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吳毓
半年銷量出爐給你點Color See See
□本刊記者 吳毓
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數據,豪華品牌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陣營。如果研讀數據、斟酌銷量,倒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高考擇校,看重學習之后的就業(yè)前景;選宅置業(yè),會考慮今后的升值潛力;即使打個玻尿酸,問題也集中在幾年后的“副作用”……未來,才是決策的基礎。
2016年已經過半,在華豪華品牌陸續(xù)發(fā)布前6個月的銷售數據。其實,何必要以銷量去“蓋棺定論”?人們更關心的仍是未來。
品牌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即使投了重金、撒了大網,也難以立見成效;但沒有花力氣、下功夫,絕對會給你點Color See See。
今年下半年,品牌建設動作最大的當屬梅賽德斯-奔馳,以Mercedes me直接連通天雷地火。早在4月,梅賽德斯就在北京三里屯開業(yè)名為me store的城市體驗店,有吃有喝有購有賞,以此聚人氣、釋“豪華”。在Mercedes me的大概念下,未來還會有Move me、Connect me、 Assist me、Finance me、Inspireme陸續(xù)發(fā)布。特別是其中的Connect me,據傳將伴隨全新長軸距E級的上市而正式面世——提供用戶需要的App應用,也知曉用戶愛車的使用狀態(tài),一面提升梅賽德斯-奔馳用戶的使用體驗,一面增加用戶與授權經銷商的黏性。
除了梅賽德斯,同是來自德國的奧迪也會拉開提升品牌的巨幕。有消息稱,奧迪正在籌劃今年秋季舉行的盛大品牌活動,全面展示奧迪面向未來的科技實力,進一步凸顯其品牌價值。其規(guī)模甚至會超越寶馬百年慶典,年輕與科技會成為奧迪品牌未來的關鍵詞。
除了品牌,產品代表了各家車企的真實水平。未來兩三年的市場表現(xiàn)如何,“板凳深度”是關鍵因素。下半年值得期待的新車不少,全新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W213)、奧迪A4L(B9)都會在三季度陸續(xù)上市。
全新長軸距E級的設計、配置均源自S級轎車,C柱之后的三角窗更是直接取自邁巴赫的設計……不僅整體素質均衡,溢價能力也更高。梅賽德斯-奔馳近兩年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全新NGCC工廠投產,全新GLC SUV被市場追捧,GLA SUV今年上半年銷量激增4倍……對于全新長軸距E級的市場前景,梅賽德斯-奔馳上下均抱以極高的期待。
同是加長軸距的車型,奧迪對全新A4L卻會有不同的定位。在奧迪品牌轉型的關鍵時期,曾經由奧迪A6L肩負的形象認知工作,短期內都要由全新A4L接棒。分辨率達到1440的12.3英寸顯示屏、64級調節(jié)智能LED前燈,前后懸升級到5連桿,動態(tài)轉向燈也成功裝車……即使在全新A4L投產準備的工藝銜接時期,現(xiàn)款A4L也有月銷萬輛的表現(xiàn),而一汽-大眾奧迪又怎能接受全新B9的銷量下滑?
