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帥
(云南師范大學 歷史與行政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帶一路”與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
張永帥
(云南師范大學 歷史與行政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帶一路”是適應中國經濟發(fā)展和世界經濟變化的新形勢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部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云南具備較為明顯的區(qū)位優(yōu)勢、扎實的歷史與現實基礎,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為,云南就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抓住關鍵,重點突破,及時解決問題與矛盾,努力消除制約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的一切因素。從而既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又使云南地方社會經濟獲得長遠發(fā)展。
“一帶一路”;云南;對外經濟
從“一帶一路”提出到實施,從政府到學界,但凡關心云南發(fā)展的人,無不在追問的是:“一帶一路”與云南有怎樣的關系?如何彰顯云南地位,發(fā)揮云南優(yōu)勢,既借助“一帶一路”推動云南大發(fā)展,又使云南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圍繞這些問題,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通過對云南與“一帶一路”關系的深入剖析,旨在探討云南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借以促進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
(一)“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首先是基于我國自身經濟發(fā)展的需求
在過去的30多年里,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為世人矚目,究其原因,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功不可沒。30多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實行的是點狀、塊狀的發(fā)展模式,其重點區(qū)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受此影響,全國各地的開放程度、開放水平存在明顯差距,而且日益加劇,已經嚴重影響到區(qū)域經濟的協調發(fā)展?!耙粠б宦贰辈煌跉v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不是兩條線,而是一張網,它不僅包括經西北地區(qū)向西而去的“沙漠絲綢之路”,還包括往北向蒙古高原的草原絲綢之路”、直通印度的“西南絲綢之路”,以及從沿海城市出發(fā)的“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qū)域包括西北五省份(陜西、青海、寧夏、甘肅、新疆),以及西南四地(重慶、四川、廣西、云南)、內蒙古和福建、廣東、海南、江蘇、浙江、山東等沿海省份,除此之外,其他直接、間接涉及的地區(qū)幾乎涵括了全國各個省區(qū)。顯而易見,“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就是要改變以往點狀、塊狀發(fā)展的模式,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優(yōu)化我國的區(qū)域發(fā)展布局,促進區(qū)域協調發(fā)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就是要打破過去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的開放格局,建立健全東部、中部、西部聯動,相互協調與發(fā)展的全方位開放格局,推動中西部地區(qū)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二)國際社會同樣需要“一帶一路”建設
當今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各國面臨的發(fā)展問題依然嚴峻,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其高速的經濟增長、大量的外匯儲備、廣闊的市場、超大規(guī)模的制造業(yè)體量,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中國為全球經濟發(fā)展發(fā)揮更大作用,積極參與地區(qū)和全球經濟治理,與世界各國一道挽救深陷泥潭的世界經濟。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qū)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架構”,“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使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1]。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fā)揮國內各地區(qū)比較優(yōu)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zhàn)略,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對此,國家對云南的定位是:“發(fā)揮云南區(qū)位優(yōu)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保?]這一定位非常準確,不僅考慮到了云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具有的地緣優(yōu)勢、歷史基礎、現實條件,也對近年來云南在國家對外戰(zhàn)略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云南對外經濟交往的歷史不僅悠久,而且地位突出。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見蜀布、邛竹杖,“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由此可見,早在北方絲綢之路開辟之前,云南就與南亞地區(qū)有著直接的經濟交往,云南就已經扮演著我國與南亞交往的節(jié)點的作用。