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耀鵬
汽車之家,家長之位易手
□本刊記者 黃耀鵬
資本是雙刃劍,既能幫創(chuàng)始人實現(xiàn)夢想,也能毀滅夢想。
多年以后,汽車之家創(chuàng)始人李想回想起在納斯達克敲鐘的時候,他應該想到,就在那一刻公司的命運已經(jīng)交給了資本,而資本的仁慈是靠不住的東西。
汽車之家雖然號稱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汽車信息垂直網(wǎng)站,但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里面,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在中概股回歸潮中,汽車之家也姍姍來遲地提出私有化,但提出方也是不情愿的。
登陸納斯達克的時候,李想持股5.3%,他的伙伴、“準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EO秦致持股2.3%。股權稀釋到這個份兒上,如果不和資本方在企業(yè)運營上取得共識,被踢出公司并不令人奇怪。喬布斯也曾因為同樣的原因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蘋果公司。
雖然美國上市公司支持雙層股權架構(創(chuàng)始人或管理層以少數(shù)股權保留足夠的表決權來控制公司),但很遺憾,汽車之家沒有強勢到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團隊地步,資本方不會允許其謀求雙層股權架構。汽車之家管理層,自始至終缺乏足夠的實力撼動大股東的任何一項決策。對大股東轉讓股權的抵抗,有了一些悲壯的色彩。
6月25日,原大股東澳電與平安完成價值16億美元的股權交割,平安持汽車之家股份升至47.6%之后,預料中的大清洗開始了。
7月13日下午,平安信托作為新任大股東,在汽車之家發(fā)了內(nèi)部信。對原CEO秦致為首的管理層一個不留,全部免職,同時任命平安系(原平安健康保險公司董事長兼CEO)的陸敏任董事長兼CEO。管理層大換血的原因,信中輕描淡寫地稱“工作需要”。而陸敏則以新身份發(fā)誓稱公司與平安“相互獨立、互不干預”。陸敏此言極具黑色幽默意味,因為汽車之家管理層換成平安系之后,“獨立性”淪落為偽命題。下臺的管理層欲求獨立而不得,現(xiàn)在以另一種方式實現(xiàn)了。
資本是雙刃劍,既能幫創(chuàng)始人實現(xiàn)夢想,也能毀滅夢想。
在泡泡網(wǎng)(汽車之家的前身)時期,李想拿到薛蠻子的100萬美元天使投資,出讓20%股權,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眾多投資人和機構圍繞這個項目紛紛跟進,到了2013年上市時,創(chuàng)始人的股權已經(jīng)稀釋到總額不足10%。資本方為所欲為的時候到了,當時的最大股東澳洲電訊持股71.5%,為最大股東。
而在2007年7月,“海歸派”秦致加入汽車之家。在其主導下建立了該網(wǎng)站企業(yè)文化。內(nèi)部一直有秦致為公司帶來“第一筆收入”的說法。至少,秦致成功地將流量變現(xiàn)。那時,多數(shù)人甚至還未意識到“流量”就是錢。雖然秦致嚴格說并非創(chuàng)始人,但實際上是汽車之家的締造者,汽車之家能有今天幾十億美元的市值,秦致居功至偉。但在平安那里,江山誰打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來坐。
李想退居幕后,是機構投資者(實際上就是澳電)們協(xié)商的結果。而接下來與澳電過招的,就是秦致為首的管理層。
2014年澳電就有了賣出多數(shù)股權套現(xiàn)的端倪?,F(xiàn)在回頭看,2008年澳電通過收購皓辰傳媒和泡泡網(wǎng),進而掌握汽車之家控股權,并非出于事先的設計。打造大型IT信息瀏覽媒體平臺可能是其初衷,但汽車之家價值迅速上揚,導致澳電從戰(zhàn)略投資者有意識地轉化為財務投資者。
澳電并不追求緊密控制汽車之家。五六年的時間里,澳電沒在公司里安插一個高管。澳電對管理層的日常運營,干預不多。
澳電一打算出售股權,畫風突變,管理層與澳電的矛盾變得尖銳起來。因為澳電在目標買家中屬意平安,而管理層極其抗拒這一可能性。
從上海家化、1號店的收購案來看,平安的野蠻人形象是坐實了的。更可怕的是,野蠻人感興趣的是房子,而不是住在房子里的人。
汽車之家創(chuàng)始人李想也指出,平安收購一家企業(yè),第一步總是大肆清洗管理層,從無例外。但汽車之家合并“車168”也做過類似的清洗行動,只不過手段要柔和一些,其實質并無不同??梢娰Y本從來不是溫情脈脈的。
作為對抗手段,秦致沒有自不量力去策劃“毒丸”之類的反收購計劃,而是拉了一票大牌資本,諸如博裕、紅杉、高瓴等,組成競購財團,卡位平安,但介入時間有點晚。作為B方案,管理層還打算策動資本實行私有化。當然,B計劃更不靠譜。因為當時汽車之家股價達到歷史高點,秦致拉來的資本從大股東手里溢價接盤。
在澳電放出與平安談判出現(xiàn)“重大進展”的時候,小股東向發(fā)改委投訴平安違反《反壟斷法》,但此事并無下文。秦致甚至公開出面,發(fā)文譴責澳電,甚至向開曼法院起訴后者,目的都是為了牽制澳電與平安的談判。
應該說,這些做法客觀上延緩了平安的收購步伐,但后者并無動搖跡象。平安收購資金也不是來自拆借。時間對其收購成本并無大礙,該來的還是要來。當一切手段都用過之后,澳電與平安的股權交割,就已經(jīng)宣告了管理層出局。
從平安的角度,該集團是最早的全牌照金融企業(yè)。但向互聯(lián)網(wǎng)方向轉移車險和二手車業(yè)務一直不大順利。平安這兩年投了大大小小二三十家?guī)в衅囆再|的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在產(chǎn)業(yè)鏈從上到下都有布局。但傳統(tǒng)金融企業(yè)轉型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務,還沒有成功的先例。秦致等人擔心平安將毀掉汽車之家的生態(tài)和文化。
不過,秦致并不代表大股東利益。他為這家企業(yè)注入了太多心血,也附加了太多個人訴求和利益(也可以稱為夢想)。任何大股東,都非常忌諱旗下企業(yè)成為管理層某個人的私有品,何況手法向來凌厲的平安。
秦致很清楚阻撓平安收購行動失敗的后果是什么。管理層即便沒有犯任何戰(zhàn)略錯誤,結果也可能沒什么兩樣。李想有句話說得實在,(管理層)就是財務上不行。其他資本對高價收購都有點猶豫,作為大股東的澳電如果不想在高點套現(xiàn),反而有點奇怪。平安拿著大號狼牙棒沖進來,所有人都跪了。
平安的做法,從公司治理、股權表達上沒有什么問題。“汽車之家案”之所以沒有演出萬科式的千回百轉,實在是因為雙方力量不成正比。撥開紛亂的喧嚷,資本力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將一切阻礙踩在腳下。
胳膊擰不過大腿,實在不行也只能含淚從了。無關情懷,也無關正義與壞蛋。