如下角度來立意。
角度一:讀書,醫(yī)愚益智;勤勉讀書,以閱讀創(chuàng)造價值。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只有善讀者,才能在書中讀出智慧,讀出深度,讀出精彩,讀出意義。閱讀,是一種溝通,一種明悟,讓我們在閱讀中審視自己的成長,在閱讀中深邃、睿智,在閱讀中完善我們的人格,拉長我們的生命,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
選材小貼士:一卷在手,日月山川、興衰變遷、悲歡離合便如沿途的風景撲面而來,鑄就人類仰望的姿態(tài),從而達到精神的高度。本角度適宜從生活中選材,從經典中掘寶。如飄逸李白、個性王維、倔強王勃、失意李煜,等等。
角度二:讀書,博學慧聰;勤勉讀書,以閱讀蓄積力量。
閱讀是生活的導游。只有讀書,饑渴的生命才能在伊甸園中吸取源源不斷的知識之泉;只有讀書,我們才能與世界各國的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從而感受他們的博學與睿智;只有讀書,才能蓄積力量,為成功奠基。
選材小貼士:這個角度關鍵在于分析上的深入,因而選材只要能找到典型事例,說明讀書慧聰,然后通過思考之后在讀書中找到蓄積潛能實現理想的途徑即可。如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把欄桿拍遍的辛棄疾、為古城呼吁的林徽因等等。
角度三:讀書,怡情博彩;勤勉讀書,以閱讀提升境界。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鄙钜蜷喿x而精彩,生命因閱讀而美麗。徜徉經典世界,沐浴文思光輝。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那么越接近真理,便越會發(fā)現真理的迷人,越會品味到“讀書之樂”,越會澄明境界,從容人生。
選材小貼士:思想的啟蒙源于讀書。這一角度選材有難度,選材時要抓住讀書怡情與澄澈生命境界的統(tǒng)一這一標準。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如錢鍾書讀書淡名利、季羨林讀書品如菊等。
角度四:讀書,改變行走;勤勉讀書,以閱讀鍛造品質。
余秋雨說:“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huán)”。閱讀,是一種汲收,一種明悟,一種智慧。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
選材小貼士:這個角度關鍵是選材時抓住讀書與行走的微妙關系,要從素材中發(fā)掘讀書于人品質的鍛造關系??烧醇骖?,對比生輝。如吳下阿蒙苦讀與宋徽宗沉迷書畫終致靖康之變等。
【高分素材】
生活素材: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素材點撥:求知路上,我們少不了勤學苦讀。古人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彼?,讓我們以勤奮為槳,在求學的路上奮力前行吧。
個性素材:杭州圖書館自2003年就實行零門檻開放,這里,工地較多,吸引了不少農民工讀者,不時也會有乞丐流浪漢光顧。圖書館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他們自然明白讓這群群體入館會遭遇有些人的不滿,但他們義無反顧。面對一些讀者的投訴,館長褚樹青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杭州圖書館因此被稱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素材點撥:太陽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而拒絕給予陽光。給乞丐、拾荒者以閱讀的機會,既尊重了他們閱讀的權利,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給他們注入前行的希望,甚至改變他們的行走。
【素材演練】
用閱讀延展內心的深度
張海燕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溫暖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
車水馬龍的現代生活,我們的內心似乎越來越跟不上這凌亂的、快速旋轉的生活節(jié)奏。在這個喧囂浮躁、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要用閱讀延展內心的深度,讓自己的心靈和靈魂得到安放。
書籍如同深海一樣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在浩瀚的書海中,你可以如雄俊的蛟龍騰躍而上,將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我們眼中的藍天深邃曠遠,有雄鷹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各種絢麗的景象都被收在藍天的“臂膀”之下。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鷹擊長空的灑脫與豪放,可以感受到金戈鐵馬的飛馳與雄俊,鳥鳴叢林的婉轉與輕盈……沉浸在深閱讀中,就如同在藍天中遨游,讓我領略到了世界的博大和美妙。
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品味失意帝王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深深憂愁,可以體會浪漫詩人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閴阎?,可以感悟王勃“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不屈胸襟。
在閱讀中可以呼吸到書籍迷人的馨香,讓我的心靈得到凈化。沉浸于深閱讀似品一杯香茗,使人在風靜人定的夏夜體會到“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閑情逸致,在日落西斜的黃昏想起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婉約,在滾滾長江邊憶起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激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閱讀,讓我擁有別樣的人生高度。手捧一本書,在暖暖的光暈下,在幽幽的荷香中,在字里行間聆聽來自心靈的聲音。我似乎抬頭就可望見書中的妙齡女子款款走來,我可以感受到她們的心意,看見她們眉間的微笑,也可以因為她們而聽見自己寂寂的心聲。
對于閱讀,古人有“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憤而讀之以當琴瑟”之類的警句。讀書亦如登山,隨著閱讀的增加才自知淺薄。一次與老師交談,我突然想領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深意,只可惜能力有限,還無法達到那種境界,于是頓生“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的自嘲與遺憾。
什么時候,我才能在閱讀中真正享受到“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我想,這樣的時刻或許永遠沒有,也或許不會太遠。
【教師評點】
作者談閱讀,不是空泛地談其要義,而是細膩地描其體悟。在對閱讀的體悟中,從一個側面看到了作者閱讀的廣博和對書籍領悟的精深。全文緊扣“閱讀”兩字而展開,有開有合,有書有我,讀其文如視其人。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