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恒
被捧上神壇的“國改之員工股權激勵”
□本刊記者 張恒
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紛紛發(fā)布了公司最新更改的股權激勵計劃,這項推進最順的國改計劃會是萬能藥嗎?
要說國企改革,員工股權激勵機制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了。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管理層、骨干員工能夠持有公司股票或期權,個人和公司的利益就可綁定,這樣益于公司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8月18日,國資委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了即將發(fā)布的《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試點意見》)。
《試點意見》對員工持股提出了諸多要求,與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ESOP)不同,沒有選擇全員持股的方式,而是選擇了部分員工進行持股,且對該類員工的身份進行了一定限制,同時,對取得股權的方式、股權管理等因素也進行了相應規(guī)定。
專業(yè)人士解讀,《試點意見》的意圖是盡量避免福利性持股,避免全員持股,將股權集中在對企業(yè)經營業(yè)績和持續(xù)發(fā)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人員。而且激勵對象需要出資持股,同時國有資產的定價不得低于凈資產值。對于股權流轉的鎖定期,要求不少于36個月。
員工持股在美國資本市場早已司空見慣,在中國,正面的例子如華為,雖然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另一面它可謂是“員工的公司”——公司99%的股份是由員工持股。由于華為長期以來的每股收益都很高,所以年終動輒數十萬元的人均分紅被很多媒體追蹤爆料,羨煞旁人。
相比民企,為了改進國企普遍效率較低的問題,實際上很多國企已經先由上市公司開頭,進行改革,其中推動最順的一項便是員工股權激勵機制了。
前不久,長安汽車的股權激勵計劃成為行業(yè)話題。8月13日,長安汽車修改了方案,將授予激勵對象2927.5萬份股票期權,約占本總股本的0.628%,按照8月12日收盤價格算約為4.676億元。新方案更改了期權的行權價格,從14.58元每股改為13.94元每股,原因是減去了分紅除權除息的部分。
廣汽集團也類似,在8月11日公布了激勵計劃的變更方案,其計劃激勵對象由620人調整為550人,股票期權總量由6434.86萬股調整為5662.60萬股,按照8月12日收盤價格來算價值,價值14.7057億元。原因是,截至2016年8月11日,公司共有70名激勵對象因退休、離職、工作調動等原因,已不再滿足成為公司股權激勵對象的條件,按規(guī)定取消激勵資格,同時取消的股票期權總數為772.26萬股。
和長安汽車一樣,由于其間實行了4次利潤分配,所以期權的行權價格由行權價格需由7.6元每股調整為7.24元每股。
直觀對比來看,廣汽集團對公司骨干更為慷慨,不但激勵的人數更多,主要是行權價格僅有7.24元每股,而公司A股的現價為25.97元。長安汽車現價為15.97元,行權價格為13.94元。
對長安汽車的激勵員工來說,還需要繼續(xù)努力把公司股價做高才好,如果股價下跌20%,實值期權就變層虛值期權了。而對廣汽的激勵對象而言,只要拿到期權便能大賺一筆。
現在的美國,在這方面又是怎樣運行呢?隨著美國的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斷發(fā)展,他們早已走過了股權激勵機制改革的這段路?,F在的美國學術界、董事會和監(jiān)管層開始懷疑并限制過度激勵,以此避免導致的激勵機制和公司長期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在激勵方法上,美國企業(yè)對骨干的激勵方法也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因為股價短期上漲仍有可能是在損失長期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的。
所以,現在美國公司給高級管理人員的股權獎勵都是分幾年來拿的,一般是5年左右,每一年你拿一部分。如果將來股價下跌,或者將來公司發(fā)現你當時的行為是為了短期利益而侵害了長期利益,那公司有權不再繼續(xù)發(fā)給你后續(xù)的獎金。
筆者并不是說我們上來就應該學美國現有的做法,畢竟在發(fā)展階段上還有較大不同。但激勵計劃不是萬能藥。就像2000年年初國企MBO時討論過的話題一樣,不是說企業(yè)所有制變了企業(yè)就能創(chuàng)新了,就有效率了,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如今的國企改革顯然比2000年年初的國企MBO先進了很多,因為現在的激勵價格是公開透明的公允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