1889年、1897年、1902年,蒙自、思茅、騰沖根據中國與法國、英國簽訂的條約先后開放,1910年昆明自行開埠?!霸颇献蚤_關以后,對外貿易為劃時代之轉變,貿易日趨發(fā)達,而國際貿易亦于此后日趨繁榮?!遍_關以后,除越南、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鄰國外,“本省貿易范圍遍及英、美、日、法等國”,四川的黃絲、西藏的麝香等紛紛經云南口岸出口,云南口岸進口的大量商品銷售到四川、貴州、西藏,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對外經濟交往中,云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抗戰(zhàn)期間,由于東部沿海大片國土淪喪,云南作為國際大通道的地位凸顯,滇緬公路的修筑、史迪威公路、駝峰航線的開辟、中印輸油管道的鋪設,成為中國獲取國際援助的生命線,大量的國際援華物資經云南運入內地,有力地支持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為取得抗戰(zhàn)的最終勝利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云南對外經濟交往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了多次飛躍,為云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8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在1999年,云南省委將“建設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大通道”作為云南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主要目標之一。其基本構想是:大力實施以高速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為主要內容的交通建設,經過5~10年時間,建成以昆明為中心,“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使云南成為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樞紐與核心地區(qū)。以“大通道”建設為契機,云南交通建設加速推進,截至2015年底,云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00多公里,在建高速公路1551公里,實現了所有州市政府所在地通高速公路或在建,已建成或開工建設的通縣市區(qū)高速公路達到了62%;[3]鐵路運營里程3000公里,泛亞鐵路西線國內段昆明至瑞麗段即將建成,東線昆明至河口段已全線貫通,中線國內、國外段均已開始建設,滬昆高鐵正在加緊建設,將在2016年內通車,云南鐵路將迎來高鐵時代;[4]全省擁有機場數量13個,航線數量392條,其中國內航線322條,國際航線60條,地區(qū)航線10條;水運通航總里程達4200公里,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通道、金沙江—長江航運通道已啟動實施,中越紅河航運也將開啟。[5]
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中印雙方發(fā)表了《中印聯合聲明:邊界問題解決前維護邊境安寧》,其中第十八條對孟中印緬地區(qū)合作論壇框架下的次區(qū)域合作進展表示贊賞與肯定,指出:“雙方同意與其他各方協商,成立聯合工作組,研究加強該地區(qū)互聯互通,促進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并倡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保?]從而將云南多年試圖推進的孟中印緬地區(qū)經濟合作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為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南亞國家互利合作,2012年10月,中國國務院批準將南亞國家商品展升格為中國—南亞博覽會,從2013年起每年在中國昆明舉辦一屆。2013年6 月6日至10日,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在昆明如期舉行,標志著又一個新的對外開放與地區(qū)合作的平臺正式在云南落戶。
以上利好政策極大地提升了云南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了云南對外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貿易領域,據統(tǒng)計,2012年,云南省對外貿易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全年實現進出口210億美元,同比增長31%,增幅列全國第5位,較全國高出24.8個百分點;2013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258.3億美元,在2012年的基礎上,扣除匯率因素較2012年增長22.9%,全年全省外貿額再次刷新年度最高紀錄,出口增幅更是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東盟和南亞是云南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2001年云南與東盟貿易總額為7.09億美元,東盟是云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云南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109億美元,是2001年的4倍。2013年,云南與南亞國家貿易額達7.8億美元,增長35.6%,為云南第二大貿易伙伴。在經濟合作方面,東盟國家是云南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合作市場。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yè)、加工業(yè)、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等諸多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目前,云南接待的海外游客中,一半以上來自東盟國家,東盟已成為云南省最主要的游客來源地之一。
中央確定:“一帶一路”不搞新機制,要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現有的雙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qū)域合作平臺,構建更加開放、更加廣闊的國際合作平臺。
