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媒體情境下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的管理新模式
吳巧玉,傅早霞
(湖南科技大學 建筑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建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平臺之一。很多高校重視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建設,在學校的統(tǒng)籌下,有計劃地組織各學院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在新媒體情境下,建構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管理新模式需要形成相應的工作制度、健全的管理模式、大力培養(yǎng)成長輔導隊伍、形成網(wǎng)絡輔導等方式,從而拓寬成長輔導室的管理新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管理新模式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翁—大學生,該群體面臨著眾多的挑戰(zhàn),包括身體、心理、自我、社會等眾多方面。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家庭、社會等載體的重視。在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迫切需要的前提下,心理成長輔導室呈現(xiàn)普及的趨勢。心理成長輔導室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整合兩者的資源和優(yōu)勢,建立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又是高校預防大學生心理困惑的重要途徑之一。
大學的綜合性導致當今大學變得巨型化,門類齊全,生源遍布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巨型大學的結構優(yōu)化, 是社會發(fā)展、巨型大學功能發(fā)揮和平衡發(fā)展的共同要求[1]。巨型大學的特點從一定程度上導致當今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的涌現(xiàn),學校會從長遠發(fā)展層面考慮,要求組建以院系領導、心理輔導員、年級輔導員、專業(yè)教師和學生參與的、年齡層次和諧的大學生成長輔導隊伍,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才。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是一個包括個體、朋輩及團體結合的輔導室,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
1相關概念的分析
新媒體,以新技術為載體,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形態(tài)。新媒體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手機新媒體、數(shù)字電視新媒體[2]。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建立在數(shù)字技術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無線通信網(wǎng)、衛(wèi)星等介質,利用計算機、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為人們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3]。 在本論文中的新媒體偏重關注手機短信、網(wǎng)絡博客、QQ、郵箱、微博、微信等。
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是針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創(chuàng)立的具有保密作用的輔導空間。在空間上,根據(jù)心理咨詢的要求,一般不少于10 m2的面積,控制在12 m2以內,室內營造溫馨的環(huán)境,配備舒適的桌椅,常備電腦、空調、書架、書籍等設備。在輔導范圍上,主要涉及以下群體的輔導,即特殊群體、危機應對群體、思想提升群體、學業(yè)發(fā)展群體、生活適應群體、職業(yè)發(fā)展群體等。
2在新媒體情境下建立相關管理制度
在新媒體情境下,結合學校相關政策,根據(jù)學院實際情況,通過新媒體形式制定并實施《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實施方案》《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實施方案》等,并確定出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心理輔導工作、心理輔導人員管理、心理檔案管理等多項制度。在新媒體情境下,制定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規(guī)程等相關文件,為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的有序穩(wěn)步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此外,結合新媒體對各項工作及時進行分析與總結,取長補短,認真分析,分類別進行輔導與管理。
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一方面,需要通過學生日?;顒舆M行宣傳,如海報繪制、現(xiàn)場參觀等;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通過學院的網(wǎng)站與刊物、心理熱線、心理信箱、博客、微信、微博等虛擬形式進行心理宣傳與心理輔導。針對學院不同專業(yè)群體的需求和各學段的具體情況,制訂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計劃和實施方案,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困惑、釋放心理壓力,快樂生活,健康發(fā)展。憑借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注重結合理論與實踐,在心理教育情境化方面有創(chuàng)新。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為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要求,綜合運用網(wǎng)站群、博客、微博、QQ群、QQ郵箱、微信等新媒體,構建了師生互動信息化、網(wǎng)絡化平臺,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此外,可以以新媒體為載體,定期采取影片觀摩、遠程輔導等方式,形成了具有院系特色的大學生團隊成長輔導。
面對新時期的挑戰(zhàn),各高校重視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通過新媒體的輔助,各學院會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建立了學校、學院、班級和寢室的校內四級心理防護系統(tǒng),并設立了寢室信息員、班級心理委員、學院心理健康服務部,及時收集并上報大學生心理危機信息,對心理困惑的大學生采取恰當?shù)妮o導與關愛方式,實施及時有效的輔導和追蹤關注,并及時上報給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根據(jù)學校每年的心理普查篩查出的“異常心理”學生以及日常管理中發(fā)現(xiàn)的特殊學生,給予他們積極關注與支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早期進行干預,把隱患處理在萌芽階段,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同時,學院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實施兩周一次日常排查和重要時段針對重點人群的隨時關注。
3在新媒體情境下加強人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管理新模式
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形成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能夠較好地滿足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輔導員認真學習心理咨詢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心理相關理論水平。通過理論的學習,促進輔導實踐的完成。
在新媒體情境下,心理輔導團隊能夠擅于利用網(wǎng)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為更好地進行危機信息收集和干預提供保障。朋輩心理輔導的組成成員要求心理素質好、有愛心、有能力,生活在大學生中間,活躍在校園各個角落,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輔助作用。同時,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以專職為主導,積極發(fā)揮兼職人員的能動作用,專兼結合,是做好院系大學生心理輔導團隊工作的有效措施。
新媒體的出現(xiàn)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運用虛擬空間提供的心理知識,配合學校積極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針對學院新生、畢業(yè)生、貧困生、學生干部等不同學生群體,配以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視頻進行講座;開展各類活動,通過“心理健康活動月”“心理健康活動周”、主題班會、團組織生活會等方式積極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利用學院網(wǎng)站,設立心理健康專欄,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提高自身的抗壓與面對挫折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與新媒體的聯(lián)系,以新媒體為媒介,課堂教育為載體,通過“五步集群教學法”[4]形式,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推廣。
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學校和學院幫助求助者擺脫經(jīng)濟困窘,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實施人文關懷,搭建愛心互助平臺;幫助求助者走出就業(yè)困境,克服學習困難,使他們重獲自信。而面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輔導者要學會借鑒網(wǎng)絡技術,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成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支隊伍,利用QQ、微信、郵箱等虛擬軟件,針對不同主題對學生進行輔導。從現(xiàn)實世界到虛擬空間,實現(xiàn)工作內容上的相互補充,工作方法上的相互借鑒和工作機制的相互促進,做到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結合,學生日常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相融合。
4小結
教育在于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學習與生活的能力。面對社會的挑戰(zhàn),心理危機的出現(xiàn),需在新時期建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存在著一種傾向,既注重由外向內的單項危機干預模式[5]。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同時也是建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平臺。在新媒體情境下,以QQ、微博、微信、郵箱等軟件為載體,建構大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管理新模式需要形成工作制度、健全管理機制、大力培養(yǎng)輔導隊伍成長、形成網(wǎng)絡輔導等方式,從而拓寬成長輔導室的管理新模式。通過新媒體與現(xiàn)實情境相結合,以特色成長輔導室為搖籃,建構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李炳煌,李學.論巨型大學結構特征及其優(yōu)化動因與途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0):82-85.
[2] 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 劉興元.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4.
[4] 徐德綱.雷連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步集群教學法”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9):89-91.
[5] 朱美燕.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發(fā)展趨勢[J].教育評論,2011(2):70-73.
(責任校對晏小敏)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1-0127-03
作者簡介:吳巧玉(1987-),女,江蘇建湖人,碩士,輔導員,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湖南科技大學科技項目(I31411)
收稿日期:20150727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