提起板凳深度,就不能不提寶馬。早在2014年7月,寶馬集團就已宣布將國產產品的產品線從3個系列擴展到6個系列,其中就包括小于BMW 3系的入門級車型。今年上半年,BMW 2系多功能旅行車和新一代BMW X1已投放中國市場。
寶馬集團已經放出風聲,全新BMW 1系運動轎車即將國產,并強調新車是“專為中國年輕客戶群體打造,兼具同級最強運動性和最佳車聯(lián)網技術的豪華緊湊型車”。這一產品定位清楚地表明,寶馬希望以這款車鎖定全新的消費市場,擁抱最具成長潛力的消費人群。
雖然政策、法規(guī)尚不支持,但自動駕駛仍會成為各家車企的主要話題。誰能在這個話題上獲得大眾的認可,誰就能在戴上“科技”、“創(chuàng)新”的桂冠。
話說在傳感器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以自動駕駛技術去輔助駕駛已經是“小菜一碟”。梅賽德斯-奔馳GLC SUV裝備的側風穩(wěn)定輔助系統(tǒng)、車道保持輔助系統(tǒng),已經可以間接幫助駕駛者更安全地控制車輛;可以適度制動的“碰撞預防輔助系統(tǒng)增強版”、可以半接管車輛控制的“限距控制系統(tǒng)增強版”,則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小試牛刀”……毫無疑問,這些輔助技術一定會裝備于全新長軸距E級轎車。
已在車身材料制造和應用方面嘗到甜頭的寶馬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豈能甘居人后。展示自動駕駛戰(zhàn)略的BMW iNEXT車型已經在今年5月亮相,與Mobileye、英特爾的合作也已經啟動實施。秉承尊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寶馬集團已經將“自動駕駛”戰(zhàn)略分解為“解放雙眼”、“解放大腦”和“無人駕駛”三步推進,并嘗試打造開放平臺,吸引供應商參與研發(fā)、制定應用標準,以通過大規(guī)模社會化生產,達到降低自動駕駛制造成本的目的。
在中國市場,我們很快就能親眼看到奧迪關于自動駕駛技術的解讀與定義。如果不出意外,三季度舉行的品牌活動中,自動駕駛技術會成為主角。在2015年5月舉行的亞洲CES上,兩輛裝備自動駕駛技術的奧迪A7挑戰(zhàn)了上海市密集、繁忙的城市道路;在去年7月,奧迪RS 7自動駕駛概念車刷新了美國加州索諾瑪賽道的最佳成績——這意味著,車輛對于賽道路況的判斷、對于車輛能力的控制已經超越了人類。
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數據,豪華品牌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陣營。如果研讀數據、斟酌銷量,倒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奧迪、寶馬+MINI以及梅賽德斯-奔馳+smart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陣營,半年銷量均超過20萬輛。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和沃爾沃均可以列入第二陣營,半年銷量4至5萬輛,屬于逆水行舟不進即退的階段。保時捷、英菲尼迪與林肯可以算作第三陣營,保時捷銷量最高,剛剛超過3萬輛。
在這些豪華品牌中,梅賽德斯-奔馳排名第三,但同比增速超過33%。待全新長軸距E級車9月上市,梅賽德斯-奔馳下半年銷量有希望突破25萬輛。如果考慮寶馬在下半年并無全新車型上市的因素,此消彼長,則梅賽德斯-奔馳2016年全年銷量很有可能登上“亞軍”位置。
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4.6萬輛,同比增27%,銷量僅次于捷豹路虎、超過凱迪拉克。這對于并無本地生產能力、需要承擔海關稅負的品牌而言,尤其難能可貴。未來,雷克薩斯仍有增長的潛力。雷克薩斯中國執(zhí)行副總經理江積哲也,已經決定推動渠道下沉,并將縮短投資回報周期作為原則。這一決定,為雷克薩斯品牌在華發(fā)展態(tài)度確定了基調——將投資人的利益放在了首位,而不是自己的銷量及市場;這也意味著,在沒有本地生產提供成本優(yōu)勢的情況下,雷克薩斯自己制造了快速發(fā)展的機遇。
相比之下,寶馬實現(xiàn)銷量增長7.4%,實屬不易。本地生產的產品中,BMW 5系、BMW 3系分別是2010年和2012年上市的車型,且均已到達生命周期的末端,但前者月銷10000輛、后者月銷8000輛,完全依賴長期建立的用戶口碑。在進口銷售的產品中,BMW X5的月銷量超過3000輛,在中大型SUV市場瀟灑領跑。
林肯的銷量增長雖然接近2倍,但基盤數過小,很難說有說服力。英菲尼迪高層連續(xù)震蕩,直接導致其品牌、市場以及經銷商發(fā)展的停滯,所以半年銷量未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