但是,在看到優(yōu)勢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云南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還面臨以下諸項困難。
第一,“大通道”建設進展緩慢?!耙敫唬刃蘼贰保煌ㄊ且环浇洕l(fā)展的保障條件之一,特別是對于地理環(huán)境復雜、交通歷來相對落后的云南而言,交通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近年來,盡管云南一直在努力推進交通建設,試圖建立起以云南為節(jié)點的連接國內與國外的國際大通道,但是進展緩慢,大通道建設的預期目標未能如期實現。公路方面,截至2015年底,“國際間的通道中,云南境內段還有騰沖至猴橋、景洪至打洛、文山至天保、昆明至清水河等高速公路還未開工建設,與鄰國的‘互聯互通’尚未形成;省際通道中,還有昭通至金陽、江底至石林、瀘沽至香格里拉、華坪至攀枝花、香格里拉至隔界河、大理至攀枝花、昆明至寧南等高速公路尚未開工建設,與省際間‘互聯互通’問題也沒有解決;三是云南省內的大理至臨滄、云縣至保山、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等省內通道大量高速公路也尚未開工建設,省內的互通也未形成?!保?]鐵路方面,一是云南是目前國內僅有的三個未通高鐵的省區(qū)之一;二是泛亞鐵路建設進展緩慢;三是“云南一大怪,火車沒有汽車跑得快”的局面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鐵路作為運輸大動脈的優(yōu)勢沒有得到真正發(fā)揮,“云南目前的鐵路運輸只能滿足出省物資需求運力的20%左右,80%要靠公路運輸”。[7]“連接中國云南瑞麗至緬甸木姐、臘戍、曼德勒的滇緬公路承載著緬甸與鄰國邊境貿易總額60%的貨品運輸”,[8]鐵路的缺位使公路不堪重負。航空方面,昆明長水機場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昆明機場門戶樞紐為核心的云南口岸機場通關便利化建設亟待提速,航空網絡優(yōu)化與機場布局的完善工作尚待進一步展開。水運方面,水陸聯運機制缺乏,瀾滄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紅河等國際航道利用不充分,水運的低成本優(yōu)勢沒有得到發(fā)揮。交通是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大通道建設進展緩慢勢必會對云南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嚴重的制約。
第二,沿邊開放優(yōu)勢發(fā)揮不足。云南30多年來的沿邊開放盡管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完成了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9](P56)但是,就目前來看,云南外向型經濟競爭力并不是很強,在全國各省區(qū)中,云南的外向型經濟競爭力,2012年,排在前10名之外,為第16名,2013年,排位有較大幅度的上升,進入前10名,但也還只是排在第8位。[10](P12)從地緣的角度看,與云南接壤或鄰近的周邊國家,其與中國的貿易顯然應該主要經云南進行,但事實并非如此,“2010年,中國與泰國的貿易額達529.5億美元,而云南與泰國的貿易額僅為4.63億美元,僅占中泰貿易的0.8%;2010年,中國與老撾的貿易額為10.5億美元,云南與老撾的貿易額為2.03億美元,占中老貿易的20%”,[9](P221)這說明云南的對外開放尚未真正實現由“邊緣”向“前沿”的轉變。影響云南沿邊開放的主要障礙,一是口岸聯檢機制不完善,不能滿足便利通關的要求;二是物流成本高;三是跨境金融合作不順暢;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執(zhí)行力不足,使得邊境經濟合作區(qū)、跨境經濟合作區(qū)、綜合保稅區(qū)的建設進程緩慢。
第三,產業(yè)支撐不足,對外投資層次較低。首先,云南產業(yè)大多處于產業(yè)鏈底端,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發(fā)展不足,并且存在與周邊國家產業(y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使得云南對外經濟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擺脫“通道式經濟”的窠臼,進出口商品以過境為主,“進口商品的90%以上銷往外地,出口商品的90%以上來自外地”,因此,云南盡管是全國口岸、通道數量最多的省份,但又是全國口岸平均貿易額、貨物吞吐量最低的省份。[9](P220~221)其次,境外直接投資增速較快,但投資方式單一,投資范圍有限。近年來,云南境外投資增速較快,投資額連續(xù)多年位居西部前列,但是,新設企業(yè)綠地投資幾乎是云南境外投資唯一的方式,跨國并購、重組聯合、掛牌上市的方式很少;投資對象主要為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投資市場不夠廣泛,以2015年為例,該年“云南企業(yè)在老撾、緬甸、泰國新設投資企業(yè)67家,占同期新設境外企業(yè)數的65%;在‘次區(qū)域五國’(即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5個國家)實際投資共計7.93億美元,占同期實際投資的59.4%”;[11]以勞動密集型、資源開發(fā)投資為主,農業(yè)、礦業(yè)、電力等傳統(tǒng)投資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投資行業(yè)、領域分布不平衡,結構不合理情況較為明顯。此外,對外勞務合作層次低,勞務派出以工程項下派出為主,中高端勞務派出比例很低,以2015年為例,“我省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039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7%。其中,工程項下累計派出7348人,占70.67%;勞務合作項下775人,占7.45%;境外投資項下派出2275人,占21.88%。中高端勞務人員比例為6.8%”。[12]
第四,地緣政治環(huán)境復雜多變。東南亞、南亞國家是“一帶一路”的主要組成部分,戰(zhàn)略地位重要,但是由于民族、宗教復雜多樣,又受到大國利益爭奪的影響,政治多變,社會不穩(wěn)定,從而造成了有些國家對外政策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此,云南對外經濟往往要經受較大的風險考驗。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千頭萬緒,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但就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看,應該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爭取國家對沿邊開放更大的政策支持
云南最大的區(qū)位優(yōu)勢是“沿邊”以及由此而來的在中國溝通東南亞、南亞中所起的節(jié)點作用,云南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爭取國家的重視與支持。
1.賦予云南更大的沿邊開放權
云南沿邊開放的推進,管理復雜,牽涉部門較多,既有省內直管部門,又有中央駐滇機構,由于各部門隸屬關系不同,很容易出現政出多門而又相互掣肘局面,大大限制地方政府的權限,使得很多問題難以在省級層面得到解決。為此,云南應努力向國家爭取適當下放權力,進一步擴大云南沿邊開放自主權,讓云南地方政府在沿邊開放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2.支持云南沿邊開放基地與平臺建設
提升云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合作的水平,加速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沿邊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qū)、滇中產業(yè)新區(qū)的建設步伐。加大對瑞麗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的支持力度;對云南建設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qū)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推動越方加快雙邊談判步伐;爭取盡快與老撾政府就中老跨境經濟合作區(qū)建設達成共識并簽署有關文件。支持云南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qū)、邊境旅游試驗區(qū),打造云南旅游品牌,提升云南旅游水平。
3.加大對云南沿邊開放資金投入
云南經濟基礎薄弱,投資能力有限,而“一帶一路”建設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不僅需要云南地方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在引入社會投資、國際投資方面多做工作,更需要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中央財政對西部欠發(fā)達省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資金投入上應該給予一定的傾斜,特別是在所需資金量大、投資周期長、收益慢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央財政應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4.對提升云南國際化水平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在云南多舉辦有關“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國內會議及相關活動,積極吸引國際組織常設機構進駐昆明。協調推動東南亞、南亞相關國家在昆明設立領事機構。支持昆明長水機場等國際機場加大開辟國際航線力度,支持將更多的云南支線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增加云南對外開放平臺數量,提高南博會、昆交會、邊交會的規(guī)格與層次,進一步提升云南沿邊開放的層次與水平。
(二)加大、加快國際“大通道”建設的力度與速度
要把云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國際“大通道”建設既是基礎,也是其關鍵的一環(huán)。
1.完善境內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能力
一是要加速推進境內交通網絡建設步伐,完善“八出省四出境”鐵路網、“七出省四出境”公路網、“兩出省三出境”水路網建設:加快推進云桂鐵路、滬昆高鐵、大保鐵路、大瑞鐵路、保騰高速公路等在建項目;扎實做好玉磨鐵路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積極推進文山至天保、景洪至打洛、臨滄至孟定、小勐養(yǎng)至磨憨、騰沖至猴橋等口岸公路通道的高速化;充分發(fā)揮中國西南門戶國際樞紐機場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機場布局和航線網絡,構建以昆明長水機場為中心、各地州、縣市機場有機聯系的航空網絡;全面落實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的二期整治工作,積極推進中越紅河水運通道建設,提升云南水運能力。二是要從長遠著眼,未雨綢繆,積極開展沿邊鐵路和沿邊公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將增強路網密度作為云南交通建設的長遠目標。三是要下大力氣做好省內鐵路提速工作,加大城際列車的開行力度,加快高鐵建設的步伐,做好鐵路、公路、航空的對接,以切實提高云南客、貨運輸的能力與水平。
2.將推動境外線路建設作為國際“大通道”建設的重點工作
“大通道”建設進展緩慢,除了境內交通建設不盡如人意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通道”境外線路的建設涉及較多的國家與地區(qū),區(qū)域內、外干擾因素較多,嚴重制約著“大通道”建設的順利推進。因此,要真正實現“大通道”對云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起基礎和支撐作用,就必須著力推動境外交通線路的建設,將其作為國際“大通道”建設的重點工作來做。在境外交通線路建設中,一是要采取切實措施,讓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感受到我國合作的誠意,享受到“大通道”建設帶來的實惠,以使其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我們一起推進“大通道”建設。二是要立足長遠,循序漸進,優(yōu)先推進中緬依洛瓦底江陸水聯運、緬甸密支那至班哨公路、磨憨至萬象鐵路等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通道項目建設,然后逐步有序推進其他相關后續(xù)項目。三要以我為主,重點突破,以泛亞鐵路修建為抓手,爭取在中緬鐵路修筑上與緬方達成一致,推進瑞麗至皎漂鐵路和公路、皎漂深水港等關切我國重大現實利益的重要項目。四是要堅持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通信齊頭并進,國際大通道建設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以昆明為中心,輻射東南亞、南亞的立體交通網絡,最終實現云南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互聯互通。
(三)調整、完善產業(yè)結構,提升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的水平
1.調整、完善產業(yè)結構,提高供給能力與水平
云南產業(yè),總量雖不大,但結構性問題突出,供給總量不足與產能過剩問題并存,因此,從產業(yè)入手促進云南對外經濟的發(fā)展,就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提高供給能力與水平,在提高供給總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做大有效供給的總量;供給不單單是為了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供給本身還要挖掘潛在的市場需求,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新的需求。一方面要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對水泥、煤炭、鋼鐵等行業(yè)加大去庫存、去產能的力度,由政府引導,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重組兼并,有序解決部分合法合規(guī)企業(yè)退出市場,進一步提高行業(yè)集中度、提高企業(yè)供給效能;另一方面在做大做強如煙草、有色、電力等傳統(tǒng)行業(yè)的同時,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出臺優(yōu)惠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行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在新興、優(yōu)勢、品牌上做增量文章,形成有云南地域特色與優(yōu)勢的產業(yè)集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發(fā)展外向型產業(yè),建設以東南亞、南亞為主要對象的外向型產業(yè)基地,真正發(fā)揮外向型產業(yè)對外向型經濟的支撐作用。
2.釋放消費新需求,解決市場供需矛盾
在對外經濟中,生產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構成進口總需求;進、出口基本平衡是對外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表現。在目前經濟發(fā)展增速放緩,傳統(tǒng)需求不旺的情況下,就應該釋放消費新需求,擴大消費總量,改變消費結構,大力推動服務性消費的發(fā)展。通過不斷改善市場供需結構,投資、出口、消費三者有機協調,共同促進云南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3.推進通關便捷化,消除限制對外經濟發(fā)展的技術性、制度性障礙
一是將“簡化無紙化通關隨附單證”“簡化統(tǒng)一進出境備案清單”“企業(yè)自律管理”“企業(yè)信用信息公開”四項制度不僅僅在云南省內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域—昆明進出口加工區(qū)實行,而是推廣到全省;二是深化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建設;三是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溝通與協調,實施對等的通關政策;四是加大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大口岸信息化、現代化建設。從而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與技術提升真正把海關—口岸建設成為深化同周邊國家經濟合作的橋梁。
4.改善投資環(huán)境,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將引進、利用外資與轉變發(fā)展方式相結合,將引進、利用外資與建設綠色云南、生態(tài)云南、和諧云南相結合,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市場前景好、綜合效益突出的大項目;改善投資環(huán)境,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氛圍與投資條件,引導外資向高新技術產業(yè)、高原生態(tài)農業(yè)、環(huán)境綜合治理等領域重點投入;改善利用外資的投入與產出比,在大力引進外資的同時,將重心放在外資的實際利用效率上,真正提高外資利用的質量與水平。
(四)深化沿邊金融開放與跨境金融合作
1.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完善沿邊金融組織體系
目前,云南在金融引進來方面,已有匯豐銀行、恒生銀行、香港東亞銀行開始試營業(yè),馬來西亞銀行、渣打銀行、香港永明銀行設立在滇機構,下一步應該進一步加大引進力度,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引進范圍,行業(yè)上從銀行業(yè)擴大到包括銀行業(yè)、保險業(yè)、證券業(yè)等在內的整個金融體系,地域上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東南亞、南亞,擴大到歐美、日本,乃至全球金融網絡;支持云南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到境外特別是東南亞、南亞國家設立機構,開展業(yè)務;推動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向民間開放,建立多樣化的金融市場結構。
2.加強跨境金融合作
積極利用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合作(GMS)和孟中印緬地區(qū)經濟合作(BCIM)平臺,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雙邊和多邊金融合作,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穩(wěn)定的區(qū)域金融服務機制,建立跨境金融監(jiān)管協作機制,建立、完善金融執(zhí)法地區(qū)合作機制;放寬人民幣現鈔的出入境限額,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3.建立以昆明為中心的國際區(qū)域性金融網絡
大力引進國際金融機構在昆明設立辦事處或分支機構,推動境外金融企業(yè)在昆明設立工作機構,開展業(yè)務;推動亞洲開發(fā)銀行在昆明設立辦事機構,深化亞行與云南的互動交流;爭取國家支持在云南設立泛亞沿邊開發(fā)銀行,在昆明設立GMS發(fā)展銀行、BCIM發(fā)展銀行;推動亞投行在昆明設立機構,推動亞投行相關活動在昆明舉行。從而建立以昆明為中心,輻射東南亞、南亞的區(qū)域性金融網絡,以更好地服務于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
(五)加強國際旅游合作
1.深化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旅游合作
長期以來,旅游合作是云南參與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區(qū)域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為推動云南對外經濟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東南亞、南亞國家依然是云南對外旅游合作的主要對象。為進一步擴大、加深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旅游合作,應簡化游客出入境手續(xù),推動實施第三國人員口岸簽證和異地出入境、東南亞國家游客辦理72小時限時免簽手續(xù)、相鄰國家公民持邊境通行證到云南旅游、擴大邊境旅游出入境通行證使用范圍、對GMS和BCIM各國游客實施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等出入境便利政策;加強與GMS和BCIM各國旅游管理部門的合作,建立跨區(qū)旅游保障機制,建立跨境、跨區(qū)旅游發(fā)展聯動機制;加強與GMS和BCIM各國旅游企業(yè)的合作,圍繞旅游產品開發(fā)、線路開辟、市場開拓,聯合開發(fā)旅游項目、旅游產品。
2.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qū)、邊境旅游試驗區(qū)
2016年1月7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qū)開發(fā)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按照提高層級、打造平臺、完善機制的原則,深化與周邊國家的旅游合作,支持滿洲里、綏芬河、二連浩特、黑河、延邊、丹東、西雙版納、瑞麗、東興、崇左、阿勒泰等有條件的地區(qū)研究設立跨境旅游合作區(qū)”,“依托邊境城市,強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設立邊境旅游試驗區(qū)”,將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qū)、邊境旅游試驗區(qū)真正提上了議事日程。[13]云南應抓住這一機遇,構建“資源互享、客源互送、引資引智、市場無障礙、企業(yè)受益”的區(qū)域合作機制,盡快落實在西雙版納、瑞麗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qū),并逐步擴展到在中老、中緬、中越三個方向上建立若干旅游合作區(qū),與周邊國家聯合開發(fā)旅游資源,開發(fā)旅游項目與旅游產品,“合作設立免稅購物場所,共同舉辦一系列跨境民族節(jié)慶、文娛和民族體育賽事活動,著力打造不同資源特色的精品跨國旅游區(qū)”。以瑞麗、騰沖、河口等旅游業(yè)發(fā)展基礎良好的邊疆城市為依托,設立若干邊境旅游試驗區(qū),在試驗區(qū)積極探索“全域旅游”發(fā)展模式,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邊境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對符合條件的試驗區(qū)實施口岸簽證政策,為游客出入境提供便利。
3.加強旅游軟、硬環(huán)境的治理與建設
良好的旅游環(huán)境是加強旅游國際合作的基礎與保障,就目前云南旅游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看,首先應該注意:加強旅游景區(qū)道路、標識標牌、應急救援等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以打造精品、創(chuàng)立品牌、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為游客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旅游產品,提高云南旅游競爭力;加強對旅游企業(yè)的監(jiān)管,支持旅游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旅游人才,提高旅游從業(yè)人員素質,真正提高游客對云南旅游的認知度與認可度,切實改善云南旅游形象。如此,則必然有助于夯實云南對外旅游合作的基礎,提升云南旅游國際化水平。
(六)推進區(qū)域協同,以省域經濟合作推動對外經濟發(fā)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內各省區(qū)間不應是簡單的競爭關系,而是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區(qū)域協同,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關系。因此,推進區(qū)域協同,加強省域經濟合作,是云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
首先,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家對云南與廣西定位有很強的互補性,云南應充分利用好各種雙/多邊合作機制和平臺,并不斷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加強聯動與協作,利用廣西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區(qū)位優(yōu)勢,使云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來,拓展云南對外開放空間。
其次,云南應充分發(fā)揮“橋頭堡”優(yōu)勢,牽引四川、重慶面向東南亞、南亞方向上的經濟交往經云南進行;并充分利用四川、重慶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省市的優(yōu)勢地位,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進而通過滇川、滇渝經濟合作、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滇滬經濟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云南“東向大?!遍_放的規(guī)模、層次與水平。
再次,不斷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合作,提高滇藏經濟合作的規(guī)模與水平,促進省際合作,共同構建昆明—南寧、昆明—貴陽、昆明—拉薩經濟帶,著力加強滇粵、滇港、滇桂、滇黔經濟合作,努力創(chuàng)建相互合作、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新格局。
(七)建設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為對外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是云南對外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改善與提升,除了國家在外交層面的努力外,云南地方政府與企業(yè)也應有所作為。
第一,政府應積極構建與周邊國家交流與對話的機制與平臺,擴大與周邊國家邦省、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暢通合作渠道,拓寬合作領域,化解誤解、增進互信,提高周邊國家各級政府與云南合作的意愿。
第二,讓周邊國家民眾獲得更為真實、全面的有關中國的信息,注重在民眾中宣傳中國形象,努力化解和消除周邊國家民眾猜忌心理,提高民眾對中國與他們國家合作的認知度和認可度。
第三,在對外投資與對外合作實施過程中,各級各類機構、企業(yè)必須立足長遠,要以實現互利共贏為目標,要以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己任,要以促進和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宗旨,要做到為他人著想,讓利于民,要做到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信仰、情感與意愿,不破壞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始終堅持和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減少和化解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面臨的各種風險,提高企業(yè)“走出去”的實際效益。
[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N].人民日報,2015-03-29(4).
[2]張永帥.云南對外貿易百年歷程[N].云南經濟日報,2014-04-03(B02).
[3]馬銥潞,郭雪藝.“一帶一路”助云南交通飛躍(一路向南·云南國際大通道建設特別報道)——對話云南省交通廳廳長劉一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10-20(6).
[4]胡曉蓉.聚焦云南五網建設大會戰(zhàn):迎高鐵時代,促跨越發(fā)展[EB/OL].人民鐵道網,2016-03-09.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475-259459-1.html.
[5]胡曉蓉.航空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插上翅膀[N].云南日報,2015 -12-23(11).
[6]中印聯合聲明:邊界問題解決前維護邊境安寧[EB/OL].央視網,2013-05-20.http://news.cntv.cn/2013/05/20/ARTI1369058682746507.shtml.
[7]何穎,張曉霞.云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研究[J].學術探索,2016,(1).
[8]湯正仁.借助“一帶一路”打造西南地區(qū)對外開放新高地[J].區(qū)域經濟評論,2015,(3).
[9]陳鐵軍.云南30年的沿邊開放歷程、成就和經驗[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
[10]李建平,李閩榕,高燕京.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fā)展報告(2013~2014)——新常態(tài)下中國省域經濟結構分析[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
[11]我省對外投資保持高速增長[N].云南日報,2016-02-17(頭版).
[12]2015年云南對外投資合作業(yè)務簡況[EB/OL].云南對外勞務合作網,2016-01-25.http://www.ynlabor.gov.cn/htmlys/labor/2016/0125/news_5_85998.html.
[13]國務院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qū)開發(fā)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6-01-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07/content_10561.htm.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d Yunnan
ZHANG Yong-shuai
(School of 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500,Yunnan,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plan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construction,Yunnan has not only its specific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solidly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bases,but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s well.To do a good job in this project,we should grasp the great opportunity,seize the priorities,solve timely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nvolved,and strive to eliminate all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In this way,we will make our own unique contribution for the country's“Belt and Road”construction,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cal society and economy in Yunna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Yunnan;foreign economy
〔責任編輯:左安嵩〕
D617
A
1006-723X(2016)07-0012-07
張永帥(1980—),男,甘肅天水人,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副教授,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和邊疆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